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非遗体旅

蹈火而舞,独特的勇敢者游戏

  蹈火而舞,独特的勇敢者游戏

  ◎ 文/醒眠 摄影/孙新尖

  纵览全国的体育习俗,浙江、福建到广西、云南,在中国的广大地区都存在着一项类似的“体育仪式”运动——它们都和火有关。

  除了在蹈火环节的前后,大多还有“上刀山”的节目,是名副其实勇敢者的游戏。其实,刀山火海惊险表演的背后,是当地人对“刀割火种”的长久记忆。

  浙江省磐安县的炼火,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果你翻开磐安县的地图,会发现其山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91%,而耕地面积却只有5%,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这就不难想象,早期先民唯有不断放火烧山,求得耕地,才能于逼仄的空间内生存下来。

  以“上刀山,下火海”闻名的傈僳族,生活在云南怒江州,州内既有高黎贡山、碧罗雪山等众多高山,又是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耕地资源本就非常有限。傈僳族的祖先们望着大山大河,也只有用刀开道,用火烧田,才能维系温饱,求得生存。

  相同的地理环境,让这些人对火产生了依赖,进而深深崇拜。和火神对话,凡人深感没有资格,于是便把“巫师”推到台前——满族称之为萨满,傈僳族称之为尼帕,而在磐安叫作山人。前二者会亲自上阵,表演诸如系火链、打火滚这样危险动作。而磐安的山人,更像是小心翼翼的主持人,忙碌于炼火仪式的每一个环节,对请下的火神不敢有所怠慢。

  就这样,人们发现了火,信奉着火神,又丰满了火神崇拜和配套的巫文化。在神明的庇佑下,火似乎变得没有那么可怕了。

  在一般人眼中,炼火不亚于玩火自焚,危险系数极高。出人意料的是,炼火者的脚部并没有任何保护。磐安炼火非遗传承人陈有根曾在接受学者调研访谈时说道:“我们自古传承的炼火,都是赤脚踩过烧红的木炭。”

  不过,炼火队员确也有一些自保的方式。首先,参与炼火仪式的人,为了表达敬心诚意,需要在仪式前沐浴净身、斋戒三天(也有七天)。客观而言,这种养精蓄锐的做法,无疑也是对身体状态的调整。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炼火才能更加安全;其次,用来铺炭的火坛必须是土质的,因为水泥路面很可能会在高温下发生崩裂,从而伤害到炼火者。木炭表面的杂质也要剔除。

  磐安炼火前后包括五个环节:场地与材料准备、烧火、开水火门、踩火和谢火。在场地大小确定好后,人们就会在选好的地上绘制八卦图,方位都需要用罗盘计算准确,毫厘不爽,然后于八卦四周定位东西南北。

  在烧火前,山人会在东西两个方向分别设置天坛和龙王坛,天坛用来请圣接佛,龙王坛用来开后面的水火门(可以理解成一种安全门)。在点火的同时,山人开启宰鸡淋血的仪式。他先念一段《杀鸡咒》,随后将鸡血顺时针绕场洒上一周,代表炼火场不再有凶神恶煞的干扰,干净安全。

  在一系列仪式后,山人一手取净水碗,一手持龙鞭,从西侧龙王坛快速来到天坛。而后,在东门朝火坛喷一口净水,悬空画一道兵符,再佯作上马状,用神鞭打一响记,就算打开了东边的水火门,然后顺时针依次打开南边、西边、北边的门,一切炼火前的仪式宣告完毕。

  一切所作所为,既体现了内心的虔敬,又无不在乞求神灵保佑仪式的安全。祭祀仪式准备就绪后,炼火的高潮——踩火,随之而来。

  磐安炼火一般选择在重阳节,也有一年两炼、甚至四炼的情况。人们痴爱炼火的一个原因,就在于踩火可谓是一场极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盛宴,其精彩刺激的程度,不亚于我们今天对抗类顶级体育赛事。

  根据学者调查的材料得知,以磐安县深泽村为例,先看踩火者的服装。炼火者们赤膊、赤脚,手持响铃钢叉,真是非同一般的粗犷。接下来的表演——“三堂火”,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热血沸腾。

  最重要的第一堂炼火被称为“双龙出海”。顾名思义,踩火者排成两队,手持钢叉,从北往南交叉行进。这样的编排,让围观者看上去,就像是两条长龙在火海中盘桓。而如此顺序,也是采用了五行相克学说,北水克南火,西金克东木。双龙出海这一堂炼火,颇有些借此克彼、所向披靡的味道。收尾的第三堂火,叫作“四海归一”,其进出方向不一,炼火者们要在火坛上一边行进,一边表演对打。看这三堂火,逐渐从如巡游一般的文戏升温成了武戏,精彩程度也在不断地升级。

  相较于深泽村的炼火海,隔壁大皿村的炼火山看着更为惊险。同样是三堂火,同样是东西南北四道门,按照顺序进坛炼火,不同的是,大皿村的炼火者们,要在三堂火之内,把一米多高烧红的炭堆成的火山,拆为平地,火山被推得越平越好——村里人称之为“太平火”,寓意太平吉祥。

  这样豪迈地与火为舞,即使做了再多的安全准备,也难免会有一些烫伤发生。而恰恰是这种带有很大危险性的祭拜,与蒲团上的长跪相比,对神而言,才有更崇敬的娱神效果;对于人而言,无论是参与者还是围观者,才有更刺激的娱乐体验。

  炼火的意义非比寻常。从开始前的斋戒,到舞杖蹈火,对体力和心智都是一个巨大的磨炼。所以,炼火者多会得到一个共识——人过了火,身体就像钢铁一样坚固,就不易生病。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分析仪式的意义时指出:“仪式表演本身,引导人们承认支持着仪式所体现的宗教观的权威,通过借助于单独一套象征符号,引发一种精神气质,确定一个宇宙秩序的图像。”

  这种神秘的生命体验,无疑加强了人们对炼火文化体系的认同感。一个与火神定下的契约,却把凡人们紧紧地维系在一起,让他们变得更加团结。


江南游报 非遗体旅 00009 蹈火而舞,独特的勇敢者游戏 2022-02-24 江南游报2022-02-2400006;江南游报2022-02-2400007;江南游报2022-02-2400009;江南游报2022-02-2400012;江南游报2022-02-2400013;江南游报2022-02-2400011;江南游报2022-02-2400010;江南游报2022-02-2400008 2 2022年0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