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浙江文广旅将对标“五个担当”、紧扣“五大文章”、打好“431”组合拳作为全系统的主攻方向。
“4”是指文脉赓续、文旅兴业、文艺创优、文化惠民,“3”是指项目撬动、革新驱动、人才带动,“1”是筑牢大安全防线。
文脉赓续、文旅兴业、文艺创优、文化惠民
浙江文广旅将大力开展文明探源实证,持续深化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大文章,彰显浙江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启明星”地位;全面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统筹推进文化基因激活,特别是文化基因激活工程,今年要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全面建设浙江文化基因库、绘制重要文化基因图谱,并选取名人故里、传统书院、戏曲词牌等8大赛道先行突破。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句话最适合当下的文旅业态。浙江文化广电旅游是万亿元量级的支柱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旅游休闲需求的幸福产业,其实也是极佳的商业赛道,完全应该也能够通过大家的努力,更好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紧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做好“文化+百业”“百业+旅游”文章,探索各类新业态、新场景、新玩法,全力培育一批有内涵、叫得响、可持续的文旅爆款,持续打造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省市县乡村联动集成网红打卡矩阵。以文脉、山脉、水脉、古道、交通干线为经络,持续打造四条诗路文化带、之江文化产业带、蓝色海洋文化旅游带、良渚文化大走廊。结合实施串珠成链“十大百亿”工程,做精千里滨海1号生态文旅廊道、杭州“三江两岸”水上黄金游线等廊带型项目。
坚持内容侧和传播侧双向发力,做精12条“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主题漫游长廊,深谋跟着考古、非遗、演出、微短剧等“去旅行”系列文旅体验品牌,持续打造“百县千碗”“浙韵千宿”“浙派好礼”等文旅消费微品牌,大力拓展“白+黑”消费场景,推出更多彰显“文化味+烟火气”、具有鲜明浙江辨识度的文旅产品。
立牌子难,倒牌子只需一个新闻事件、一则社交平台的曝光。因此,要不断提升浙江文旅服务品质,持续培育大批品质饭店和高星级旅行社,完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优化游客投诉受理机制,进一步营造最优文旅消费环境,让游客在细微处感受到温馨,在浙江玩得安心、放心、开心。
此外,要聚力文艺创优,进一步繁荣艺术创作生产。谋深抓实“浙里大戏”攀峰计划,持续打响“浙产好剧”品牌,努力形成“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蓬勃气象。
深入推进越剧、婺剧等浙江传统戏曲繁荣发展,坚持剧目新创与经典复排两手抓。随着《新龙门客栈》等作品的出圈,小百花越剧院特别是“君霄组合”呈爆红之势。但如何才能接住这“泼天的富贵”?关键在不懈守正创新。要推进越剧新大众化,所谓“新大众化”,实质是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越剧、投身越剧。这就需要越剧求“变”,有21世纪新越剧的追求,尤其应更加注重节奏感,更好兼顾传统演绎与现代审美。但这里的“新”与“变”都应坚持对传统的尊重、对艺术的敬畏,始终在“守正”中把握“师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的精神。今年要开展“2024越剧文化年”系列活动,推动越剧艺术与旅游、科技等元素融合,并探索相关驻场演出“安全带”机制。注重“天下第一团”保护传承,推动传统戏曲持续焕发光彩。
公共文化是全民精神富有的重要基石。要围绕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行动,不断转变观念、完善措施,争创精神共富省域样板。积极培育高素质城市文旅公共空间运营商,支持专业化机构或团队运营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创建国家旅游服务示范城市、示范项目。实施“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开展全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试点和广播电视基本公共服务县级标准化试点。
激发项目撬动、革新驱动、人才带动强力杠杆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杠杆,文广旅系统由于掌握的主要是“软资源”,就更需要找准支点、选好杠杆。
全省文广旅系统要确保年度完成投资3300亿元,力求突破4000亿元
以68个“千项万亿”项目为重点,建立“双百计划”难题协调机制和增量储备机制,狠抓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示范性的文旅地标性项目,尤其要紧盯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15个大项目,尽早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加快新时代文化艺术创研基地等厅属单位建设。
在全省迭代推出1500个“微改造、精提升”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存量升级、持续优化,以绣花功夫做精文旅产品。
全面实施智慧文旅工程,深化数字文化企业梯队培育。持续迭代“浙里文化圈”“游浙里”“浙里文物”“数智视听”等重点应用,拓展“文旅码”功能和覆盖面。完善文化广电旅游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梯度培育计划。并聚焦广电5G、超高清视频等重点领域,参与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出新出彩,积极融入“丝绸之路视听工程”“中非中阿视听合作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推动浙产视听精品“走出去”。
实施入境旅游复苏计划,优化相关移动支付环境,协同打通外籍人员来华观光、学习、商务等共性堵点,进一步提高境外游客来浙旅游的便利性和吸引力。
大力实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对文广旅系统来说,“德艺双馨”既可之于艺术工作者的狭义理解,也可将“艺”拓展为技艺、能力的概念,因而成为人人适用的目标追求。毫无疑问,系统人才队伍最短缺的是高层次人才。要实施签约艺术家计划,积极选引名家名师,大力培育领军人才,并落实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标准目录,完善文旅从业人才认定体系。继续抓好舞台艺术“1111”人才培养计划,扎实推进“新松人才”项目,努力筑好文广旅人才“金字塔”。
聚焦创作、生产、流通、消费等产业链核心环节,在旅游景区、旅游演艺、夜间文旅、高端酒店、特色街区等重点领域,引进或培养一批视野广、懂市场、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产业人才。结合实施乡村文旅运营“五百计划”,培育一批爱乡村、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乡村文旅人才队伍。统筹科技创新、创意策划、交流传播等人才队伍建设。
争创国内一流行业院校。行业院校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尤其省厅系统的3所院校在全国同行中都有响当当的位置,应当促使更快更好发展。要积极指导浙江音乐学院争创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推动旅职院、艺职院加强国家“双高”专业群建设,支持全省高校文化广电旅游类学科与专业建设。继续推进“文教结合、校团合作”,完善“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机制。
坚决筑牢文广旅大安全防线
安全监管无小事,即使时时防备,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不出事。但一旦在思想意识上放松了,出事就会成为大概率。因此,必须警钟长鸣、警笛常响,切实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
文广旅系统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更应全面夯实意识形态责任制。要推动成立省广电新媒体联盟,做好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促进大屏小屏互动引流,有效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健全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播出事故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统筹推进大视听内容、传输、播出、网络、数据、设施等各类安全,构建协同高效工作体系。精心做好重要保障期安全保障工作。加强系统内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和新媒体管理,严防重大差错和舆情事故。
加强文物安全部门联动,筑牢文化遗产保护铜墙铁壁探索法人违法责任终身追究机制,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文物安全事项。协同省级部门开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文物法人违法、打击和防范文物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做好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推进百城万名文保志愿者队伍建设。迭代升级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加快提高省级以上文保单位安全防护设施设备覆盖率,提高文物安全数字治理水平。
完善旅游安全专委会部门协同机制,分类制定旅游休闲运动新业态项目管理规范。始终重视从源头上管控,坚持抓早抓小,聚焦大型游乐设施及新业态、消防燃气、旅游包车、大型文旅活动、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地毯式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变末端治理为前端预防,全面提升文广旅领域本质安全。
加强大型经营性演出活动监管,探索电竞酒店、剧本娱乐场所、脱口秀等新业态有效监管方式。深化行业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不合理低价游、侵害老年人权益、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等专项整治。规范商业广告播出,净化网络视听空间,健全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等体系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