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现象

文章导航

从流量狂欢中“醒来”

暑期旺季的目的地,更应该花心思考虑游客为什么要来

  从流量狂欢中“醒来”

  暑期旺季的目的地,更应该花心思考虑游客为什么要来

  ◎ 记者 刘 青

  一种新型的焦虑正在城市间蔓延:流量没来,翘首以盼;流量来了,惴惴不安。

  老牌旅游城市们担心在新的网络传播时代“过气”,而不以旅游见长的“非著名”城市们则要么期待流量降临,要么担忧如果流量真的眷顾,城市基础服务和应急能力能否平稳接住。

  这种担心不是空穴来风。当出圈城市越来越多,“泼天”和“富贵”慢慢脱节,线上热闹之外究竟有多少关注能转为目的地实实在在的旅游收入,而不想空“卷”流量的目的地又该去“卷”什么才能摆脱焦虑?

  单一元素能爆火,

  直接转化为旅游消费数据还要“再说”

  伴随着“天才少女闯进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预赛12强”的新闻,姜萍所在地的地方文旅部门连续发布多条视频,在祝贺姜萍的同时推广宣传当地的旅游景点。在此之前,姜萍所就读的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当地一处用户外大屏轮播姜萍获奖喜报的商业广场,已经意外成为打卡点,相关视频也引发不少网友围观。

  数学竞赛的新闻是6月13日出的。

  6月14日下午,作为上级部门的淮安文旅率先发布视频祝贺姜萍:“淮安不大,创造神话,一起来看这位数学天才的家乡。”接着,该视频展示了淮安市的部分景区景点,其中包括周恩来故居、妙通塔、五环湖公园、吴承恩故居等。

  6月15日,被批“姗姗来迟”的主角——涟水文旅终于“绷不住了”,也两次发布视频表示祝贺:“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我县天才少女姜萍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的消息吧!”视频文字写道:“涟水有五岛湖旅游区、金鸡坨景区、苏北小延安等,还有机场。各种美食,如涟水鸡糕、高沟捆蹄等。我们也是矿泉水之乡。”“涟水不大,盛产学霸!”

  姜萍,可谓凭一己之力“帮助文旅部门省了几百万元的广告费”。

  不过,一座城市到底火没火,出圈还是没出圈,究竟该如何定义,以什么维度来评判?有专业财经报道认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地酒店入住率以及餐饮店的拥挤程度。所以,每次被一件事或者一个人带火的目的地,最具说服力的证据,除出现在社交平台中人挤人的视频内容,还有来自各大在线预订平台的相关数据加以佐证。

  以郭有才引发的山东菏泽大火为例,来自携程、美团等平台生活服务数据也显示,5月10日至12日菏泽在其平台的订单同比(比去年)增长215%。其中酒旅订单5月7日至9日环比增长80%,同比增长超6倍;餐饮、休闲娱乐订单均同比增长超2倍。所以,说郭有才凭一己之力带火菏泽,是有比较充分的数据支撑的。

  回到江苏涟水县,从目前的媒体报道、当地官方信息看,还没有大批外地游客、主播涌入涟水的信息,到当地打卡的主要还是涟水本地人士。所以,“天才少女带火一座城”的说法,可能缺乏事实支撑,更多是指涟水在线上的曝光率超高而已。

  旺季来临,

  “基因”焕新的地方文旅先行一步

  暑期是一年中时间跨度最长的文旅消费旺季,通常也是亲子游、举家出游的大假期。2024年暑假旅游旺季即将来临,各地文旅已悄然开展“抢人”大战。

  近日,偶遇“滨海路活爹”的话题讨论在社交媒体走红发酵,这里的“活爹”就是活跃在大连滨海路附近的野生梅花鹿。

  起因是有游客发布视频称在大连遇到了到处溜达的梅花鹿,很亲人,投喂和抚摸也没人管。后被本地人和去过的游客科普,因为生态环境好,大连很早就有野生梅花鹿了,还有野生松鼠、狐狸,运气好也能碰到。而被称为“活爹”的梅花鹿,则是因为其日常最喜欢的三件事就是“打架”“巡街”和“顶海边钓鱼老头”。

