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份”的陶椅
“椅子,在我做房子(陶艺)的时候它还只是充当配角。直到2018年暑假,翻看第一个展览作品的照片,我想不如做一把椅子,于是,就这么简单地就开始了。一整年,40多件作品,不多但也足够了。”这是一个关于椅子的展览,是“常乐”2020年的最后一个展览,椅子的主人公是一位文气的南方姑娘——布慧敏。她慢慢道来这个有关于椅子的故事,椅子是她做的陶艺作品“家”系列的其中一员,“家,是我向往的方向;椅子,则更贴近我的内心。”
“独一份”的陶椅
◎ 刘 青
布慧敏主修陶艺专业,作品中除了女性独有的浪漫,更多的是温暖,和“家”这个元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一次景德镇的乐天市集上,展品有一座白色的房子,作品很直白,也没有具体的实际用途,用高白泥做泥片拼接而成,却引人关注。陶瓷最吸引人的,除了形制和釉色,更多的是作者隐藏在作品里面的情绪。至于是什么样的情绪,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但至少在那一刻,被它吸引的人们很多。这么有意思的作品,是很容易让人心动的。
又一年,布慧敏在北京办了第一个个展——家。再见房子,已经和一年多前有着天壤之别,不论是作品的整体气息还是单个细节和体量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轻薄的蛋壳型房子,从窗户里透着蜡烛泛黄的微光,你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作者对家的向往。言语总显匮乏,所以笔者会用文字去表述。材料是陶瓷的语言,陶作者则通过材料去表现陶瓷本身的魅力。但这都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材料这种陶瓷语言去表现自我,才是一个作者执意追求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无法找到自己的陶瓷语绘,这也再正常不过,但对于布慧敏,我想她是幸运的。
椅子,人们最先想到的材质应该是木头。在没有看到成品之前,我也好奇陶瓷的椅子可以做成何种姿态。
2017~2018年的时候,布慧敏大部分时间的创作都是围绕房子这个主题的,但在偶尔几件作品里,她会加入椅子的元素。
2018年夏天,展览的照片里,其中一件作品里有一把很小的椅子,当时,她试图在脑海里将椅子单独从照片里剥离出来,发现椅子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件完整的独立作品。她尝试着做了第一把独立的椅子,当时不管是在工艺还是构思上都不太成熟,但她就喜欢这种直白的表达。希望大家一看到她的作品就能联想到她,“椅子是我内心的一种映射,也是我情绪的汇集。对我来说,椅子是孤独的,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这份孤独,无法回避,只能直面。我们需要和这份孤独相处,所以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椅子。”
让椅子作为展览的主角,对布慧敏来说也是一次实验和探索,日常制作的器皿如一杯、一盘、一碟,会考虑实用性更多一些。椅子的成型方式是她自己比较擅长的泥片成型,再将泥片以直角拼接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很多人喜欢切角拼接,但她更喜欢直角拼接。于她而言,制作工艺上并没有太多困难,“我对材料非常敏感,只要接触一段时间,就能非常快速地适应这种材料的特性,大部分困难还是在创作的灵感上。起初我其实是想给展览做100把不同的椅子,但是做到第20把的时候,我停了一周的时间,开始思考有没有必要做一个关于椅子的展览,但最终还是决定要坚持做下去,因为椅子太像我了。我想着该如何丰富一下品类,便有了带有椅子元素的盒子,对于现阶段的我来说,盒子系列也是一个完整度比较高的作品了。”
变形的椅子是在一个很巧合的情况下得到的灵感。一次切泥片的时候,切了一半的边,布慧敏发现有种半透视状的效果,非常不错。于是她保留了剩下的半边,不去动它,就有了变形的椅子。
“这次展览所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是在一个高台上放了几十把小椅子,其中只有一把是可以移动的,颜色也和其他椅子完全不同。这件作品是整个系列的升华,我希望每个人能够看到我的同时,也可以找到自己。”
这次展览的作品,除了完全独立的椅子之外,还有—些以椅子为元素的盒子、灯具和雕塑,它们形形色色、姿态各异,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满满一屋子的作品呈现,也是布慧敏这几年对陶瓷的热爱。
这是布慧敏带着椅子系列的第一次亮相,但这只是起点,她还会继续椅子元素的创作,延续椅子的故事,“椅子元素的应用和器物之间必须要有融合,恰如其分地使用得当非常重要。椅子本身是一个很板正的造型,如果过于随意地使用在一件器物上会显得很违和,气质上一下子就变软了。这个展览对我今后一个完整风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会影响我很久,因此椅子的元素肯定会在今后的创作中加以应用,这是必然的。”
匠人心语
◇椅子:椅子是布慧敏内心的写照,对她来说,椅子是孤独的,而每个心中都有这份孤独。
◇房子:她的房子系列,透着光的房子带着暖暖的味道,是每个人寻找的家。
◇茶具:布慧敏做的水壶上,那个齐耳短发的女孩,就是她,小小的房子,被她举过头顶或者抱在怀里。
◇牙签盒:布慧敏参加景德镇乐天陶社比赛的作品——用陶瓷制作牙签盒,形状是她开始构思的房子系列,房顶可以拿开,里面又套了一个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