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鉴赏

文章导航

虚象写意 境由心生·看山

——山水画家王义戈

  虚象写意 境由心生·看山

  ——山水画家王义戈

  王义戈先生现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协会会员、杭州徽学会书画院名誉会长、原黄宾虹学术研究会付会长(现顾问)。其潜心山水画研究创作六十多年,作品特点为焦墨绵密,浑厚华滋,线条皴法老辣苍润;墨分五彩,并青彩绿韵,厚重雄强。通过不懈的创作和经验积累,王义戈的山水画作品已脱离环境写实视野的范畴,师古不泥,精取造化,境由心生,由实象转化为虚象,笔墨赋心声,达到情感的理想境界升华,营造着跃脱五行的自然灵性的神境。近年其创作多为水平长卷,垂直琴条的青绿墨韵、古铜淡显为主要表达,在虚象写意中一览和广大的看山之境,近处山石树木运笔飞动,密不透风,远山寥寥数笔,通透悠远,不论远近,令观者产生无尽遐思。

  王义戈此类需技巧和功力的作品,具有鲜明特色和强烈装饰表现意象。用中国美院著名画家周沧米先生评论王义戈作品的话来说就是:以墨色写就、敷彩轻韵、浑朴苍遒、厚重雄强、气势宏大。

  王义戈崇尚画之大者黄宾虹的画风和精神力量,并从中汲取营养。其年轻时期师从黄宾虹的关门弟子周启人,大量临摹白宾虹与黑宾虹时期的山水画作品,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及传移摹写等谢赫六法练习山水画基本功。中年时期,通过游历祖国山川江河,积累了大量的写生作品,再进行道法自然和意韵的不同形式的再创造,不管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构图布局信手拈来。他特别对黄宾虹总结的“七墨法”,即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焦墨及缩墨情有独钟并在其作品中灵活运用,随手攒来,表现山水树木远近深浅气韵:浓墨时,因墨中渗水少而色深,落笔迅速避过量,浓而滋润;淡墨处,明净无渣,光清不浮;笔尖干枯,滞涩凝重,运笔时,笔根中尚留的水分随着笔尖渗出,那是焦墨了,干裂秋风,蕰含雨润;用不同水量墨色,先后重叠,产生新墨,那是泼墨,直笔横笔印痕相互渗破,带着自然感和力度,毫无雕琢之气。他的作品中浓淡破积焦,墨法并用,丰富深厚,郁沉苍芒,黑密厚重、浑厚华滋。王义戈的作品可以是长幅巨制,也可以是一平尺的小斗方,规格大小无所不及。

  王义戈深知,传承很重要,但它是根脉而不是表现目的。要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艺术作品还需后师造化,以大自然为师,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在写生中感悟自然,让自然触发艺术的灵感,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搜尽奇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充分锻炼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学会艺术的夸张与取舍,这也是艺术创作的必经之路。几十年以来崎岖而漫长的创作,使王义戈从青壮年时期的宾虹风格,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与阅历的丰富及创作的不断创新、升华,通过入法、出法、无法而拥了有最淳朴最感人的自身风格:道法自然与意冥玄化结合,写实与幻化结合,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缥缈灵动,含蓄深藏,令人在体味“内美”或“隐逸”中,进入“与天地精神相融”的境界。

  王义戈的艺术境界是多维的,不仅是三维表象,他从有为、有物、有我到无为、无物、无我。他创作时的思维是空灵的,思想必先达到一种虚静、无为、无我的境地,无极而太极,这是他物我两忘的人生之大境界。作为山水画家,他积极践行对内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体验,正如中国美院教授,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杨成寅先生评论王义戈山水画:在熟练掌握发挥中国传统山水画具有民族特色的意境、章法和笔墨技法的基础上,坚持不断地深入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再进行独特的创造。王义戈正是这样通过笔墨形式的载体引领观者达到另一个神意山水世界,也通过笔墨纸砚来传承豪迈博大的民族内蕴和优秀精深的国学文化。


江南游报 鉴赏 00011 虚象写意 境由心生·看山 2022-10-13 江南游报2022-10-1300006;江南游报2022-10-1300008;江南游报2022-10-1300010;江南游报2022-10-1300012;江南游报2022-10-1300013;江南游报2022-10-1300015;江南游报2022-10-1300016;江南游报2022-10-1300018;江南游报2022-10-1300017;江南游报2022-10-1300007;江南游报2022-10-1300009;江南游报2022-10-1300011;江南游报2022-10-1300014;江南游报2022-10-1300019 2 2022年10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