  看到这个梗和憨态可掬梅花鹿的网友们则纷纷喊话大连文旅,称其“嘴可真严”,为了这群可爱的梅花鹿,他们愿意跨越祖国南北去大连。

  而为了能给年轻人更多到大连玩的理由,就在今年5月底,大连与马蜂窝正式达成了合作,将会把“新玩法+主理人”模式引入大连,将目的地年轻化战略推进到底,借助不同领域主理人来帮助大连重塑形象,也帮助当地文旅产业实现产品供给和供应链的焕新升级。

  或者,流量焦虑的根源,其实是一座城市今天还能否吸引年轻人。短期来看,年轻人会带来旅游消费;长远来看,年轻人资源一直是各地争抢的对象,毕业季的“抢人大战”年年上演。

  对此马蜂窝目的地研究院院长孙云蕾表示,从“周末请上车”活动开始,马蜂窝就在聚焦不同城市新玩法的挖掘和培育,并且对于新玩法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大众认知中,新玩法就等同于小而美,但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传统知名IP,只要能带给游客新感受,新体验,就都是新玩法,核心是要找准结合点和精准客群,能准确洞察游客的新需求和兴趣点。

  如何从核心旅行体验感上给游客深度“种草”,解决的是作为目的地而言该去营销推广什么,如何差异化引流的难题。

  吃一波就走还是长期引流,

  打造城市印象更重要

  以去年冬天为例,面对由“尔滨”率先引爆的,针对元旦、春季假期的全国文旅流量抢夺大战,共有24个省份的文旅部门短视频账号先后加入。

  各地文旅“纷纷出手”的背后,透露出对抢夺文旅市场的“流量焦虑”。

  此外,各地政府都言必称年轻人,似乎把握住年轻人就把握住了一切。但话说回来,城市是所有人的城市,在一部分年轻人被取悦的同时,有人却还会因为坐轮椅而被游乐园拒之门外,街道上依然比比皆是断头的盲道。

  试想,如果一座城市对老人、残障人士、外来务工者和城市基层服务人员等人群有更好的关怀,未必不会带来流量。这样的走红不会有狂欢式的热闹,但自有更长久的温暖,不论在屏幕内外,都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形象广告。

  尽管已经有越来越多城市从“泼天富贵”的殷切期待中清醒,不再盲目追求大爆出圈,但新媒体改变目的地营销方式和观念已经成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想要一直“红”才是越来越多城市的终极目标。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叶顺也认为,仅靠网红经济本身作为火车头来完全拉动一个城市的文旅,并不现实。“我觉得网红经济不是营养品,不是大米饭,更像兴奋剂。”叶顺以荷泽举例,在大流量的档口,怎样能够让来的人了解菏泽,知道除了菏泽南站外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哪怕这次来不及去,下次还会再来。菏泽应该做一个流量的预留和分流,“若能以郭有才为核心,发展或集聚出一批网红,挖掘菏泽背后的故事,能体现这个地方的民俗民风等文化背景,让网红真正跟菏泽在更深层面联系在一起。”

  在叶顺看来,地方文旅要明确当地旅游的核心吸引物是什么,这是把旅游吸引力真正提档升级的关键,“关注游客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想体验什么,要将这些新经济形态下带来的新机遇,考虑进城市长远的旅游产业规划中,才能实现网红经济对一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的目的地营销只会越来越“卷”,但被卷的绝不仅仅只有流量,而是体验本身,谁清醒地早,布局地快,在下一轮“卷”开始时就会更从容。毕竟,热搜流量可以蹭,但游客体验与评价必须实打实,想要跟风“卷”的门槛,变高了。


江南游报 现象 00009 从流量狂欢中“醒来” 2024-06-20 江南游报2024-06-2000006;江南游报2024-06-2000007;江南游报2024-06-2000012;江南游报2024-06-2000013;江南游报2024-06-2000015;江南游报2024-06-2000009;江南游报2024-06-2000010;江南游报2024-06-2000016;江南游报2024-06-2000017 2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