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旅游达人

是达人更是向导

他在紫禁城为您带来一场时空导游

  是达人更是向导

  他在紫禁城为您带来一场时空导游

  ◎ 记者 刘 青  图片 夏 凡

  旅行者们未像过去10年那样成长:文化、历史、建筑、民俗、登山、潜水、滑雪、房车……每种类型的出游形式,一次次的出行和见闻中,人们经历最初走马观花的新奇,也产生了更深层的旅行需求。故此,也涌现出不少身份不再单一的“普通导游”群体,在这类新导游的成分中,他们常常具备某种其他身份:厨师、艺术家、文化探寻者甚至是音乐人,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加入进来,而成了深度旅游层面的“向导”。

  本期的夏凡老师,他本身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多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的写作。作为世代居住于此的老北京,他对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情感和体察,在讲解中会以文史资料为基础,结合地图、宫廷画和老照片,图文并茂。

  夏老师擅长的是“中轴线+东六宫”经典路线:这条线集结了紫禁城的“前三殿”与“后三宫”,是整个故宫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组团,也是明清历代帝王统御天下、最高权力中枢的所在地。在这里,上演着王朝的更迭、时代的盛衰,帝王的荣光、也有近代外来入侵的屈辱……夏凡以文献史料为基础,在历史和游客之间“搭桥”,带大家完成一场回到发生地的时空之旅。

  中国历史上有过无数皇家宫殿,但保留下来完整的宫城,只有紫禁城。和各地常见的传统民居一样,故宫也采用了院落的形式——中间是广场,四周环绕建屋,这一个个院落就是游览它的线索。清朝最讲究过三大节日,元旦、冬至和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贺。地面上让人好奇的另类地砖,两溜儿对称,有着1米间隔,正是当时的“气氛组”。

  在夏凡的讲述中,庆典并不是冰冷的两句简介,是一个生动的场面:在他展示的图上,台下从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逐次排队,有的官员还排不到,像《万国来朝图》中所画的,和带着琳琅满目贡品云集在太和门外的使节一起,等候皇帝的召见。那些写着荷兰、英吉利、法兰西、缅甸的旗子,隆重的车马、器乐队、伞扇浮现眼前。此时,他还会念上一段古文翻译的念白,如何三跪九叩、皇帝升座、鸣钟鼓,这些细节中,让200多年后的人们沉浸式地观礼,如临其境。

  丰富的知识,还为那一扇扇近乎雷同的红门诠释了身份:翻书房是满族要学习汉家典籍设立的翻译区,体仁阁是储存先皇和皇后衣饰的衣帽区;在隆宗门旁,一排窄小的房子会被一般游览者忽略,夏老师指明——才道出它竟是大名鼎鼎的军机处。

  在夏老师的讲解中,辟谣也是个重要任务:比如影视剧里在太和殿上朝就是一个误解,明清皇帝采用的是御门听政——在几乎露天的廊檐下接见大臣。当人们顶着北京的大风,聆听雍正帝位于承上启下的朝代,几乎天天办公,实施改革以充盈国库,批阅的文字有上百万;不像康熙和乾隆都六下江南,而勤勉朝政时,褪去戏说的外衣,像和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产生了联结。

  在一趟漫游中,有时他陪伴游览者花时间寻找红墙上长方形的花砖,了解它是为了保护殿柱留的气口;如果是冬天游览,夏凡话题又一转,聊到了宫里的“供暖季”……无数次进宫的夏凡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早已熟悉,让每个好奇的问号都件件有着落。

  人们眼中空旷的故宫,也由此“满”了起来。

  和有形的宫殿相比,向导带大家看到的更是藏在时光中的历史。为了讲述真实丰满的人物,夏凡查考了许多文献,为重要的人物梳理小传。这让他口中的珍妃,不像民间故事里的单一,而十分鲜活。在13岁入宫前,她是个明媚的少女,自小在广州长大,由于大伯父是广州的将军,早早接触到很多西式生活。珍妃,应该算紫禁城中第一代摄影师,她古灵精怪、不爱约束,常扮小太监从东华门溜出去,买各样的服装回来拍照,在古籍中都有记载,光绪也十分中意她。但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线的将士奋勇杀敌时,在珍妃所住的景仁宫查出了一本账册,是她勾结哥哥卖官的记录。

