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旅游达人

文章导航

他们,仍保持着兴趣与好奇

用旅行撰稿写出“一片天”

  他们,仍保持着兴趣与好奇

  用旅行撰稿写出“一片天”

  ◎ 记者 刘 青

  曾经能为各大旅行媒体撰稿的工作是一份让人向往的经历,而随着流量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加速,旅行撰稿也面临着巨大转型。本期邀请到3位旅行撰稿者,请他们聊聊,如何在这份工作中寻找养活自己的机会,同时保护好好奇心,找到自我和快乐。

  Q:做撰稿人多长时间了?

  ◆张海律:7年半。目前继续无业游荡,发表平台锐减。旅行和地理类文章偶发于《南方周末》等媒体。

  ◆杨梦初:从2012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旅游稿件,2016年专职从事旅游自媒体。现主要发布平台是微博、小红书,以及携程、穷游、去哪儿、马蜂窝等0TA平台,不出门时基本日更。

  ◆楼学:2015年开始自由撰稿,如今为《地道风物》等媒体供稿,每年还会参与1~2本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中文指南的调研及写作。

  Q:什么契机开始专职旅行撰稿?

  ◆张海律:纯粹贪玩,我从没觉得严肃的、不带货不搞流量的旅行撰稿可以是个正儿八经的职业。

  ◆杨梦初:2012年去北欧看极光,朋友催我写攻略分享,当时我断断续续用了一年才写完,却因详实记录和超美图片攻占了各旅游论坛的头版,突然就火了!后来,旅游和创作的时间越来越多,无法兼顾工作,也开始通过旅游撰稿赚钱,于是毅然辞职做旅游自媒体。

  ◆楼学:当我还在前单位工作期间,通过在知乎、豆瓣发表旅行内容获得了编辑的关注,陆续发表了一些旅行游记。2015年辞职后,本想过旅途间隔年,但发现撰稿可以养活自己,便保持下来。

  Q:平时的工作状态?

  ◆张海律:闲一两月,突然狂忙。比如此刻我在平遥国际电影展,每天刷5到6部独立艺术片,需要产出一两篇影评,包括影展前的一篇文化类旅行稿件。

  ◆杨梦初:旅游自媒体是“活在朋友圈”的人,每天在更新动态。我们看上去光鲜亮丽,快乐享受生活。其实结束游玩后,是写文案、整理照片、剪辑视频,回复信息推进新工作安排的快节奏,工作到半夜是常事……最忙时是几个国外行程连在一起,倒时差赶稿子,身体和精神都疲惫到极致。

  ◆楼学:基本每月都有约稿,通常旅行时白天出门,晚上回酒店看书写稿;如果经历了长期的调研旅途,会找个地方住一阵专心写稿。

  Q:从事这个行业,带给你的收获或快乐?

  ◆张海律:以前媒体环境勉强还行时,旅行写作调研时我也能偶尔住进自己不可能花钱的高端酒店。

  ◆杨梦初:欣赏美景,品尝美食,遇到有趣的人,而且“带薪”,简直太棒!

  ◆楼学:通过写作梳理自己的旅行本身是种积淀,最终拿到实体书或杂志时非常快乐。有时甚至会在旅途上遇到自己的读者,被告知曾为他们提供过有趣视角或启发,是有成就感的时刻。

  Q:旅行成工作后,和当初预想一样吗?

  ◆张海律:当初并没任何预想。支撑我在路上的动力,一直是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让自己警惕的“停不下来”的习惯。

  ◆杨梦初:完全没想过居然会这么累。不仅出门旅行需要体力,在家深夜码字也很耗费精力,我现在已在适当减少工作时间,开始强体健身。

  ◆楼学:也许比预想的更好——有大量时间旅行,对旅行强度的要求远没有作为上班族时的严苛;工作还会要求我尝试不同的旅行方式,强迫我脱离舒适圈——对于不那么有“进取心”的旅行者来说,这往往带来惊喜。

  Q:描述下心中好的旅行稿件?

  ◆张海律:不离开自我视角、但也绝不自得其乐的主体性,超越百科和新闻的信息增量,有韵味的情感上升。想有好稿件,需要花时间调研和做案头工作,尤其是基于大量实地采访调研。

  ◆杨梦初:有血有肉,不是生硬介绍,而是能把当地人文和个人观感巧妙融入其中,让读者在阅读中不走神儿的。

  楼学:好的稿件应当为旅行者建立理解目的地的时空背景,并营造出有趣、独特的旅行感受。尝试带来现实所见之外的旅行想象,通常是最艰难的部分。

  Q:旅行撰稿的门槛越来越开放,做行业中有影响力的职业撰稿人的关键?

