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陶醉”,活过百岁
——书法家顾振乐的长寿经
![]() |
![]() |
![]() |
![]() |
![]() |
非常欣赏顾振乐先生的一副书法作品:艺不如人但求宁静,学无止境唯效囊萤。在水平比不上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保持安静平稳、每日精进,不负时间,久久为功。其他的,上天自有安排。这句话里,实则包含了顾振乐先生的养生秘诀。
4个“陶醉”,活过百岁
——书法家顾振乐的长寿经
顾振乐(1915年6月-2021年7月4日),字心某,号乐斋,上海嘉定人。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画展及在专业报刊发表,并被多家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出版有《顾振乐书画集》《顾振乐画集》等。
陶醉于——
有兴趣,有乐趣
顾老出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姑母耳濡目染,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不用别人督促,自会乘风破浪。
当顾老把书法从兴趣变成了乐趣,更是陶醉其中,乐此不疲。随后,他又学习作画、研究篆刻,并让三者齐头并进,无一偏废。他不仅学习真、草、隶、篆、行,还学习多种画风,勤修精悟金石之法。他说:“情出于性灵,趣生于笔墨;八法既明,勤习成技,别无他途。”最终,他把博学来的东西熔于一炉,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他笑说:治印心手并用,舒筋通脉,凝气聚神,养怡致静,怎不益身健体。
陶醉于——
平常心,上进心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欲速则不达”。顾老性格沉静,心无旁骛习书作画,有时也写写诗词,即便古稀之后,仍倾力于篆印艺技。老认为,诗书画印,一脉相承。它们的落脚点是笔墨基础。唯有夯实基础,艺术上才能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多年来,他从没有在艺术探索之路上丝毫懈怠。在平常心和上进心的双重加持下,顾老成绩斐然,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顾老对生活要求不高,饮食规律不挑食,平时基本以素为主。每次饭前,顾老都要右手拿筷子保持执笔姿势一刻钟,这个习惯,顾老坚持了多年,以至于作字画时他总能手不抖笔笔到位。
顾老曾两次患癌,2016年又得了新的癌(皮肤癌),三次都是初发性的,医院采取保守疗法,每天要换三次药。而他根本不放在心上,从未“愁眉苦脸”,他说现在的医学发达得很,要相信医生。他说,“人生有亏有赢,有得有失,最主要是如何找到平衡点。”
陶醉于——
不傲慢,不张扬
顾老谦虚谨慎,处世低调。他的扇面画良师陈从周先生曾经说过:“如顾君者,可谓谦谦君子,在书诗画印诸方面都造诣深厚者,实不多见。”
对于取得的成就,顾老只字不提,公众场合从不会自吹自擂,只是暗地用功,三省其身。勤勉不已。每当听到新闻宣传,不论是家乡文化建设,还是慈善机构募捐,他总是悄然赶赴现场,慷慨捐赠,不留姓名。直到被人认出来后,他才不得不“承认”捐赠事宜。
他的不傲慢,不张扬,说到底就是一种大气,包容万物,慈悲苍生。顾老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陶醉在自己美好的品行里,将钟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陶醉于——
能创造,善创新
罗曼·罗兰说,创造消灭死。因为,创造是生命的延续,是梦想的结晶。创造的最大魅力,就是生生不息,不可代替。对于顾老来说,艺术上的创造,是自己价值的最大体现,也是快乐的不竭源泉。而谈起来创造,更不能忽略“创新”的精髓所在。求新、求变、求更好,是每个创造者永不枯竭的思想。
顾老的书房叫“乐哉乐斋”,每天在这里读书,作画、练字、写诗、赏印,很多时候,他陶醉其中,完全忘掉了时间。这样的习惯,让他到了鲐背之年,依然思维清晰、精神矍铄。在这样的氛围里,沐浴书香、沉浸画韵、流连墨迹、把玩紫泥,自得其乐,飘然若仙。
关于写书法,他还赋诗一首:“自古量才字为先,少年勤练效齐贤。家贫那有闲钱使,清水涂砖待晓天。”
可见,好的习惯能带来健康长寿,让我们内心丰盈,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