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心灵鸡汤”
◎ 俞剑明
人生需要心灵鸡汤,一可励志,二可安心,名流也不例外。苏东坡一生,命运多舛,历经坎坷,有一次还差点掉脑袋。可是他却过得优哉游哉,自得其乐,这多亏了他自制的心灵鸡汤。
沉溺诗文,令他度过困厄。东坡勤奋好学且天赋过人,诗、词、文、书、画、禅无所不精,尤其诗文,不仅为北宋巅峰,就是在中华几千年文化史上,也是堪称翘楚。别人写诗要苦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他则多是信手拈来。在元丰二年罹“乌台诗案”后,他被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本是苏东坡人生中最黯淡的时光,然而,旷达的苏东坡却以诗文自娱,而且写出了著名的“一词两赋”,一举奠定了他文学大师的历史地位。
钟情美食,让他忘却悲苦。苏东坡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并非贪求口腹之欲,而是遭朝廷一再贬谪,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好把追求美食当成一种仕途失意的补偿和安慰。他喜欢吃鱼,“但有鱼与稻,生理已自毕”。每吃到一次可口饭菜,他就大发议论“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美食加美酒常让他乐而忘忧,“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馀”。他始创的佳肴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羹、东坡春鸠脍……不仅使当时的自己解脱痛苦,而且至今还在惠及后人。
寄情山水,使他心旷神怡。东坡好游历,每有郁闷烦心之事,便呼朋唤友,或登高远眺,或江河泛舟,以化解忧愁,忘怀不快。游西湖,他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游赤壁,他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游庐山,他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甚至看到一幅风景画,他也会诗兴大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交朋结友,让他心有慰藉。苏东坡的朋友圈很大,不仅有诗人、文友、官员、塾师,还有和尚、道人、平民、歌妓。他的好友参寥和尚,得知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便专程到黄州陪他住了一年多。东坡由黄州赴汝州时,他又亲自送到九江,并住在汝州附近的寺庙,继续陪伴东坡。还有老友巢谷,得知苏轼被远谪到海南时,不顾自己年已古稀并重病缠身,徒步从四川去海南看望东坡,结果累死在途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朋友的深情厚谊,支持了苏轼充满魅力的一生。
东坡一生,屡遭打击,但他以顽强的意志,与命运抗争,以豁达的襟怀,与不幸较劲,以坚韧的性格,与挫败角力。另一方面,他以诗文自娱,以美食疗伤,以游历悦情,以交友暖心,修炼成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终于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巨人之一。
西哲有言:“人不能左右风的方向,但能够调整生命之舟上的风帆”。如果我们不能掌握命运,无法掌控未来,那就要主动调整自己,苏轼的“心灵鸡汤”即是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