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
当如何在舞台上凸显新审美与新追求?
她呈现的苏秦
是史和诗的深融
新时代下
当如何在舞台上凸显新审美与新追求?
她呈现的苏秦
是史和诗的深融
◎ 记者 刘 青 通讯员 方芸佳
诗画的舞台,唯美的爱情,这是很多人喜欢浙江小百花越剧的地方,但《苏秦》明显不是。
今年4月,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创演的新编历史剧《苏秦》,应邀前往北京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隆重献演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现场观众掌声如潮,网络各大平台播出总量超330余万人次。
近120分钟的原创大戏,没有重笔刻画苏秦游说六国,没有局限在家庭伦理的琐事里,着重于苏秦接六国相印的前后,前半生追求个人理想,光宗耀祖,后半生跨越自我,从小爱升华为大爱,将智慧、才学乃至生命献给那个年代,换来六国百姓15年的安居乐业。
舞台上风起云涌,舞台下热情十足。爱看戏懂戏的北京观众们在剧场中不吝热情地回应,掌声雷动,喝彩不断,谢幕时仍拥在台前久久不散。演员和主创们轮番上台,向着所有观众一一致谢。
这部大戏立起了一个跟以往所有剧本里都不一样的苏秦。而对现任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的蔡浙飞而言,饰演苏秦也是她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新的跨越。
“全女性来打造一部这么厚重的作品,对小百花来说,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对我来说,也是一次新的挑战和跨越。”蔡浙飞在采访中如是说。
建团近四十年来,小百花以诗意浪漫,青春唯美,时尚现代的风格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而《苏秦》,是小百花团近年来拓展创演边界的新探索。它以小百花式现代化的史诗风格,立起了一个与以往同题材作品不一样的、全新的苏秦。
“小百花一直秉承着‘诗化越剧’的风格,这一次《苏秦》的创排,是‘史’与‘诗’的全新融合,‘史’是内容题材的选择,而‘诗’是小百花的艺术特色。”
黑格尔曾经说过:“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戏剧作品不是史书的再现,重要的是其中所表现的历史观和历史精神,这就是《苏秦》所探寻的“余温”。
苏秦是距离当今两千多年的古代人物,但他的精神和血脉是接通现代的。这部剧在2022年3月开启创排,在专家评审的意见下精打细磨。剧中第三场,蔡浙飞有一段长达12分钟的唱腔,“前所未有”,她强调,“我从来没有这么长的唱段”。
这一段唱腔里,根据编剧王宏、导演杨小青的设计,这里苏秦要完成一个自我跨越,初接六国相印的“苏秦”经历了害怕、犹疑、彷徨、挣扎,到回忆初心、战胜自我。
“蔡浙飞在这段唱,从头至终,从唱腔的处理到情感的投入,到那种轻重缓急的安排,气息的安排都非常地顺利。”核心唱段那么顺利地形成,是导演杨小青排整部戏最突出的印象。
因为定位在史诗,《苏秦》对画面、造型、手段都比以往的女子越剧要来得大,气势更宏伟,这也调动了小百花演员身上数十年的积累,观众可以在现场感受到“天下第一女团”如何秒变“群雄逐鹿”的战国之风。
“在这部戏里,我们对苏秦的一生做了重新的观照。我们的这一版《苏秦》,虽然也讲述了苏秦刺股苦读的励志故事,但更着重于苏秦接六国相印前后,他心境的变化——从追求光宗耀祖的个人理想,到为了百姓的安宁,甘愿将智慧、才学乃至生命献给那个年代,是从小我到大我的一种心境的提升。”
要塑造好苏秦这样一个深刻,复杂的角色并不容易。“苏秦身上有一股厚重的力量,演绎他需要一定的历练与沉淀。”当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三年的“大家长”,蔡浙飞颇有感慨——这三年的经历虽然有彷徨与艰难,但同时也带给了她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精神境界,这些经历,都是她在角色塑造与舞台呈现的宝贵财富。
而角色与演员,舞台与人生,常常也如同一面镜子,互相折射,互予激励,互促成长。剧中的苏秦,不断经受磨炼,不断提升自我,又不断升华,这一人物过程,与蔡浙飞从一位戏曲演员,到剧团领军人物,到戏曲领军人物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的成长过程是一脉相通的。
“我非常感谢苏秦,很多他的台词,在剧中的选择,与我的心情是很吻合的。我也会在平常生活中不自觉地融入到他那种心境当中,能够理解苏秦一路的艰难,在演绎他的时候,他也在激励着我。”
“我也非常高兴能够碰触到苏秦这个人物,能够通过这么一部作品,苏秦和蔡浙飞在这个舞台上达成了共情与共勉。我觉得与苏秦交了一个朋友。”
《苏秦》于2022年入选了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后,今年又入选了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从北京顺达天津再到武汉,三个“戏码头”,戏份十足,亦厚重十足。
蔡浙飞笑言,小百花“纵横江湖”40年,滋养了每一个小百花人“放眼世界”的自信自强,从这点看,倒是苏秦像极了小百花。“为了一个和平的世界”这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这一台古装大戏的新时代注脚。“创排《苏秦》,以古喻今,这是小百花该有的戏剧观,也是每一个小百花人这十年以来厚积薄发的新时代之爱、人民之爱。”蔡浙飞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