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夜经济
杭州越夜越精彩
近日,杭州正式发布《关于打造“不夜天堂·乐购杭州”的实施方案》,重点打造“夜经济”IP,提出做热夜间经济、激活夜间购物、打造深夜食堂、提升夜间文化四方面,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鼓励实体店铺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提供服务。
发力夜经济
杭州
越夜越精彩
◎ 记者 贾 露
杭州近年的夜经济发展可谓如火如荼,如以“武林夜市”“吴山夜市”及湖滨商圈等各大商圈为代表的特色“夜购”;以西湖边灯光秀、《最忆是杭州》为代表的品质“夜娱”;以钱塘江夜游、运河夜游为代表的“夜游”如此等等,杭州的“夜经济”几乎涵盖了第三产业所有行业。可如此品类繁多的夜生活,却没有一个太叫得响的夜游品牌,相比淄博的烧烤、长沙的小吃、重庆的霓虹灯、成都的火锅,人们对于杭州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西湖边吹风”的惬意。在巨大的购买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力面前,杭城的夜经济似乎还不够匹配“新一线”的定位。
此次,杭州能否凭借亚运之机和政策助力“越夜越精彩”,打造出一个“不夜天堂”?
“夜经济”氛围感拉满,“新一线”大招频出
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以来,各地纷纷响应号召,将发展夜经济纳入促内需、助消费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经济和人文环境下展现出了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1-2022》中,重庆、长沙、青岛、成都、上海、北京、武汉、深圳、广州和天津位居城市夜经济影响力前十,除北上广深外,有6个新一线城市入选,重庆居首。再比如,第一财经联合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中,前十强的城市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成都、广州、重庆、杭州、苏州、武汉和西安,同样是6个新一线城市入选,成都领衔。
近年,重庆突出“山、水、城、桥”四大元素,打造出洪崖洞、南滨路、江北嘴等夜经济王牌,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商圈,人气位居全国前列;成都打造网红春熙路、太古里、宽窄巷子等爆款街区,以“夜游锦江”为代表的热度居高不下。分析发现,这些城市夜经济持续出圈的背后,皆有其自身独具辨识度的文化“夜”态。
值得高兴的是,此次杭州新政提出了要提升夜间文化,推出茶文化表演、丝绸展演、旗袍秀场等夜间体验式文旅产品,并强调在夜间游客集中、市民活动集聚、年轻消费群体活跃的区域,打造夜间潮玩聚集区。发挥品牌演艺项目影响力,丰富夜间高端演艺市场,支持打造大运河、西溪湿地常态化演艺项目。从另一层面看,杭州近年密集出台发展夜经济新政,是先求做大产品供给,在此基础上做深、做精以提升“夜力”值。可以预见,随着“夜经济”发展的持续加码,杭州有望成为后起之秀。
打造新“夜”态,杭州势在必行
依大环境看,从夜市的大排档到24小时配送服务,从电商平台到如今网红直播的日益流行,象征城市活力的“夜经济”时代来临。据商务部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购物中心每天晚上18时至22时消费额占比超过全天的1/2,夜间经济已成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
依人口结构看,当一座城市的人口框架拉开,社群结构多元,即会衍生出细分化的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近年,杭州常住人口增势迅猛,其中青年人口比重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20年,杭州招引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2021年招引48.3万人;2022年招引36.4万人,三年合计招引128.3万人。大量外来人口和年轻人群的注入,为杭州发展夜经济提供了基础环境。
不仅如此,杭州的餐饮、购物、旅游等业态丰富,是全球“首店经济”发展热土,据统计,2022年杭州就已引入各类首店品牌322家。另外,凭借数字经济的强项,近年杭州大力打造智慧商圈。这些,都为杭州夜经济的壮大提供了助力。
其实,在发展夜经济上,杭州始终想加快进度条。早在2020年7月,杭州便提出引导夜间消费意识,培育夜间消费市场,搭建夜间消费平台,延安路特色商业、运河文化、南宋文化等入选杭州首批“十大夜间经济集聚的夜地标”。2022年11月,杭州征集打造“不夜天堂”的若干政策意见,对扶持夜经济制定具体补助方案,如对餐饮、零售、娱乐、文化、书店等实体店铺,在夜间22:00至次日凌晨6:00保持营业的,按营业面积对经营主体予以一次性分档补贴。此外,杭州还加大对商圈和商业街区外摆经营活动的支持力度,目前已有97个商圈明确放开了外摆。一连串举措可见,杭州打造新“夜”态目标明确:抓住亚运盛会的窗口期,提升夜间活力,打造新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场景出圈,点亮夜杭城
诚然,消费新“夜”态的加速转型升级,让各地在打造夜游新场景方面绞尽脑汁、各显神通。那些因循守旧、乏善可陈的场景,已很难得到人们青睐。记者注意到,此次新政还特别提及要支持场景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迭代升级街区、综合体等消费新场景。开发蕴含城市元素、宋韵文化、时尚潮流的定制化、个性化消费场景。开辟在线消费、智能消费、交互体验等新赛道,打造独具杭州特色的“高科技、数智化”新型消费场景。预计下阶段,杭州将依托数字经济先发优势,以线上线下融合为核心,将“软服务”再升级,大力培育数字生活新服务等夜间新消费场景。浙江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系主任、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研究员应天煜于China Daily《Hangzhou initiative aims to light up the night》文章中发声,客观地评价了杭州的夜经济政策。他表示:“这些措施对促进消费非常现实和有意义。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丰富和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高夜间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打造一个满足多元需求的夜间消费场景,少不了科技的加持,也无论如何离不开夜游文化与特色文化的深度交融。今天的我们,不妨向数百年前的临安取取经。其实,杭州的夜游文化早在八百余年前的临安就已有之。当时的临安,买卖昼夜不绝,在漫长而自由的夜晚,逛集市、吃夜宵、点外卖、看烟花、看戏剧……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据统计,宋朝每年从酒水中获得的税赋达2000多万贯,其中夜市所占份额不低于30%,可见当时临安城内的夜经济何其繁盛。而事实上,宋朝夜经济兴起的背后,实则是宋人极具品质和文化魅力的夜生活方式的显现。
一如成功出圈的“夜京城”“不夜重庆”以及“大唐不夜城”等一大批城市夜游场景,今后一段时间,杭州或许可以以文化元素的植入与沉浸式互动体验为抓手,重点打造出一个或若干个爆品以出圈,以点带面,形成“巷-街-商圈”的联动,以丰富夜间经济的多维经营空间实现破圈。
灯火通明的“夜经济”是衡量一座城经济实力、商业繁荣程度等方面的重要标尺。作为城市经济、生活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发展夜经济要“出圈”,更要“破圈”,杭州,正迈出重要一步。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道,走进杭州的夜幕,去打卡一个个崭新的“烟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