  据当时的侍卫回忆,宫里还发现了大筐大筐的照片,“那时还是干板摄影年代,是冲印在玻璃上的。侍卫去问李莲英该如何处置,他说‘赶紧烧了吧,别惹老佛爷再生怒气。’到最后,光绪帝也未曾留下一张照片。”夏凡娓娓道来。后来,在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光绪也曾为珍妃求情,但1898年,她又支持皇帝变法,被关进了冷宫。直到八国联军入侵时,慈禧告诉她,我不能让你留下受辱,也不能带着你,珍妃被太监扔进了宁寿宫北面的井里溺亡——她的美丽机敏、接受新鲜事物是真,贪图权钱、串通卖官也是真,人性正是复杂而矛盾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过去,夏凡大多数时间泡在文献书籍里,有时五六点起床就开始看书、记笔记,去发现盲区,弥补缺失的知识。在大量准备之下,历史人物变得更加可信,消解了过度娱乐带来的偏差。慈禧背负着加速清朝灭亡的罪名,也是她派左宗棠收复了新疆;鳌拜专权被擒获,但他曾是满清第一巴图鲁,是清朝开疆拓土的第一重臣;人们记住了雍正九子夺嫡的冷酷,可他平西北、减赋税,把清朝带进了最后一次盛世……充满血肉的人物让故宫成为一个载体,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历史中。

  【Q&A】

  Q:最初,您为什么想做向导?而且导游的地点又是紫禁城路线?

  夏凡:2014年,我和我爱人是最早加入到爱彼迎的房东。当时接触了很多外国游客,发现他们听到的讲解有许多错误和夸大的成分。作为文物保护协会会员,我的日常就是和资料文献打交道,也有一些研究成果,就在想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做呢?

  我带大家游览现代紫禁城,更是一个时间的带路者。比如朱棣建北京城,是他有着天子守国门的执念,北京旁边就是长城,是中原和游牧民族的交界,相当于皇帝做了边关守将,这其实和明朝的覆灭也非常紧密。在讲解时,我会把这些大背景融入其中。故宫的院落只是它的骨架,讲得丰富一些是把血肉嵌进去,让大家能想象当时的场景,产生一种神思。

  Q:现在,很多年轻人对故宫的兴趣源自一些热播剧,这是个好方式吗?

  夏凡:影视剧是让这些古迹成为网红的一个诱因,它让你知道这儿有个延禧宫,也是很重要的。但真实的延禧宫其实在道光年间就烧掉了,后来没几年清朝就灭亡了,现在是一座西洋的烂尾楼。看剧把大家的兴趣拉入到历史领域很好,但不能全信,考证它还是要看文史。积累要去拓宽视野,不能只关起门来自己挖掘。

  Q:您的职业生涯有没有印象特别深的事情?

  夏凡:我曾接待过一位92岁的犹太客人,他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当时他坐着轮椅,去哪都是由女儿推着。这个老人有本厚厚的册子,里面都是他的攻略和笔记,他的行程、机票、酒店,都是自己定的。当时我们也问他:“您年龄这么大了,为什么会选择旅行呢?”他的回答让我印象很深,他说“I want to die in beauty trip(我希望死于美好的旅程中)。”

  其实很多外国人来旅行,他们见到的更多是空姐、服务员礼貌性的微笑,对真正中国人的性格、秉性一无所知。我们向导就像一个窗口,除了介绍原汁原味的文化,也要展示出最好的国民形象,每件小事都挺重要的。很多时候向导就超越了单纯的服务,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Q:北京还有哪些有趣的文化路线?

  夏凡:那多了去了。永定门和天坛是很好的组合,永定门是中轴线的南起点,虽然只建了城楼、没建瓮城,但能看到真正当时的城墙风貌。逛完从西门进天坛,可以完整地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礼仪。

  第二条是景山和钟鼓楼一线,景山是北京城最高点,登到山顶可以俯瞰故宫和整个北京。向北走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钟鼓楼,鼓楼也是能上去的,可以了解传统建筑、古人晨钟暮鼓的报时系统。

  两条线都是3小时左右。


江南游报 旅游达人 00006 他在紫禁城为您带来一场时空导游 2022-03-24 江南游报2022-03-2400006;江南游报2022-03-2400007;江南游报2022-03-2400009;江南游报2022-03-2400010;江南游报2022-03-2400011;江南游报2022-03-2400012;江南游报2022-03-2400013;江南游报2022-03-2400008 2 2022年03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