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余杭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旅体局圆满完成
各级民生实事项目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旅体局圆满完成

  各级民生实事项目

  今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紧紧围绕“创新余杭、品质之区、文明圣地”的总体要求,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题实践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着力夯实“硬基础”做强“软实力”,全面推进文广旅体各项事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截至目前,余杭区文广旅体局9项省市区级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其中,省级项目5项,包括新增1个体育公园、1个足球场、1个全民健身广场、3个多功能运动场及1个农村健身房;市级项目1项,完成保护修缮农村乡土建筑6处;区级项目3项,包括完成建设12处基层群众体育设施、新建杭州书房2家,并开展活动超过50场次、完成文化惠民活动170余场次。

  ◎ 记  者 葛家藤 陈  蓉

  ◎ 通讯员 吴一静 沈怡静

  ◎ 图  片 余杭区文广旅体局

  坚持普惠均衡

  布局城乡一体设施网络

  “公园很漂亮,在这里散步心情舒畅,拍拍照、跳跳舞,感觉都很好。”晚饭后,杨大姐一家总喜欢去今年新开的良渚门户公园散步,在蜿蜒的空中游步道走一走,去趣味十足的植物迷宫乐一乐,在环境优美的休憩场所歇一歇,一路欢声笑语。

  占地近6万平方米的良渚门户公园沿京杭大运河支流而建,分为体育场地、绿化园林、儿童娱乐、驿站等区块,将康体、运动主题融入科技创新的现代互动景观。区文广旅体局党委委员沈欢锋说:“作为一个运动休闲为主题的公园,良渚门户公园的建成不仅实现了大运河沿线废弃土地的再利用,同时也弥补了良渚新城板块缺少大型公园的短板。”

  今年以来,我区针对公共文化设施短板迅速进行研究部署,锚定建成“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目标,统筹布局公共文体设施网络。我区现有特级综合文化站7个、一级综合文化站5个,农村文化礼堂已实现镇街全覆盖,其中2个农村文化礼堂入选2021年省级公共文化场馆服务功能拓展先行先试单位。

  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动区图书馆、文化馆等7个过渡性区级文体场所在瓶窑镇的建设,在未来科技文化中心规划建设科技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另外还将打造一个体育中心,包括专业足球场、体育馆和游泳馆等。与此同时,区文广旅体局正积极对接杭师大,推动亚运场馆有序开放,加强镇街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建设。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70-100个“余阅”阅读空间,形成余阅书房、余阅书舍、余阅书吧等具有广泛知名度、品牌影响力的公共阅读空间。

  修缮乡土建筑

  承古风古韵激发新活力

  近日,余杭区圆满完成6处农村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这是2021年杭州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一处处修旧如旧的乡土建筑,不仅留住了美丽乡愁,还激发出乡村新活力。

  余杭区文广旅体局文保科负责人介绍,为扎实推进该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该区组织文物保护专家,针对辖区内乡土建筑保存、保护状况开展现场调研,充分听取当地百姓对乡土建筑保护、利用的建议,最终选取并完成了余杭街道安乐塔和杨乃武墓园、仁和街道永福长桥和倪家台门、仓前街道邵家塘吴宅以及鸬鸟镇余杭县公署布告第九七号碑等6处乡土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在保护修缮的过程中,该区秉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理念。经过精心维护,安乐塔“古味绵延”,杨乃武墓园“修缮一新”,永福长桥“古韵悠悠”,倪家台门“古色古香”,邵家塘吴宅“古朴典雅”,余杭县公署布告第九七号碑“重焕生机”。

  古建筑展新颜,散发足以穿透年代的美,更让乡村魅力倍增。安乐塔成为市民参观游览热门地,杨乃武墓园为余杭各界提供了法制教育场所,永福长桥、倪家台门和邵家塘吴宅的修缮既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又为乡村增加了特色游览地,余杭县公署布告第九七号碑为研究民国时期余杭西部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见证,同时也使其成为鸬鸟镇乡村旅游的特色人文景观。

  “作为余杭区优质文化资源,这些修缮后的文物建筑还在陆续开辟成乡村书屋、村级文化站、乡土文化展示厅等场所,发挥着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群众文化素养、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作用。”文保科负责人表示,我区已将乡土建筑保护修缮作为文化建设的新起点,努力让乡村活起来、富起来。

