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茅台长什么样?
南宋茅台长什么样?
◎ 文/袁长渭 图/金 毅
南宋时,当时的临安徐村作为京城近郊酒库,酿酒业特别发达。徐村属于钱塘泗乡范围,这里有九溪、留下的好水,有泗乡生产的好粮,有好的烧酒师傅,自然能产出名酒。
老底子人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里没有酒。我想如是开门八件事,这第八件可能要数酒了。不管你家里喝不喝酒,做菜的调料酒总要有的。
钱塘人家,无论会喝不会喝,每当年脚边,家里总会做些招待客人用的米酒。喜欢喝酒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一缸缸,一坛坛,闻闻都香,看看都有味道。
我父亲滴酒不沾,我哥哥会喝一点。招待亲戚朋友,我家每年都会做一大缸米酒。也就是把饭煮熟,拌上酒药,在大缸里发酵。冬天里,缸的外面要包上稻草,以保证发酵的温度。过年时开缸喝米酒,清澈香甜的米酒,连小孩子都想偷偷地喝一点。我们一帮高中同学过年来我家聚会,油炸年糕干沽酒,喝倒了好几位。米酒就是后劲足,甜味易让人上当。
米酒不能长期存放,时间久了会发酸。做米酒一般都会在冬天,春夏季节时,家里准备的是白酒。
现在,每当我行走在钱塘江大堤上,看到沉甸甸的高粱,就会想起钱塘泗乡的白酒,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泗乡茅台”。朋友和学生家长知道我不会喝酒,但请客时时常会用到一些,所以见到五年八年的钱塘陈酿,会帮我送几坛来。打开酒坛,那香味引得我这不喝酒的人都会流口水,直接用酒提子舀来品尝。
《水浒》里的梁山好汉都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武松喝了那么多酒,还居然打死了一只大老虎,我怀疑武松打的是醉拳。据专家分析推论,武松喝的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家家里酿的低度米酒,不是度数高的白酒。
钱塘自古就有酿酒的传统,酒业税收还是地方财政的主要保证。据历史记载,南宋首都临安府有13个酒库,钱塘徐村酒库就是其中之一,徐村就是现在的九溪。古代的酒库,就是酿酒厂和酒专卖店的综合体,好比前店后厂。
徐村还有一个闹忙的集市,叫徐村市。每年的清明前酿酒,秋天时开新酒。新酒开卖前,以白布三丈多,用竹竿拉起来做广告,上面写着“徐村库选到酒匠某人酝造上等醋辣无比高酒”,三五个人扶着酒和广告前行。前面还有鼓乐、伎女、杂技做先导,围观的人不计其数。酒匠则戴着新帽穿着紫衣骑着马,跟在广告游行队伍的后面,以府中所赏彩帛、钱会、银碗驼负马前,谓之迎酒。酒以工匠而出名,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南宋诗人杨炎正有《钱塘迎酒歌》:
“钱塘妓女颜如玉,一一红妆新结束。问其结束何所谓?八月皇都酒新熟。酒新熟,浮蛆香,十三库中谁最强?临安大尹索酒尝,旧有故事须迎将。翠翘金风乌云髻,雕鞍玉勒三千骑。金鞭争道万人看,香尘冉冉沙河市。琉璃杯深琥珀浓,新翻曲谱声摩空。使君一笑赐金帛,今年酒赛珍珠红。画楼突兀临官道,处处绣旗夸酒好。五陵年少事豪华,一斗十千谁复校。”
为了增加税收,这是好办法。好像我们现在的招商引税,或者说是地块出让广告大会。原来古代就有这样的广告和招商办法。
这里的“新酒熟,浮蛆香”,如果您家酿过酒就知道,新酒飘香时,酒缸里酿酒的饭粒像蛆虫一样漂浮在上面,不是蛆虫,而是像蛆虫样的饭粒。为了打到清澈的米酒,我们都用竹篮过滤。这里讲的酒不是蒸馏酒,都是发酵酒,度数不高。如果您想了解个明白,年底可以去外桐坞村看看古老的酿酒术。
包括徐村库在内的十三库的酒还要进行赛酒大会,比个高低,“今年酒赛珍珠红”,说明那一年的冠军品牌是“珍珠红”。宋朝诗人高翥(余姚人,字九万)有诗云:“赛罢祠山赛二郎,酒行明日欲开张。愚民可是多忘本?香火何曾到杜康。”这里的“祠山”和“二郎”就是当年的名酒品牌吧,好像现在的茅台和五粮液。
南宋时,徐村作为京城近郊酒库,酿酒业特别发达。徐村属于钱塘泗乡范围,这里有九溪留下的好水,有泗乡生产的好粮,有好的烧酒师傅,自然能产出名酒。
现在离徐村不远同属泗乡的双浦地区酿酒业也特别发达,这可能也是传统行业的继承和发扬吧。南宋诗人杨万里在他的诗《过南荡三首(一)》中曾经写道:“秧才束发幼相依,麦已掀髯喜可知。笑杀槿篱能耐事,东扶西倒野酴醾。”诗人到了定山北乡(南荡乡),看到了许多“野酴醾”。“野酴醾”是什么?是一种可以制作酿酒药的花。我小时候经常看到酿酒师傅拿着神奇的酒药拌在糯米饭里,拌匀了捂在酒缸里。这可能就是“野酴醾”制作的。
诸暨人把同山烧酒叫做“诸暨茅台”,钱塘泗乡人把自己酿的酒叫“泗乡茅台”,或者叫“双浦茅台”。品尝陈年的双浦茅台,那醇香味,我看与茅台差不离。
开心时喝酒,唐朝诗人王翰说“葡萄美酒夜光杯”;不开心时喝酒,古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真是好东西。
以后请朋友喝钱塘泗乡茅台,我要先介绍一下她的悠久历史,那可是南宋传下来的名酒哦,相当于南宋时的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