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明何以对话世界?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宣布,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
良渚文明何以对话世界?暮秋时节,记者走进良渚,探寻良渚文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良渚文明何以对话世界?
你可能听说过殷墟,它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但你知道吗,在杭州,有一处比殷墟更早的古城遗址,它就是良渚遗址。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良渚遗址的考古发掘与保护利用,多次实地调研。他强调,“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
综观闻名于世的文化遗产,良渚文明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是其吸引世界目光的法宝。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良渚文化的元素中皆有着直观体现,这正是良渚从过去走到现在,再从现在走向未来的核心密码。
过去
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
“从良渚古城出土的部分文物,真品就收藏在良渚博物院。”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副主任杨晓萍在第一展厅“水乡泽国”里,指着一件黑陶罐说,这是他们馆的镇馆之宝。“这个陶器本身制作得比较精美,也比较规整,反映了良渚时期陶器制作比较高的水平。从这个陶器本身,是因为在它肩部一圈刻了有12个刻符,这些符号对我们研究中国文字的起源问题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杨晓萍说,通过这些出土的文物,可以全面了解良渚先民的衣食住行。
继续往里走,就可以看到以玉器为专题的展厅“玉魂国魄”。“良渚先民围绕对神的崇拜,设计出了一套用以区别阶层、标识身份、反映等级的玉礼器系统。在这里,大家能找到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琮琮’的原型——玉琮,还有第4届亚残运会的吉祥物‘飞飞’的原型——良渚玉鸟。”杨晓萍告诉记者,整个良渚文化当中,其实出土的大约有40多款玉器,但是良渚的核心玉礼器却只有三款,分别是琮、璧、钺。
“通过这些出土的文物,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5000多年前,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先民甚至已经建立了颇具规模的城市,有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
现在
良渚文化的现代解码
80多年间,良渚成功走向世界。其背后,是良渚古城遗址保护、传承、推广的“大文章”。
杨晓萍告诉记者,近年来,良渚遗址管理区管委会,着力以文物保护创造“良渚案例”,以学术研究树立“良渚坐标”,以文艺创作开拓“良渚窗口”,将良渚的“前世今生”传音世界。
“在学术研究方面,国际考古学泰斗科林·伦福儒先生曾3次受邀实地考察,评价良渚‘让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认识提前一千多年’。良渚作为中国早期国家社会代表,入编国际权威考古学著作《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第八版),体现了世界考古学界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认可。”杨晓萍说,此外,在生活美学、文化传承方面良渚都在尝试“走出去”。
多媒体交响乐《良渚》,三年来,脚步已遍布葡萄牙、西班牙、哥伦比亚等7个海外地区。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多样的作曲与配器技法,将文化遗产音乐化,音乐主题影像化,考古叙述艺术化,描绘了良渚先民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向观众生动讲述了5000年前的中国故事。
成立“良渚MEI”生活美学联盟,研究良渚文化美学内涵和艺术价值,塑造既有良渚文化底蕴又有时尚特色的良渚美服、美饰、美器等。在尊重良渚文化价值内涵和学术依据的基础上,发掘和提炼文化遗产的美学价值,缔造良渚色彩体系的系统性与可辨识性,从美学角度提升影响力与关注度。
未来
用现代语言讲好良渚故事
文明互鉴,美美与共。眼下,良渚古城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杨晓萍说,后续他们将进一步加强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和知名院校的合作,邀请业界大咖开展学术讲座和文化活动。策划良渚与世界对话等系列国际学术交流等活动,出版《良渚》等学术著作。加快“良渚文化大走廊”建设。编制良渚文化大走廊专项发展规划,积极储备布局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文化领域项目,有力支撑、牵引良渚文化大走廊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将制作一批多媒体音视频及文学原创作品,实施青年传播计划、少儿美育计划,不断扩大良渚文化覆盖人群。
畅享未来,杨晓萍信心满满,她说,良渚文明是一个纽带,可以连接起过去和现在,是历史与未来的文明引线,它将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从五千年前的良渚遗址到新时代的“良渚论坛”……良渚文明从过去走到现在,是人类一路走来的履痕,未来,它的文明内涵将被不断书写,在未来的国际化道路上,延续“世界遗产、文明圣地”的独特魅力。
◎ 记者 贾露 郑雪 陆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