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60亿打造国际级影视小镇
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项目开工
浙江60亿打造国际级影视小镇
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项目开工
◎ 记者 刘 青 通讯员 潘美云
在最美山水间,拍出最美作品。
6月15日上午,中国影视顶级资源汇聚富春江畔,共同支持见证桐庐县政府携手华策集团联手打造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隆重开工。
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来颖杰,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杨守卫,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陈中,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胡真舫,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卫强等领导出席开工仪式。
记者在项目规划图上看到,示范区项目位于桐庐富春江黄金右岸的江南镇,主要建设“一学院一基地”。
“一学院”即华策影视技师学院(筹),它将是全国首所影视艺术科技类技师学院,五年内在校生规模将达万人。
“一基地”即全球最前沿的高科技驱动影视创制中心——包括建设AIGC智能创作系统影视摄影棚区、数字化工业化智能化后期制作区,超级IP外景摄影群区,全国最美的大江大河影视拍摄区、滩涂湿地影视拍摄区、美丽乡村农庄山水拍摄区、美丽校园影视拍摄区等,实现人文山水资源与现代影视品牌叠加赋能,创建“影领中国、影响世界”的国际级影视小镇、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国家5A级景区。
领导型企业和基地互为“恒星”的交叉溢价
华策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介绍,华策将竭尽所能为示范区建设汇聚国际国内顶级行业资源,打造影视产业人才培养、内容创作、文旅融合的新高地。示范区一期将投资20亿元建设华策影视技师学院(筹),16万平方米的校园项目如期交付,明年9月迎来第一批学子,下半年示范区还将同步启动高科技摄影棚区建设、文旅景区项目规划建设。
“桐庐县正全力推进影视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制定出台区域影文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以优质政策撬动产业发展。”江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在谋划筹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转”影视服务平台,探索影视器材租赁、拍摄场地协调、后勤保障配套等全流程服务,以优质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发展。
近年来,桐庐聚焦“发展”与“美丽”两大主题,抢抓融杭接廊18分钟契机,着力打造长三角最佳短途旅游目的地。“影视产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美丽,是桐庐重点培育的产业赛道。示范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便捷,发展前景广阔,对华策和桐庐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桐庐县委书记冯晶说。
作为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示范区项目的所在地,江南镇还将发挥项目“链主”效应,整合盘活一批闲置厂房、土地,加快高端影视设备生产基地建设筹备,主动挖掘镇内文旅资源,分类别布局影视拍摄体验基地,借助影视拍摄带动民宿、餐饮、农特产品联动发展。
项目规划有多个拍摄区,包括古装剧、现代剧、军事战争、明清、春秋战国、未来科幻和欧洲古堡等主题的拍摄区,还有影视数字制作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桐庐县江南镇党委书记潘其君表示,桐庐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而华策则是影视行业的领军企业,这次合作不仅是双方探索“影文旅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对桐庐文旅产业发展的重大推动。
影视产业+全域文旅的落地性升级现象
6月14日晚,第33届浙江电视“牡丹奖”在桐庐颁奖,28个大奖逐一揭晓。
浙江电视“牡丹奖”自1989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表彰扶持优秀作品、发掘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助推浙江电视艺术创作勇攀高峰。
第33届浙江电视“牡丹奖”首次将网络剧片纳入评选范围,参评作品数量和质量创历史之最,共收到申报作品103部,正式参评99部,其中电视剧35部,网络剧16部,网络微短剧11部,动画片26部,网络动画片11部。最终评选产生剧集和动画两大类28个大奖。
“过去两年来,浙江电视艺术界锐意进取、潜心创作,成果丰硕,一大批优秀浙产电视作品深受观众喜爱,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勉励全省电视和网络视听艺术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兼容并蓄、守正创新,用情用力“写”好浙江故事、中国故事。
作为本届浙江电视“牡丹奖”举办地,桐庐县发布影视产业扶持激励政策、组织人文乡村采风,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研示范区正式奠基开工,一系列动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桐庐方面表示,希望以此次“牡丹奖”颁奖系列活动为契机,通过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产教研示范区和“潇洒桐庐”全域文旅,与电视艺术界深入开展交流合作,创作生产影视精品,打造影视发展品牌。
边界模糊后的深融,
戏里风景戏外游
不久前,“数字化与工业化背景下浙江影视产业发展”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期间,北京大学中文系张颐武教授便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他认为现在影视产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大,浙江影视产业的基因和表现出来的韧性和弹性,是面对行业巨变依然葆有强大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影视剧产生的基础源自丰厚的文学创作基础,浙江文学有着灿烂的历史,鲁迅、茅盾、郁达夫、夏衍等先生,都在浙江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也给中国电影创作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影视产业规模可观,影视机构数量庞大,还拥有横店、象山等大型的影视基地,都是这条产业独特与坚实,能进一步开辟“同心圆”的基础。
如今,追剧打卡正成为旅游新风尚,流量来了,关注度高了,更应推动影视作品与目的地文旅的深度融合,真正把流量变为留量,形成双赢。当地文旅的主动作为必不可少,不仅要积极为影视创作引路架桥,还得有足够定力造出“血脉”,在产业链延伸、创新文化产品与服务等方面持续探索,打造一批知名旅游IP,实现可持续发展。
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党委书记李晋林教授提到,浙江影视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景。一是时光坐标、华策等拥抱人工智能、工业化的企业,在将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电影制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另一方面,浙江这几年也在持续产出一些具有很强地域风格的人文电影,这种多样性也赋予了浙江电影未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