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艺赋美

从剧场到街头,浙里转角就是美

文艺赋美唤醒生活的无限可能

  文艺是多样的,充满活力的,它展现在高雅殿堂,亦徜徉于市井街巷。自2022年起,浙江将每年7月定为全民艺术普及月,并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文艺赋美”工程,各地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通过各种文艺比赛、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等,鼓励和支持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将“美”的种子撒遍浙江大地。

  在刚刚公布的 “2023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浙江十佳文艺赋美案例中,我们能看到多点、高频、流动的文化艺术“微景观”,也能看到植入了餐饮、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的文旅发展新格局。可以说,“文艺赋美”工程拓宽了我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宽度和广度,持续擦亮了各地的文旅品牌。

  从剧场到街头,浙里转角就是美

  文艺赋美唤醒生活的无限可能

  ◎ 记者 葛家藤

  ◎ 图片由各地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舟山普陀:又见普陀·艺术时光

  以文艺力量赋美文旅深度融合

  立足海洋文化传承,坚持文旅融合理念,普陀按照“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品牌塑造”的思路推进,将“文艺赋美”布局到更接地气、有烟火气、能引流促消费、增强群众体验感的场景中去。据悉,2023年以来普陀区共开展“文艺赋美”演出超四千场次,参加文艺志愿者达五千余人次,形成了“十里渔港音乐汇”“自在莲洋音乐会”“草坪民谣歌会”“越香清韵”越剧专场演出等一批“浙里演艺”街头演艺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打响“又见普陀·艺术时光”文化品牌,有效促进了普陀文旅深度融合,推动高雅艺术全民共享,推进全域全民精神富有。

  ◆全员参与,赋美群众文化生活

  为汇聚各界文艺力量,据了解,舟山普陀组织多元志愿队伍,通过建立健全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的文艺志愿者梯队,积极推动文艺骨干、文艺团队、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艺术人才参与到“文艺赋美”工程中,成为“文艺追光者”。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举办2023年度文艺赋美志愿者颁奖晚会,表彰最佳文艺赋美志愿者团队以及最美文艺赋美志愿者,持续壮大文艺赋美志愿者队伍。

  推动文艺演出走出传统的剧场和围墙限制,普陀将艺术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实现了从街头文艺到全民美育和艺术普及的跨越。通过创新方式,联动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打造新型文化供给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内生循环和网络众筹。同时改变传统的群文活动模式,鼓励自发组织和广泛参与,形成组织网络化形式,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民众提供更为丰富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普陀以“文艺赋美”工程为抓手,积蓄生活诗意、赋美城市气质、点亮乡村风韵、汇聚志愿力量,是一场持续性的大众艺术推广、审美提升活动,是一次推动优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的实践创新,是一种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有力探索。

  ◆全域联动,创新文化供给模式

  从室内小剧场到“流动大舞台”,普陀打造了“文艺赋美”精品点位。在国家AAAA级景区沈家门渔港小镇,重点打造了“十里渔港音乐汇”旅游演艺品牌,每逢周五、周六晚上在夜排档中心广场上演以摇滚、民谣、流行乐队为主的“文艺赋美”演出,让市民游客在夜排档升腾的烟火气中,享受声光影交织的艺术盛宴,累计吸引四十余万人次驻足观赏。在东港海莲花洋广场,打造“自在莲洋音乐会”,以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演出为主,在市民游客闲暇之余转角遇到艺术之“美”,让城市更有生机活力。在最美公路螺塘线梦幻山坡、沈院户外草坪等地打造“文艺赋美”场景式流动舞台持续举办“文艺赋美·草坪民谣歌会”。针对旅游海岛,创新打造“文艺赋美·小岛音乐会”营造文艺赋美“主客共享”良好氛围。

  ◆全区覆盖,加速文旅深度融合

  以打造“海岛艺术时光”为理念, “又见普陀·艺术时光”为主题,覆盖商业街区、文博场馆、街角公园、海岛乡村、旅游景区等演出场所,普陀将“文艺赋美”星火散布全区各个角落,实现全区105个社区(村)全覆盖。以全区12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为依托, “三送一走”、基层文化队伍展演等活动为载体,在普陀天地广场、海滨公园、沈家门步行街、莲花岛等点位开展综艺类、器乐类、非遗类演出,推动文艺走出剧场,走出围墙,走进群众日常生活。

