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描绘未来乡村
![]() |
![]() |
![]() |
![]() |
乡村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它承载着无数人理想中的“诗与远方”。在这幅画卷里,有青山绿水,更有美好生活。
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自推动实施以来,开启了浙江省乡村建设的宏伟篇章。十九年来,浙江的广大乡村逐步走向共富更美。
这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窗口,是未来乡村的模板。
从提出“未来乡村”的一年多来,浙江各地结合资源禀赋、文化基因和传承发展,推动未来乡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建设路径,并希望通过这些路径实现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未来”力量。
用绿色描绘未来乡村
◎ 记者 王 珏
我们在说未来乡村的时候,往往会把关键词落在“未来”上,乡村就是一个地域范畴。在这个地域里,我们实现我们理想中的生活,我们赋予其很多的定义。但其实,当我们在说“未来乡村”的时候,更应该读懂的是“乡村”这个词,因为这个词赋予了未来不同的意义。
什么是乡村?百度百科说,乡村一般是指从事农业活动的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适合人群居住。
我们只有明白什么是乡村,才能知道什么是未来乡村。
所以,未来乡村的建设,必定是以绿色生态为底色的,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们需要秉承和探索的方向。
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为例。径山镇径山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郊,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以茶、竹等农产品生产和乡村旅游为主要产业。
在乡村建设中,径山村,着重擦亮绿色环境底色。以生态为基础设立的标本博物馆,打造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同时,推动原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村内已有茶炒制、茶筅、茶点、酿酒等10大名厨工坊以及各位乡村咖啡吧、乡村茶馆等休闲产业主体近百家,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有良好的生态,并以此延展出产业生态发展,这是乡村发展的路径。将环境生态转换为资源生态,进而推动村企合作、联盟共建,实现乡村产业品牌建设。2021年,径山村吸引省内外各类考察团队500余批次,累计接待游客220余万人次,村级集体经营收入202万元,同比增长134.9%,旅游综合性经济收入达到8,000万。
还有宁波奉化区滕头村、湖州市安吉县余村村、湖州市吴兴区妙山村、嘉兴市海盐县雪水港村等,遵循绿色发展的建设理念,秉持绿色改革的创新思维,建设绿色共富的保障机制。
产业兴旺是未来乡村的核心,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路径,而乡村的良好生态是基础的基础。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的向往之地,就是因为这抹亮眼的底色。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一种理念。丽水市缙云县仁岸村,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立足本村的山地资源,良好气候,发展区域特色优质农业,充分释放了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形成了集农业观光、康养休闲、度假休养、采摘体验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地。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这个过程,是仁岸村持之以恒的实践。为了激活一江春水,仁岸村把“水”作为生态经济重要资源,治水护水、活水兴水、以水兴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生态防洪堤,加强水景观改造,修建自动翻水现,打造一条水质达到类水的天然游泳河道。积极推行河权改革,发展水经济,实现生态富农。为了换取一片绿地。创新“以地换术”模式,将村集体所有的河边、路边、山脚边的土地统一打包无偿提供给缺乏士地资源的苗木种植公司。这种“以地换木”的绿化模式,走出了市场化村庄绿化的新路子,既解决了村集体启动资金问题,更盘活了村里的生态绿地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为了种好一颗杨梅。仁岸村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和优质的水资源,在全村范围推广发展生态杨梅产业,并将生态杨梅产业联合发展列入村规民约,坚持村集体规范管理,搭建智慧瞭望台,实现对杨梅山精准环境监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示范,配套灌溉管网、排水沟,建立复合生态系统,实现杨梅基地生态涵养,进一步提升了杨梅品质,创东魁杨梅“甜度之最”,获得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杨梅擂台赛东魁杨梅金奖。同时每年举办杨梅节,以“直播+助农+电商”的模式,将仁岸杨梅打造成“网红地标产品”。目前全村已建立杨梅基地4500亩,单杨梅一项就为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为村民带来超过23万元的人均收入,实现一颗红果子带富一方百姓。
村庄只有绿起来了,才能承载得起“诗和远方”。农民只有富起来了,才能承托得起未来乡村。以生态作为经济的底色,经济才会形成良好的生态,生生不息,从而给乡村的美好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