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阅读·分类广告

文章导航

  【书架】

  寻路中国

  作者:[美]彼得·海斯勒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李雪顺

  出版年:2011-1

  页数:426

  定价:33.00元

  装帧:平装

  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2001年夏天,我考取了中国驾照,在此后的七年中,我驾车漫游于中国的乡村与城市。这七年也正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单在北京一地,每天申领驾照的新人就有一千多,其中有好几年,乘用车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就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

  《寻路中国》一书有几条不同的线索。它首先叙述了我由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另一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变的乡村,在这里,我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而商的变化经历;最后,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书中所描述的这种由农而工而商、乡村变身城市的发展,正是1978年改革以来中国所发生的最重要的变化。

  《寻路中国》是我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它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如前两本书那样,它研究中国的核心议题,但并不通过解读著名的政治或文化人物来实现这个目的,也不做宏观的大而无当的分析。它相信通过叙述普通中国人的经历来展现中国变革的实质。我经常在一地连续呆上数月、甚至数年,跟踪变化。我不会仅仅听主人公自己讲述,我会睁大眼睛,看着他们的故事在我面前一点点展开。

  这三本书横跨了我的中国十年,从1996至2007。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之一。正是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开始增大。更重要的是,这是邓小平去世后的第一个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历史的面貌开始变化,大规模的政治事件与强力领袖开始从中退却。相反,中国巨变的推动者变成了普通人——走向城市的农民、边学边干的企业家,他们的能量与决心是过去这十年中的决定因素。从《江城》到《甲骨文》再到《寻路中国》,我所讲述的都是他们的故事。

  不要问我

  时间如何流逝

  作者:[墨]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范晔

  出版年:2022-11

  定价:62.00元

  装帧:精装

  帕切科的诗在语言上平实、自然,但包含深刻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思考,多以时间、自然、人类存在以及历史变迁为主题,将艺术的轻盈与现世的沉重完美结合在一起。

  帕切科生前几乎拿遍西语文学界所有重要文学奖项,更于2009年荣膺有“西语文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塞万提斯奖”,其诗备受诸多文学大家的喜爱和推崇。本书是帕切科首部中译诗集,由知名西语文学译者范晔精心编选、翻译,遴选出其文学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知名作品,全面呈现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足迹。

  遥远的向日葵地

  作者:李娟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2017-11

  页数:258

  定价:38.00元

  装帧:软精装

  “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母亲多年前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李娟一如既往用她细腻、明亮的笔调,记录了劳作在这里的人和他们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她勤劳乐观的母亲、高龄多病的外婆,大狗丑丑小狗赛虎,鸡鸭鹅,以及日渐华盛,却被鹅喉羚毁了再种,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刻画的不只是母亲和边地人民的坚韧辛劳,更是他们内心的期翼与执着,也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和对生存的疑虑。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同时又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

  阿肯色证言

  作者:[圣卢西亚]德里克·沃尔科特

  广西人民出版社

  译者:杨铁军

  出版年:2022-8

  定价:53.80

  装帧:精装

  本书是诺贝尔奖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第八部诗集,诗集分为“此处”和“别处”两个部分,包括《世界之光》等长短诗作39首。对沃尔科特而言,“此处”是他的故乡,“原始的”加勒比海地区,是他生命的根源,而“别处”是他教书、旅行、生活的远方。“此处”和“别处”也象征着血统的分裂和融合,沃尔科特母亲是圣卢西亚人,父亲是英国、荷兰后裔。两端之间的张力,即代表了沃尔科特的全部诗学,构成他的核心问题,为他提供了广阔的文化和创作空间。《阿肯色证言》完美地展示了沃尔科特在这两端之间的纵横捭阖,既有技巧上的游刃有余,又有情感和个人经验上的痛切感受。这些诗以当代为坐标,在时间和空间中自由穿梭,把记忆、神话、生活经验交织为一体,极力捕捉广阔世界的斑斓,同时,也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拓展了爱与美的可能性。

  关于女儿

  作者:[韩]金惠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简郁璇

  出版年:2022-10

  页数:224

  定价:42.00元

  装帧:平装

  “我爱她。但我不理解她。

  我的女儿为何要选择如此艰难的人生?

  为何不惜置身被嫌恶、被敌视的境地?”

  “我”作为母亲,一生都为女儿而活,对女儿抱有许多期盼。女儿却认为母亲从不聆听自己,更带回同为女性的伴侣,迫使母亲接受她们即将偏离“正常”的未来。

  同时,母亲目睹着自己疗养院负责的患者珍女士因为罹患失智症,成为被机构、被社会所抛弃的包袱,在珍的身上,母亲仿彿看到了老后从孤独走向死亡的自己,也看到了以同样可以面临类似悲剧的女儿的未来……

  在误解与撕裂,在对话与缝合的反复尝试中,母女俩同时被内在与外部世界的力量所推动着,前行着,逐渐逼近着彼此……


江南游报 阅读·分类广告 00015 2022-12-22 江南游报2022-12-2200006;江南游报2022-12-2200010;江南游报2022-12-2200013;江南游报2022-12-2200007;江南游报2022-12-2200016;江南游报2022-12-2200011;江南游报2022-12-2200015;江南游报2022-12-2200008;江南游报2022-12-2200017;江南游报2022-12-2200012;江南游报2022-12-2200014;江南游报2022-12-2200009;江南游报2022-12-2200018;江南游报2022-12-2200021;江南游报2022-12-2200019;江南游报2022-12-2200023;江南游报2022-12-2200022;江南游报2022-12-2200020;江南游报2022-12-2200024 2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