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世遗十年

唱好杭甬“双城记”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

“大运启杭 甬续华章” 共话运河传承保护利用

  唱好杭甬“双城记”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

  “大运启杭 甬续华章” 共话运河传承保护利用

  ◎ 记者 陈 冲 通讯员 陈茹霞 陈 倩

  ◎ 供图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一首稚气纯真的童谣朗诵《赏运河 来宁波》中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宁波市鄞州区中河实验小学的宁波小汤圆们,代表宁波向全国各地发出了盛情邀请。近日,大运启杭 甬续华章——2024年国大运河杭甬对话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纪念活动在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举行。

  宁波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宁波与杭州的一个约定。从2021年起,两地交替举办“杭甬对话”活动,以浙东运河为媒,共话保护、传承和利用。今年,“主场”在宁波,“杭甬对话”作为深化互学互鉴、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共同推动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对高品质推动大运河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唱好杭甬“双城记”,有乐谱、有蓝图,运河就像萦绕乐谱里优美婉转的旋律,勾勒流畅灵动的线条。

  杭甬两地签署

  保护传承利用合作框架协议

  大运河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只有加强沟通交流,才能更好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长达239公里的浙东运河,起于杭州钱塘江渡口,终于宁波甬江入海口,把杭州、宁波两座地缘相近、文缘相通、人缘相亲、经济相融的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

  流动的大运河也是流动的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对运河文化进行创作和传播,有助于提升大运河文化传播效能,进一步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

  活动现场,来自杭州和宁波的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嘉宾以及广大市民,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活动通过“治一方之水”“守八方之河”“扬河海之帆”三大篇章,回顾了中国大运河十年保护成果和同一条运河系列活动三年历程,展望了大运河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跨时空对话环节,由两位演员扮演的苏轼和王安石,带领观众穿越古今,分享他们的治水经验,共同探索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这场分享不仅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更让大家对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刻的感受。

  现场,杭甬两地签署了《杭甬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合作框架协议》。在未来,浙东运河上的“双子星”将继续共筑运河保护体系,推进运河遗产永续利用;共创运河传承机制,推进运河文化交流互鉴;共享运河遗产资源,推进运河城市活力迸发。

  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解锁浙东运河N种游玩方式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浙东运河打卡指北》宣传片,以温婉、热情、奔放、炫酷的方式解锁浙东运河的N种游玩方式,多方位展现了运河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以及沿岸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当地人民的生活风情。这部宣传片是对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的一份特别献礼,更是对未来保护工作的鼓舞和激励。

  本次活动还揭晓了短视频征集大赛获奖名单。大赛以“龘龘运气拍了拍你”为主题,面向全网全社会征集关于浙东运河(杭甬运河)的原创作品。大赛共收到作品155个,入围投票作品19个,通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特别奖2名。这些获奖作品以运河变迁、运河景象、运河人家、运河风情等为内容,以或温馨,或有趣,或深情的方式展现了浙东运河上不期而遇的风景与心灵深处的温情。

  活动当天,还为现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运河的视听盛宴,“文化特使说运河”和青瓷瓯乐演奏、交响乐演奏、童声合唱等艺术表演,充分展现了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青瓷瓯乐,是浙江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音乐,被誉为是净悟心灵、直击灵魂的天籁之音。

  2009年,“青瓷瓯乐”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早在汉唐时期,被视作为“极名贵”的越窑青瓷经由浙东运河输往五湖四海并名扬天下,随之而行的制瓷技艺和青瓷文化也因此得以广泛流传。

  青瓷瓯乐在杯盏敲击之间再现越窑青瓷与浙东运河的千年情缘。流动的大运河也是流动的文化,通过多种形式对运河文化进行创作和传播,有助于提升大运河文化传播效能,进一步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

  文化基因解码系统

  提炼宁波辨识度文化标识

  同时,《宁波文化基因解码丛书》在“大运启杭 甬续华章”——2024年中国大运河杭甬对话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纪念活动上首次对外发布,该套丛书系统提炼具有宁波辨识度的文化标识的一次重大探索,是宁波推进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的重要成果。

  “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是浙江省为更好地传承历史文脉,促进全民精神富有、赋能物质富裕,于2020年启动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该工程通过全面挖掘文化内涵,解码每一种文化形态,找到文化存在的内在“基因”,以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实施过程中,宁波以区(县、市)各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对宁波全市的文化元素的系统调查梳理与撰写的文化基因解码报告为基础,由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牵头,组织宁波大学、各区(县、市)文化旅游部门,以及宁波市内外文化学者,合力编撰了“宁波文化基因解码丛书”。

  这套丛书分为《河海润城》《三江汇涌》《海国潮起》《山海锦绣》4卷,系统挖掘了宁波独具魅力的代表性文化基因,对每一种文化基因进行了有标准、有深度、有温度的解析。

  同时,“何以宁波:在文化传承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宁波文化基因解码丛书”专家研讨会在宁波举行,来自海曙区、奉化区文旅体局的代表介绍了各自开展工作的历程。6位来自文旅智库、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对丛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丛书从对基因的内涵挖掘到应用建议,体现出较强的转化利用思想,充分展示了宁波文化基因解码重在基础,谋在应用的文化自觉。针对丛书的下一步应用,青少年是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的生力军,要加大对这个传播群体的关注与培育;立足转化利用,不仅要对重点文化做好推广,而且也要对次文化基因做好普及,尤其是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播与传承,为青春文化赋予青春基因;要充分发挥政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平台优势,努力为文化传播与创意转化提供肥沃土壤。

  今年3月,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浙江省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6)》,开始在全省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同时,浙江文化基因激活工程标志性项目培育名单于近日公布,据该培育名单上显示:浙籍名人—余姚市阳明故里建设提升项目、浙地臻品—宁波市奉化区红帮服饰产业化项目、浙风古韵—姚剧曲牌抢救整理及运用项目、浙里畅游—宁海县十里红妆婚俗·南宋红妆乐园项目共有4个与宁波相关的项目入选。

  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陈彩凤表示,该丛书的发布,是深刻认识文化基因激活时代价值的一个契机,也是深化文化基因工程一个新的起点。下一步,宁波文旅系统要进一步聚焦“宁波何为”的课题,以文化基因的源头活水赋能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汇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宁波洪流,奏响“文化强国,宁波有戏”的华美乐章,为宁波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贡献文化的力量。


江南游报 世遗十年 00005 唱好杭甬“双城记”擦亮中国大运河千年文脉“金名片” 2024-06-27 江南游报2024-06-2700008;江南游报2024-06-2700015;江南游报2024-06-2700006 2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