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节气节趣

文章导航

三月三与上巳节

  孔子和众弟子间一则流传很广的对话:夫子问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各自的志向,只有曾晳被夫子点到名,停下琴瑟,起身,答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大好春光里,穿上新衣裳,同几个朋友一起,带上几个童子,在河里沐个浴,小风吹着,唱着歌走回家。

  这日,便是“上巳”。

  三月三与上巳节

  ◎ 记者/刘青  图片/panda

  浙江绍兴西南的兰渚山,据说当年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种过兰花。兰渚山上有一亭,便是兰亭。使兰亭红遍千百年来的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的阴历三月初三这一日,是为上巳日。会稽内史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统、孙绰,以及本家子侄王凝之、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曲水流觞。

  史载,有十一人各成诗两篇:十五人各成诗一篇:时年九岁的王献之等十六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杯。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这幅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尊为“书圣”。

  风雅如此,令后世文人赞叹艳羡,但其实,上巳节最初没这么风雅。

  上巳,指的是干支纪日历法中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巳”何意,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解释:“巳者,祉也。邪疾已去,祈介祉也。”清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又说:“季春之月,辰为建,巳为除……古人谓病愈为巳,亦此意也。”

  以“巳”为名的上巳节,最初可以说是功能气氛极其浓厚,主要活动是在水边祭祀,祛除不祥,周代称之为“祓楔”,就是通过洗濯身体,达到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

  遥想暮春时节,万物复苏,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走出户外的好日子。《诗经·溱洧》描写了春秋时郑国的青年水边相会的情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翻译过来,大家都认为该诗画面中的男女,在一汪春水旁隐晦地吐露着爱慕的心思。一边调笑一边又羞涩,旁边到处欢声一片,男男女女临别前还会互赠芍药。

  古人认为,上巳日阳气布畅,正适合清洗宿垢,除病消灾。在这个时候,姑娘小伙借着祓禊的机会,表露情愫,为上巳节在日后演化成女儿节、甚至还有点“情人节”的意思埋下伏笔。

  至于这一日的功能还要“招魂续魄”,汉晋文人或语焉不详,已经模糊不清。“死亡是不洁的”,抱持这种想法的古人,希望用清洁自身的方法,来隔离危险,这也许反映了早期人们参与祓禊活动时的隐秘心态。

  不过,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混乱的时期。立于危世,命如朝露,士大夫为明哲保身,逃避现实,或“晤言一室之内”,或“放浪形骸之外”。他们坐而论道,谈玄说理,寄情山林,纵酒享乐。就连过上巳节,心态也与普通人有所不同:既以当局者的身份介入其中,也借助文字,以旁观者的姿态,对风俗民情加以记述。上巳节为他们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创作素材,反过来,魏晋名士又自然而然地影响了上巳节的面貌,促进了节日风俗的流传。

  最经典的例子,便是王羲之们的曲水流觞。魏晋名流的聚会,少不了酒和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衍生物。饮酒作诗要有规矩,“曲水流觞”,便是文人的规矩。

  与会者列坐于河渠两旁,待觞飘至身边。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是停下,谁就要取过一饮而尽,然后按照事先讲好的规矩,或吟诗,或咏唱,以为娱乐。当然,如果饮酒之人无力应对,就得接受罚酒。

  据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他们曲水流觞的兰亭,周遭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对平素便啸歌行吟于山际水畔的名士们来说,可谓最佳的聚会地点。然而,能在饮酒行乐的同时,与鱼鸟同幽游、与自然同一体,这等快乐与风雅,可谓中华人文景观呈现的顶端之一。

  有学者推测,当时池边很可能营造有相关的配套建筑,以便提供休憩饮宴的场地,满足他们将原本在郊外河边举行的祓禊活动,搬到身边的愿望。研究显示,西晋洛阳的华林园、南朝建康的华林园,都有类似的流杯沟、流杯池和禊堂、禊坛。及至明清时期,譬如故宫乾隆花园、圆明园坐石临流亭、恭王府花园沁秋亭等皇家园林景观,也至少在形式上,依然保留着曲水流觞的雅意。“亭”外引水,“亭”内凿渠,纵使兰亭不在,也不妨碍帝王贵胄们附庸风雅,至于是否一定要在三月三上巳节这天,反倒无关紧要了。

  或许是同在春日之故,唐代的上巳节,具有与寒食清明相似的活动内容——踏青,并与后者呈初步融合之势。到了宋代,上巳节就与寒食清明一块过了,踏青游玩、修禊流杯、宴饮娱乐……全在一日。杨万里也有《上巳寒食同日后圃行散》一诗:“百五重三并一朝,风光不十白不娇饶。”都直接表明,上巳已与寒食清明合而为一。

  宋人诗词中针对上巳节风俗的描写也相对较少,内容转为描摹春色或抒发内心。比如李清照的《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叹春光将逝、人岁渐老;贺铸《梦江南·太平时》抒发春日思归之情;陆游《上巳临川道中》则写的是羁旅之中的所观所感……上巳祓禊的意义,已在韶光春色中消弭。

  不过,一些雅俗不知何时东传到了日本。公元958年,福冈县太宰府天满宫曾仿效兰亭,玩起了曲水流觞。与会者穿上仿古服装,行洗尘仪式,跳巫女神乐舞,随后享用“曲水宴”。到了江户时期,幕府对三月三节俗颇为重视,刻意提高了它在民间的地位,使其成为祝福女孩子健康成长的“女儿节”,只不过,原本农历的三月三,在日本明治维新脱亚入欧之后,改为西历的三月三日。“女儿节”在日本一直延续至今。

  而今日的中国,只有少数地区还依稀遗留着上巳节的古老风习。比如广为流传的互联网浑话“三月三,壮族同事要请假:我要回家唱山歌,没有我,我们村可能会输!”这里指的是壮族的民俗:在三月三举行“歌圩节”,男女对歌,传情表意;而侗族在三月三有“花炮节”,抢花炮、对歌、斗牛、斗马,以求吉兆;瑶族有“干巴节”,集体渔猎,唱歌跳舞,共庆丰收;布依族的三月三看起来最具古意,人们“扫寨赶鬼”“祭祀山神”,带有浓烈的祓禊性质。

  春天是四季之首,大地涌动,万物复苏,可以说是感受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季节。古代中国人在春天里生发出的奇思妙想,传袭的古老仪式,虽然也曾雅俗共赏,但当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都已不在时,也不免沉寂于历史的册页中。很难说得清,这是好还是坏,毕竟生生灭灭,才是四季亘古不易的法则。

  ▲《兰亭雅集》, 作者李乃宙,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杭州宋城的演员们在溪边浴足嬉戏,仿效古人古节的情景。


江南游报 节气节趣 00013 三月三与上巳节 2021-04-15 江南游报2021-04-1500006;江南游报2021-04-1500007;江南游报2021-04-1500008;江南游报2021-04-1500009;江南游报2021-04-1500010;江南游报2021-04-1500011;江南游报2021-04-1500012;江南游报2021-04-1500016;江南游报2021-04-1500014;江南游报2021-04-1500013;江南游报2021-04-1500018;江南游报2021-04-1500015;江南游报2021-04-1500017 2 2021年04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