  渔工号子、木偶戏、渔民画绘制、渔绳结制作……通过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特色,普陀在“文艺赋美”演出中融入了本区各地的传统文化与非遗元素,通过文艺演出、画作展览、书法展览、非遗培训等形式,让更多的群众能够“零门槛”地参与到文艺赋美工程中。

  培育推出“十里渔港音乐汇”“路下徐木偶戏”等一批自带流量的文艺赋美演出,加速人流聚集,助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据统计,沈家门渔港“文艺赋美”演出期间,日均人流量增加达两万人次;展茅路下徐村构建“文艺+”产业模式,打造路下徐古村书场,每周上演木偶戏,同时植入民宿餐饮、乡村工坊、路下市集等新型业态,形成“文艺赋美”赋能乡村振兴新格局。 (通讯员 田 宇)

  湖州南浔:打好亲子文化牌,赋美古镇亲子游

  以文艺魅力迸发文旅活力

  2023年以来,南浔区聚焦“产业融合”和“促进共富”方向,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打造”等重点工作为基础,系统梳理城、镇、村现有阵地资源,挖掘遴选了一批适合街头表演的区域,汇总梳理形成了全区“文艺星火赋美”场所资源库,并定期增补更新。同时,注重深化文旅公共服务融合,充分考虑旅游景区、乡村旅游聚集区点位设置,有效发挥叠加优势,构建了一批具有南浔文化特色的地标性展示点。“文化+”的魅力,让这个原本静谧的江南古镇成为了人气爆表的旅游胜地。

  ◆开发有深度、有广度的演艺内容

  歌舞类、器乐类、杂技类、戏曲类、非遗技艺展演类……南浔的文艺赋美活动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节目内容上,南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进行策划、编排。近年,南浔在打造全域多元化、全家参与、深度体验的旅游品牌项目,成为长三角黄金旅游目的地上始终不遗余力。

  在南浔古镇体验汉服旅拍,去和孚镇民当村观赏龙舟竞渡,登含山“谢蚕花”做香囊,当“国潮风”飘入端午节,南浔区可谓“古韵十足”。近年来,传统文化推动“新中式”旅游走红,游客的消费需求愈发聚焦于民俗文化和地域历史文化的深度体验。南浔顺应趋势,持续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游客为中心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在提升南浔古镇品牌美誉度的同时,南浔不断通过集结文艺赋美优质演艺,为景区注入艺术活力、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让游客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有效传播了地方的优秀资源和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变流量为留量,带动了当地的旅游消费市场。

  ◆打造有温度、有热度的演艺活动

  文艺赋美工程启动以来,南浔以古镇为核心,聚集亲子理念、亲子体验,打造了适合亲子观看、打卡的文艺空间。

  南浔区双林镇打破传统方式,通过富有创意、各具特色的活动,拉近和孩子间的距离。该镇将闲置的小学场地改造成双林镇儿童博物馆岛,精彩纷呈的展陈、形式多样的课程、如真似幻的科技体验,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带来这里,期望孩子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自试运营开放以来,这座占地44.5亩、南浔区内规模最大的亲子主题博物馆便成为了市民游客的热衷打卡地。

  亲子艺术,让古镇更有流量。在首届南浔国际亲子艺术节上,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家给南浔古镇的中外游客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之美。云集国内众多巡游节目剧组的古镇巡游嘉年华,也吸引了无数孩子和家长一路跟随。通过各大社交媒体的信息发酵,加上游客和本地市民们的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亲子家庭自发地“组团”前往南浔古镇,度过一个又一个文艺时光。据统计,艺术节期间,9台16场精彩剧目和近200场古镇巡游,让南浔显现出“全镇有戏”的文艺基调,总计有近22万人次的游客、观众来到南浔。 (通讯员 金秋丽)


江南游报 文艺赋美 00006 文艺赋美唤醒生活的无限可能 2024-06-20 江南游报2024-06-2000006;江南游报2024-06-2000007;江南游报2024-06-2000008;江南游报2024-06-2000009;江南游报2024-06-2000011;江南游报2024-06-2000010;江南游报2024-06-2000013 2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