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典型经验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总结提炼五个方面6条典型经验

文旅促进共同富裕 享受美好生活

  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总结提炼五个方面6条典型经验

  文旅促进共同富裕 享受美好生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两年多来,浙江推动示范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落实全国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现场会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浙江省深入调研梳理,总结提炼了五个方面6条典型经验做法。这一个个先试先行的经验,构成了浙江这片土地谋求共富发展新局面的生动写照。

  数字赋能,构筑文旅发展新格局

  浙江既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拥有秀美的自然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大省。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文旅发展也面临着升级与变革。文旅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深入贯彻新思维、新理念,坚持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文旅各领域改革,真正让文旅产业成为人民群众感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享受美好生活、实现精神富有的重要载体。

  典型经验之——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实现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

  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整合1.82万个公共文化设施和8.2万个其他文化空间,打造11730个覆盖全省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累计建成图书馆分馆3816个,文化馆分馆1846个,城市书房1373家,文化驿站710家,乡村博物馆549家。

  【创新举措】

  ——持续完善顶层设计。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数字赋能文化供给。

  ——完善评价监测体系。

  【实施成效】

  截至2023年8月,全省“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共集合5.6万个文艺社团、4.5万名文化骨干和200余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2023年以来,“浙里文化圈”应用共上线省市县文化场馆提供的4615个文化菜单项目,近30万场次免费活动,5万场次低成本或优惠活动。

  实现四大闭环管理。在全国率先发布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发展指数(CMDI)、“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指数评价体系,形成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闭环、精准服务闭环、管理调度闭环和评价监测闭环。

  一地创新全省共享。依托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在省市县乡村五级贯通共享的基础上,构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机制。台州市临海市针对群众看戏找戏,创新打造了“浙里有戏”应用,立足当地特色,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建立“白名单”制度,解决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上的共性难题。各地好的经验做法通过“浙里文化圈”开设专区,在全省得到复制推广、落地生效。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创新平台运营模式,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平台公共文化内容和服务供给,逐步形成“开放、合作、共建、共享”的数字化应用运营新途径,落地文化活动。

  健全实时监管机制。通过整合文化设施空间资源、文化达人、人口数据、地理数据、经费投入等资源,建设省市县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驾驶舱,构建全省一屏掌控、服务一网畅达、监管一览无余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式。

  典型经验之——

  “文艺赋美”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自2022年9月起,浙江深入实施“文艺赋美”工程,以各界文艺志愿者为参与主体,选择城市社区、商业街坊、文博场馆、公园景区及乡村等适宜空间开展常态化艺术展演活动。

  【创新举措】

  ——从专人专演到人人参与,构建文艺组织新生态。

  ——从室内小剧场到“流动大舞台”,打造省域文化新品牌。

  ——以数字赋能畅通“供需对接”,构建线上文艺新场景。

  ——以立体营销催生“出圈效应”,塑造文艺新IP。

  【实施成效】

  “文艺赋美”工程积蓄生活诗意、赋美城市气质、点亮乡村风韵、汇聚向善力量,是一场持续性的大众艺术推广、审美提升活动,是一次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的实践创新,是一种推进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有力探索。

  以点带面赋美群众生活。“文艺赋美”活动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延伸至各类文旅空间,还扩展至美食餐饮等各类商业业态,全面融入百姓生活。目前,“文艺赋美”活动以全省117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依托,以“三送一走”等活动为载体,已实现浙江的城市乡村、山区海岛和社区街道100%全覆盖。全省在册文艺志愿者达10.76万多名,演出场地1.5万个,累计开展赋美演出24.5万余场,演出时长达18.5万多小时,发布演出作品22万余个,形成“时时处处、遍地泛在”的文化现象,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攀升。

  变革文化供给模式。“文艺赋美”打破原有文艺演出“限于剧场、囿于围墙”的思维定势,变剧场集中展演的传统模式为多点位小场景的灵活形式,推动文艺走出剧场,走出围墙,走进群众日常生活,实现了从街头文艺向全民美育和艺术普及延伸。同时创新推动政府、市场、社会有机联动,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此外,借力山海协作,“文艺赋美”活动深入山区海岛,为促进全省文化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速文旅深度融合。“文艺赋美”通过打造多个具有亮点、爆点、焦点的重量级城市街景艺演,培育推出一批自带流量的“经典点位”,加速聚拢流量,街头演艺成为赋能城市商业的新动力。据统计,杭州武林路“文艺赋美”演出期间,日均人流量增加50%,达到15万人。此外,“文艺赋美”也成为培育融合演艺、非遗、展览、旅游等新模式、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破圈出彩的效果。丽水构建的“村晚梦剧场+”产业模式,植入民宿餐饮、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形成了“文艺赋美”带动产业、产业反哺“村晚梦剧场”的新格局。


江南游报 典型经验 00006 文旅促进共同富裕 享受美好生活 2023-11-23 江南游报2023-11-2300007;江南游报2023-11-2300008;江南游报2023-11-2300009;江南游报2023-11-2300010;江南游报2023-11-2300013;江南游报2023-11-2300015;江南游报2023-11-2300017;江南游报2023-11-2300014;江南游报2023-11-2300016;江南游报2023-11-2300018 2 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