希望给每个孩子定制一场专属的研学旅行
访温州大学“学域”研学创业团队负责人张天可
![]() |
![]() |
![]() |
![]() |
希望给每个孩子定制一场专属的研学旅行
访温州大学“学域”研学创业团队负责人张天可
◎ 记者 林献雄
记者:听说温州大学有个优秀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创业方向选择了研学,作为领头人能否介绍一下你在大学时期创业的初衷和这个团队目前的情况?
张:我来自江苏宿迁的一个农村,读大学前我没有走出过自己生活的地方,当我收到温州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满怀憧憬和向往。大学时代,我喜欢上了旅行,大二的时候我开始创业,当初想法很简单,组一群人去旅行自己还能免费。就这样我的第一个旅行工作室就开始了,第一份创业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最大的收获就是现在的伙伴,在我身边集结的这群热爱旅行、热爱交友的年轻人。我们走过很多地方,城市、乡村、山川、田野,看过仙境般云雾缭绕的地方,也领略过星辰大海的浩瀚,发现每一次远行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并且在行走中发现我们的内心得到了最大的丰盈,所以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就应该在路上。
一直怀揣着这样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研学,发现研学旅行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伙伴的时候,他们都认为这是一个契机。经过两年的磨练,我们现在的团队有拿过设计金奖的设计师,有意大利留洋归国的企业管理人才,去年还邀约像视+AR这样优秀的AR开放平台团队入驻我们团队。
记者:大学生创业缺的是资金和资源,有的是年轻和激情。听说你们一度想“散伙”了,是什么信念让你们在关键时刻坚持了下来,怎么看待你们当初的创业选择和创业艰难?
张:创业,是我们现代年轻人最向往的选择,可能是受父辈的影响,当时选择大学时也是毅然决定来到温州,这个充满创业氛围、叙写创业传奇的城市。创业初始,庆幸结识了一位重要伙伴,现在我团队的副总,季鲁涛。
公司初期我们是以冬令营和夏令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前年7月份我们组织了第一期夏令营,虽然那一期的夏令营活动只为期三天两夜,但前期我们在山里呆了近3个月,修整布置场所为能让孩子们来时有一个舒适、新鲜、安全的体验。现实却会给我们一记当头棒喝:这次活动结束后公司伙伴们因为扛不住艰辛陆续辞职,另一位股东也因为一些私人原因退出了。那是最困难的时候,“散伙”这两个字切切实实的摆在了我们面前,但只有他一个人还坚守我身边,我还记得当时两人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不成功,兄弟陪你回家养猪!真的就是因为他的坚持,还有自己的坚定,让我们选择了继续前行。
那年8月份,坚定下来后我们就全力以赴,首先开始转型,不只依附于冬、夏令营的项目,增加了营地规划、内容输出这个方向,也正逢当时研学内容稀缺,让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然后我们就开始去挖掘人才,身边的朋友、有能力帮助我们的前辈,我们都去想办法结交游说,感恩这个社会并没有对我们的努力置若罔闻,我们遇到了恩师,遇到了另外一个重要的伙伴,我们就像吸铁石一样开始聚集资源,再凭借我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执行力,逐渐确定了我们的目标与方向。我们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研学进社区活动,紧接着开始对接营地规划项目,温州的、宁波的、绍兴的,很多人都感慨我们的速度。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记者:研学游是个大方向,文旅策划当前是热点,大学生创业的目标有千万个,选择研学和文旅是怎么考虑的,接下来是否还有新的目标和方向?
张: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梦想的探路者,人只有在小时候,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编织自己的梦想。如何去帮助孩子去明确、去设立办法来实现梦想,一直是我们想要给予的东西。我们努力想要做的是让课本上的知识“鲜活”,让历史中的人物走下“殿堂”,用最专业的团队来定制一场让孩子记忆铭刻的研学旅行,让他们把旅行中的所看、所想、所得变成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乃至未来的工作、婚姻中的启示。
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其实是我们这两年来不断去摸索的内容,从最早期的活动策划,到后来的研学营地规划,再到研学课程的规范化设计,经历这个过程后,我觉得在当下我们能力所及的是帮助市场去搭建适合安全且具研学价值意义的研学营地,我们应该先把基础做好,然后踏踏实实的把符合我国教育国情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出来,未来我们还没有想这么远,但我们有一个愿景就是希望能给每一个孩子定制一场专属他们的研学旅行。
记者:你们企业取名“学域”有什么特定的意义,是否对未来有一个更大的布局和规划?
张:我们都知道研学是贯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而我们所要做的是去建立健全的研学旅行体系,能有幸去成为一名研学旅行进程的推动者,当时创业公司用“学域”命名,其实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想打造一个新的商业领域,争取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佼佼者,第二层要设计一块新的学习领域,让孩子们可以行走其中,实现知之于卷,行之为成的教育理想。
记者:据说你们目前的项目都是一个个扎扎实实推进,目前实施的项目有哪些类型,合作单位反响如何?
张:对于我们的第一个项目,虽然过去快一年多了,当时的场景我依旧觉得历历在目,前年的9月份,我们接到第一次邀约,来自一个国企的邀约,当时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应邀来到国企办公室的时候,才得知要应对的是一个斥资以亿记的项目,很多业界的朋友听到我们这个事情的时候都会补上一句:莽撞。对此我们也收获了不少的冷嘲热讽,但年轻,我觉得应该无所畏惧,挑战就是迎难而上。不懂,我们便不耻下问;不解,我们便三顾茅庐;不会,我们便行万里路。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积累了很多,也沉淀了很多,现在公司有自己的专家团导师,民俗文化传承人等等一系列的资源。感谢第一份挑战让我们逐步成长,也感谢第一个跟我们合作的国企给予信任。截止到今年1月份,我们已经对接了8个研学营(基)地项目规划,6个研学营(基)地的课程线路设计,业务覆盖了整个浙江省,包括杭州、宁波、绍兴、衢州、丽水、泉州等地区,业务能力和业务成果也得到了业主方一致的认可。去年我们也拥有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研学营地——青田方山谷农遗文化研学营地。
记者:听说你们“学域”有一个五年计划,你设想一下五年后学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平台,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
张:五年后,我也不知道我们会发展什么样子,但一定会是我们想要的状态,在未来的规划中,我们想打造的是以研学旅行为核心的“港口”,港口肯定有包罗万象的产品,如何去搭建这个港口,又如何去承装这些产品是我们接下来五年内的大方向。
研学旅行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我国教育需要进步,也需要革新,孩子的未来更应该给他们最好的引导。目前我们已经跟温州多个社区开展了合作,协助社区周末带领社区孩子去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未来的规划,我们都是以公益的形式去开展这些内容,未来,我们想把这份公益做更大。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提供给他们的帮助不仅仅只局限在义务教育中,还可以带他们去体验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去尝试新的学习模式,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最后,我由衷的感谢这群最初跟着我来创业的伙伴们,研学旅行不仅仅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份工作,创业的机会,它更让我们实现成长。愿我们每一位伙伴都能在这里收获成就,完成梦想。
▲组织小学生来到世界农遗”稻鱼共生“方山乡抓田鱼
▲学域团队考察体验温瑞塘河项目
▲青田方山谷研学营地
▲苍南华玉山庄山海研学营地体验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