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0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榴莲假期,别有一番“香”

  榴莲假期,别有一番“香”

  ◎ 刘颖新

  即使是中国靠南边的人,榴莲早年也并不是大家从小就能接触的水果。还记得中学时第一次尝鲜,那一口气味儿直顶天灵盖,裹得里三层外三层带给朋友吃,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当我听闻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榴莲最好吃的地方时,蠢蠢欲动。

  榴莲,英文叫Durian,有种说法是郑和下西洋时思乡留恋,取了谐音的名字。平时,我们吃的榴莲基本是泰国种植的,与它相比,马来西亚的榴莲刺短个头小,皮呈青色,很难吃到。这主要源自泰国榴莲是未完全成熟时就被砍下,慢慢催熟;而当地还遵循着果实熟后自然脱落的方式,这让它的赏味期只有珍贵的两三日,难以运输。

  在这里,榴莲的家族非常庞大,仅仅有编号的就能数到200多种。记住这些编号很有意思,能在主客间来上一场暗号交易。试想,当你站在摊子前说“我要吃猫山王!”有点憨憨;但如果说“老板,开一个D197!”是不是要拉风多了?

  在这些编号里藏着的,是每种榴莲被发现的顺序:比如D197是在1993年注册的,20多年过去了,编号也慢慢增到了D200。和其他水果比起来,培育榴莲需要非比寻常的耐心。那些上等的榴莲都要靠娴熟的技术接枝,然后是漫长的等待。新枝至少要7年才能开花结果,大约10个年头才有甜绵的果实。

  但我们这样的外行很难分辨这些外形、口感上的差别,最简单的是认清两种贵价榴莲,就不会亏。一种是必吃的猫山王,它的标志是底部的五星形,这是口味相近的苏丹王所没有的。另一种就是黑刺。在纪录片《水果传》里曾说,“也许不爱榴莲的人,是因为还没遇见一颗黑刺榴莲吧。”这种榴莲尾部有根黑刺,底部向内凹,它的果肉是奶油状,入口富于变化,但价格高到被称为“树上的黄金”。去年,我们的民宿老板在朋友的园子拿了两颗,折合人民币也要500块一颗。但每每黑刺一成熟,还是会立马被抢购,算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味了。

  在马来西亚,吃榴莲是有着一条鄙视链的:最好的当然是从树上新掉下的鲜物,在半小时内吃堪称极品;次好,是在榴莲摊上现开的榴莲,也比较新鲜;第三等是盒装榴莲肉;最卑微的就是冷冻榴莲了。

  对本地人来说,去榴莲园短游就是最解馋的。槟城的榴莲园位于北部的浮罗山背,直线距离乔治城不远,但岛中间没有路,要沿着海岸线绕上一大圈。我去的是民宿老板推荐的一家。进园,便会看到那些高高大大,二三十米高的榴莲树。园里还种着许多其他水果。其中,山竹最常见,种植量巨大,和园主打好招呼可以随意吃。红毛丹的形状长长的,长在树上漫山遍野,真是非常好看。我去时已是7月底,树上的榴莲已不多了,但还是幸运地找到一小片。

  人们常说“榴莲有眼睛”,是指它虽然自然掉落但很少会砸到人。但在榴莲园里,为了避免这种“空中武器”伤人,还是做了万全保护:一种是在树下布起网,一掉落就可以接住。另一种就像在纪录片里看到的,在榴莲青涩时,工人就爬上树为每颗榴莲拴上一根小绳;等它脱落了,站在地面拽一拽绳子,果实就会像降旗一样缓缓落下,很有意思。

  园主会把这些掉落的榴莲分好,挨个儿开给你吃。在大马人心里,真正的好榴莲不是甜,而是苦!越苦代表着树龄越老,这种苦不是单纯的,而是与甜融合的,入口后,缓缓传递出层次感。新树上的果则只有甜味,非常单调。