  ◆张海律:随着媒介发展变化,个人觉得抖音、小红书也能算是某种撰稿吧,甚至是更符合时代的视频撰稿。相比传统媒体作者,流量工作并不轻松,需要花精力维护,而且内卷严重。当然,如果是严肃旅行撰稿,或许把旅行写作真正当作工作,认可自己是作家而不止是旅行作家,旅行只是写作作品的必要手段和过程。

  ◆杨梦初:坚持高质量的产出,坚持对旅游的热爱与初心。

  ◆楼学:影响力也许并非是每位职业旅行者追求的东西。但在这个问题背后,我认为良好且自洽的价值观以及观察世界的能力属于核心竞争力,这包括:平等、包容、多元、负责任的旅行态度,共情能力、批判精神以及拥有自己长期专注的领域。

  Q:自由撰稿变数多,中途想过放弃吗?

  ◆张海律:没太考虑过,可能个人物质欲望极低。自由撰稿导致最大的坏处是纵容独立后没法集体协作,可能我还没被生活逼到某个不得不转变的份上。

  ◆杨梦初:放弃倒未想过,因为旅途中不管快乐或艰辛,都希望能跟大家分享。但困难确实有,比如有一年在大理游玩,全程下雨影响出行。不过写稿时,我另辟蹊径,写下雨季大理,反响意外不错。

  ◆楼学:最困难的部分是建立自我认同,我想这是一个持续一生的问题。

  Q:问题来了,这个年代还能靠旅行撰稿生存吗?

  ◆张海律:愈发不能了。没能跟上流量时代去适应,也没认真花力气把自己提升成真正的旅行“作家”。

  ◆杨梦初:生存是肯定没问题的!不过收入确实不稳定,尤其在疫情反复的状况下。但我心态一直很稳,如果疫情在家就写以前的存稿。

  ◆楼学:很难,但仍可以。许多撰稿人在写作外也运营自媒体账号,可通过带团、商业合作等方式获得更好收入。但对只想认真写作的人来说,一定是艰难的。

  Q:外部媒介的变化,对稿件撰写的影响?

  ◆张海律:幸存的媒体,没几个需要自由表达的旅行散文了。渐渐地,我也会自觉地多提供信息类和知识类干货。

  ◆杨梦初: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读者已没办法静心感受文字魅力。为杂志写稿时,我会精心斟酌用词呈现完美文章;但在网络上写稿,我会尽量减少修饰,直接清晰罗列读者关心的点,以便读者在碎片阅读中能第一眼抓重点。

  ◆楼学:那些更注重历史和文化体验的内容正在受到消费主义的强烈冲击,苦行僧式的背包客旅行也失去了在各大平台上的音量,旅行审美在变得更趋同而非更多元。事实上,那些我非常喜爱的旅行媒体品牌都在经历艰难时刻。

  Q:给大家些建议,如何以此为“营生”?

  ◆张海律:尽可能找到媒介平衡点,既可以在抖音、小红书发有趣内容,赚取流量和广告费,也做好时间管理,能有一段空白时间自由写作最好不过。

  ◆杨梦初:可以入,但慎入。旅游自媒体看起来美好,抛开奔波和熬夜写稿的辛苦外,每次行程中还有身不由己的安排。如果只是喜欢旅游,不如做更赚钱的职业,然后更自由地规划每次旅行。如果不是有足够的热爱与坚持,把爱好变成工作,只会毁了这个爱好。

  ◆楼学:我从不鼓励任何人贸然离职成为自由撰稿人,除非你已经有了一定作品基础且能够持续产生稳定收益。在写作外,勇于尝试新的传播形式非常重要——包括短视频、播客、公众号等自媒体形式。但写作者,比如我自己常对此有天然抵触。也许敢于尝鲜,会让生存更轻松一些。


江南游报 旅游达人 00006 用旅行撰稿写出“一片天” 2022-02-24 江南游报2022-02-2400006;江南游报2022-02-2400007;江南游报2022-02-2400008;江南游报2022-02-2400009;江南游报2022-02-2400016 2 2022年02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