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精神原乡
高质量制造“绿富美”
现实版《向往的生活》
在“浙”里如何炼成
扎根精神原乡
高质量制造“绿富美”
现实版《向往的生活》
在“浙”里如何炼成
◎ 记者 刘 青
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乡村收获了千千万万个改变和蜕变;也必将继续用千千万万个日夜,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不懈探索。
有人认为,乡村旅游市场已接近饱和,一些实在“土”的村只能放弃这条赛道。但浙江的许多案例告诉我们,乡村旅游恰恰靠的是“无中生有”的能力:没有所谓的独特旅游资源,但依然可以站上风口。
位于金华市磐安县的管头村在2016年开始发展农家乐,当时造好了新村,产业尚未跟上,除了种茶,村民缺少别的收入来源。时任管头村党支部书记张威平发现村里的黑色火山石村落形态国内罕见,这种以千年不化的黑色火山石构筑外墙的民居,外观典雅古朴、室内冬暖夏凉。自此,当地村民持续挖掘放大乌石建筑居住舒适的比较优势,做大特色农家乐产业。如今,这个遍地是丘陵山包的村子,村头却常年停靠着来往上海、杭州的大巴,村里各类民宿农家乐有近130家,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8万元。
而在金华市的东阳南马镇花园村,人们会发现“财貌双全”的村庄原来可以这样:除了是浙江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它还是全国首个“村域小城市”;除了是首个单独以村为单位创建成功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更是首批“中国十大优秀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以及网友最喜欢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就在不久前,浙江省推进“四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第三批大花园耀眼明珠名单,共8大类22个入选,花园村亦作为古城名镇名村中的佼佼者榜上有名。
谁又能想到,这个闻名全国的富裕村,昔日是个面积不到1平方公里的穷山村,缺水缺地缺资源,“种田交租难糊口,担盐捉鱼度生涯”。花园村在探索中不断拓宽共富路径,丰富共富业态,激发发展潜力。
作为浙江唯一的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花园村在做强做大旅游业同时,深挖自身优势,开发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发展“木雕+旅游”“农业+旅游”“非遗+旅游”等精品项目,多维度展现花园特色魅力。多年来,花园村主推名村党建考察游、职工康养度假游、中小学生研学游、乡村休闲观光游、红木家具赏购游、现代工业示范游等六大特色精品旅游产品,形成了花园名村文化旅游区、花园天香湾农业旅游区、花园红木家居商贸旅游区、花园福山观光旅游区、花园高新科技工业旅游区五大旅游功能区块,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游客走进花园,欣赏共富村城的江南胜景。
现在,文化礼堂、图书馆、体育馆、篮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花园村还有医院、学校等,公共服务应有尽有,家家是新房,人人有保障。甚至,未来也已提前到来:运用数字化,无论是原乡人,还是新乡人,一部手机在手,办事足不出户。
其实,酒香也怕巷子深,先抓人眼球进而才能留住脚步。网络平台为乡村旅游“玩家”带来了更为公平的机会,很多偏远乡村通过“触网”也能实现与都市景区同样的新媒体曝光度。比如,近年来,不论是杭州导游小黑诸鸣、普陀山导游小帅,还是各地“出圈”的文旅局长,他们都为地方旅游的宣传推介起到了奇效。山区县要做大乡村旅游,更要学会招才引智,以新形式在新场景下吆喝叫卖。
多些奇思妙想,乡村旅游也可以时尚、新潮。比如浙江青田,350多家本地咖啡馆保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也让来到青田的人对“青田咖啡”更多了一份尤为超前的感受。靠“咖啡+露营”打开发展新空间,游客喝着咖啡,看着湖光山色,顿觉心旷神怡。立足实际,多想些办法,促进乡村旅游业态创新、模式创新,让乡村旅游彰显凸显“时尚味”,也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总之,如果说游客在“用脚投票”,那么乡村旅游从业者则要想方设法“留住脚步”,努力给广大游客提供能“到此一游”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