  开之前,园主都会先摔打它一下,是在帮助发酵。也就几分钟,据说这样可以让它更浓郁。我们开的第一个叫369,是我最喜欢的。个头不大,但果肉非常饱满,对于无福消受“苦的高级感”的我,它不苦超甜。果肉也很诱人,颜色黄艳艳的更有食欲。第二个开的是D15,这个就苦一点,形状长长的。入口很软绵,你几乎感受不到舌尖碰到纤维。第三个开的是D14,这个小小的很可爱了,味道也稍微淡一点。推荐大家尽量开小一点的,这样可以吃到更多种。

  在这里,爱臭臭榴莲不是异类,不必小心翼翼躲在角落解馋,大家都是金黄诱人、鲜甜肥美的果肉俘虏。尽情地吃,可以忘掉所有矜持。也因为可以轮流品鉴,那些平日无法感受的细小的差别,有了比较:有人喜欢吃甘甜的果肉,有人喜欢甜中带着微微的苦涩;有的喜欢吃绵软的,有人喜欢果肉里的丝丝络络,榴莲变得更加细腻,它的浓与淡都会被感知。

  当天只有4个品种的榴莲可吃,最后开的是干尧,它的果肉非常软,几乎拿不起来,但也很美味。吃到这一个,我们已经很饱啦!倒上一杯本地特产的豆蔻汁,淡淡的甜味,非常清爽好喝。

  这一路,我一共吃到5种榴莲,不过是大马的一瓢之饮。原因一,是发现苦味榴莲并不适合我,尽管这是它优秀的象征。第二,是榴莲园老板Jacky的话。他说,“中国好像有个说法,‘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确实如此。”每个到当地的人,都跟他说要吃猫山王、要吃黑刺,但其实哪有那么多可吃呢?像是阿罗街、槟城的汕头街,总是加粗地写着中文的猫山王去吸引游客,人们热衷于去打到心目中的卡,却忽视了在地的丰富,也许和找寻美食的初衷已背道而驰。

  除了吃到猫山王,大马的榴莲生活形形色色。如果时间充裕,当然要到榴莲园去吃鲜摘;没空时,也可以逛市区丰富的榴莲摊,带着小伙伴一起,能开更多的果。其中,榴莲夜市是价格最合适的。我在怡保时,酒店后面的老街就卖榴莲,D24苏丹王就产自这里的霹雳州。一群来自沙巴的大哥,先是帮我挑榴莲,挑的方式无外乎是闻:如果榴莲熟得刚刚好,木柄处会有香味,过头了则会有发酵的味道。后来干脆热情地请我们吃了。在马六甲,民宿的梅姐把我们撂在榴莲摊,在她心里,“槟城的榴莲是杂交,马六甲的老榴莲才最正宗!”撇去姐姐的滤镜,这一句已让我跃跃欲试。

  在著名的鸡场街上,一定要去吃本地人最认可的Taste Better,也叫一口吞泡芙。看起来普普通通,但馅料绝对加分:里面塞的是苏丹王。冷藏后是冰凉的口感,果肉比例刚刚好,一整个放进嘴,嘭——果泥真的会瞬间喷薄,回味悠长。街上还有卖榴莲咖啡、榴莲糕、榴莲冰棒……这就是一年属于榴莲的时刻。

  终究,我也没能吃上一颗曾深深“种草”的黑刺,或者说是我放弃了吃黑刺。大马好像影响了我的榴莲观:去大街小巷逛,寻找自己最喜欢的榴莲,去享受这里生动的榴莲生活,就是最好的。

  打卡某个品种,已变得不重要。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0 榴莲假期,别有一番“香” 2022-02-24 江南游报2022-02-2400006;江南游报2022-02-2400007;江南游报2022-02-2400008;江南游报2022-02-2400009;江南游报2022-02-2400010;江南游报2022-02-2400013;江南游报2022-02-2400012;江南游报2022-02-2400011 2 2022年0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