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过年”:
新方式,旧年味
![]() |
![]() |
![]() |
![]() |
春节,中国人最具仪式感的传统节日,无论走到哪,家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牵挂。今年春节,不少小伙伴都选择了就地过年,“云过年”成了大家口中的新名词。
“云端过年”:
新方式,旧年味
◎ 记者 王 珏
2021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策划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对于展示植根中国大地上丰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不能够回家过年的人民群众在网上感受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满足人民群众“网络过大年”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在网络平台开展,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记录和展示各地丰富的年俗活动。
例如,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从各地推荐报送的民俗活动和年俗非遗项目中,遴选出11个充满“年味”的非遗项目:奉化布龙,前童元宵行会,蒲城拔五更,百家宴,化龙灯,杭坪摆祭,赶茶场,迎花烛,九华立春祭,云和讨火种,绍兴祝福。
其中,绍兴“祝福”,因为鲁迅,我们并不陌生,但你知道拂晓之前举行的称“勤俭福”,黄昏时举行的称“懒惰福”吗,从掸尘到摆放福礼再祭拜,每一步都有讲究;翻腾的“奉化布龙”,走街串巷,灵活的样子,原来是因为轻而巧,龙头只有8斤重,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所有舞蹈动作一气呵成;衢州的九华立春祭,梧桐祖殿外的田地上,老农牵着披挂红绸的自家耕牛开始了春耕第一犁,这是春天开始的地方;磐安赶茶场,这场热闹的聚会,既要祭茶神、演社戏、走访亲友、从事商贸交易,各种民间艺术表演一出接着一出,还有绝妙的乌龟献茶,惟妙惟肖;蒲城拔五更,就是一场“跑男”民俗版,炮声一响,东西二队抬着晏公爷的塑像,在城内大街小巷开始狂奔,最后集在十字街,人群中一阵阵“顺呀”的喝彩声……
如何为群众提供多一些文化休闲产品和服务,让群众在异地过年也有在家的感觉?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低风险地区文艺院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在空间开阔的场所增加演出频次,并进行线上演播;指导各地积极组织云剧场、艺术直播,鼓励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开展线上服务,用多种方式满足就地过年的群众节日期间线上、线下的文化需求。
在这“多种方式”中除了“云直播”,还有宅家“云旅游”。
“今年春节,我不用脚旅游,而用眼睛旅游,准备宅家看旅游直播,看视频攻略。”旅游爱好者远野说。
近日,马蜂窝旅游推出“十年镇窝蜂首”系列,再次推出十年来登上过“蜂首”的最佳游记。马蜂窝旅游直播也将在春节开启“春节特别计划”,邀请全球各地的旅游主播在春节期间将世界美景带到中国游客身边。
丰富的旅行直播成为春节大餐。对于宅家过年的网友,飞猪上线了各类“云旅游”直播,带观众在家学五星级酒店大厨做年夜饭、跟随旅游达人云逛景区、动物园。据介绍,从2020年2月以来,飞猪已连续推出近5万场直播。今年1月以来,飞猪旅行直播观看人次同比涨近400%。
同时,为帮助大家足不出户游览全国各地美景,感受各地年味儿,微信联合河北石家庄主流媒体、云南丽江古城、浙江乌镇、黑龙江哈尔滨极地公园、四川成都大熊猫基地、山东烟台蓬莱阁、河南龙门石窟等15个城市的知名景点联合打造基于视频号直播能力的“好看中国年·云游视频号”新春大联播。
正月初一至十五,每天都有一场1-2小时城市或景区直播,由当地媒体、导游或景区解说人员带领大家“云游”,通过微信视频号让就地过年的人们打开一扇扇任意门通往一个个值得游玩的景点,领略各地“年味儿”,感受不同的年俗。
在这各类直播中,我们可以发现“云直播”中包含种草、旅游要素的视频内容可快速激发旅游欲望,吸引游客出行,游客也喜欢通过短视频分享旅游见闻。同时,短视频创作门槛低、便于社交分享,便于文旅题材直观地展示吸引力,直接导流到消费变现,有效帮助文旅行业复苏。
当然,“云端过年”不会缺少“云购物”。
近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非遗牛年大集”已启动,活动以“寻得年味,解得乡愁”为主题,是国内首个数字化的“非遗年货节”,消费者云上逛集市,看非遗直播、购非遗好物、品非遗美食、赏非遗绝技。
各地的文旅企业也瞄准了春节市场,纷纷开设了云平台销售。例如重庆的年货节,聚集全国各地美食,仅盒马,就上新了2000多款年货,其中超过40%年货是外地的美食。
不论是“云直播”,还是“云旅游”,或是“云购物”,人们都是为了好好过新年,这其中的情感和寄托不会变,文化和需求也不会变。从“就地过年”到“云端过年”,为的也就是让不能回乡的人们搭建了一座情归乡里的“云桥”,用“云端”寄乡愁。让年味更浓,让生活更美,让乡愁得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