  坚持精准供给

  打造余杭韵味服务品牌

  “以前,我们农村的文化生活很枯燥,看场戏挺不容易。现在,几乎每个节假日,家门口都有各种演出和活动,还能看到名家,真是饱了眼福。”家住瓶窑老街的徐大姐是个戏迷,她告诉记者,瓶窑老街河埠头戏台是文化夜市戏曲专场的“主阵地”,几乎每个节假日都有戏可看,年均表演近50场次。“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服务,让群众在一场场文化大餐中流连忘返。

  在余杭,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市民的休闲活动越来越重视文化体验。为了满足群众的文化新需求,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创排杭摊新作《施昕更》、廉政越剧大戏《却金亭》(暂名);举办“相约你我他·文化进万家”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170余场;第16届“非保月”主题活动,“浙里好玩·尽享余杭48小时”、全省乡村文旅大讲堂走进余杭、全市文旅赋能乡村·旅游项目投资推进大会走进余杭等活动30余场。

  不仅如此,该区还有效整合图书、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考古等资源,推出“家门口”的文化盛宴、“非遗四在”研学、书香余杭·全民阅读等十大文化惠民项目;全新策划“梦想”系列文化品牌活动,培育“梦想艺站”“梦想书会”“梦想讲堂”等品牌群集;举办全民健身日、杭州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赛等活动赛事,全面激发群众参与亚运筹办、健身运动的热情,实现“办赛精彩、参赛出色”。

  坚持创新发展

  提档升级公共数字服务

  来到余杭,到达酒店后办理入住,住客通过自助入住机,扫描身份—确认入住—领取房卡,30秒就能完成这三步。游客到景区游玩,只需打开支付宝,在闸机上扫付款码便可直接入园;或通过线上预订门票后,输入相关信息,线下扫码入园。截至10月底,该区自助入住使用率达86.49%,列全市第二;20秒入园已覆盖15家景区(点)及文博单位,使用率达100%。在余杭,真的可以实现一部手机畅游全域。

  当进入景点、酒店更加便捷,交通工具更加智能之后,能否在串联点位的过程中做文章,更好地服务游客?余杭区文广旅体局大胆尝试“跨界”,让交通与旅游的大数据融合起来,提升多游一小时的品质——“交通旅游融合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并入选杭州市数字社会首轮“揭榜挂帅”。这是余杭区文广旅体局为了让游客更深层体验余杭的生活乐趣,而探索交通旅游融合的全新应用。

  群众的痛点难点就是创新的方向,余杭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今年以来,余杭区文广旅体局搭建“梦享点单”文化服务数字平台,高水平实现文化资源网上共享、场地网上预订、活动网上配送。完善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文旅大数据中心、“数字遇见五千年”等城市大脑数字文旅体系,景区村庄导览系统已上线“浙里办”城市频道。“泳池一件事”入选余杭首批“创景计划”重点培育场景之一。推进良渚文化村未来社区智慧文旅省级试点工作,打造线上智慧文旅平台,实现社区一站式文旅服务。完成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良渚博物院扫“余杭码”入园……余杭的文旅产业,在数字技术的深度渗透下,已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实现公共服务效能优化升级的同时,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余杭区良渚街道新港村足球场

  ▲径山镇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

  ▲瓶窑镇文化中心大楼

  ▲余杭街道杨乃武墓园修缮后

  ▲余杭县公署布告第九七号碑修缮后

  ▲作品《施昕更》

  ▲相约你我他·文化进万家


江南游报 余杭 00011 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旅体局圆满完成
各级民生实事项目
2021-12-09 江南游报2021-12-0900006;江南游报2021-12-0900007;江南游报2021-12-0900008;江南游报2021-12-0900009;江南游报2021-12-0900013;江南游报2021-12-0900015;江南游报2021-12-0900018;江南游报2021-12-0900021;江南游报2021-12-0900022;江南游报2021-12-0900023;江南游报2021-12-0900016;江南游报2021-12-0900019;江南游报2021-12-0900010;江南游报2021-12-0900012;江南游报2021-12-0900017;江南游报2021-12-0900020;江南游报2021-12-0900011;江南游报2021-12-0900014 2 2021年12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