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热点

一部牡丹奖短剧,带火浙江“快乐老家”

  一部牡丹奖短剧,带火浙江“快乐老家”

  ◎ 肖淙文 仇 萌

  第33届浙江电视“牡丹奖”获奖名单前不久公布,《飞扬的青春》(下简称《青春》)荣获最佳网络微短剧奖。消息传到温州瑞安市的曹村镇,田头的大哥、开民宿的阿嫂、做滑翔伞项目的农创客们最兴奋。“我们村,我当群演的片子,拿奖了!”

  在网络微短剧中,《青春》属于一个特别的赛道——文旅短剧。形式上,它和大众熟知的商业短剧很像,单集时长一般不超过8分钟,主打爽感和快节奏。区别在于,其目的不只是让人花钱追剧,更希望观众能被剧中的风景和人文吸引,从而带动当地文旅发展。

  《繁花》中纸醉金迷的大上海,《去有风的地方》惬意松弛的古城大理,《我的阿勒泰》中自然壮阔的新疆夏牧场……虽抱着复制长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愿景,但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的文旅短剧仍存在声量小、出圈难、模式不成熟等问题。

  文旅短剧,何时能带火我的“快乐老家”?文旅和影视资源大省浙江,正在解题。

  用最潮介质,争夺观众注意力

  如果让《青春》的导演张俊,谈谈对剧中拍摄地曹村镇的印象,他脑中浮现的会是“遗珠”二字。

  这个历史上曾出过82位进士的“中华进士第一村”,有着悠久的“儒仕文化”“花灯文化”。在当地拍摄上一部商业短剧时,村中美丽的环境、干净精致的民宿、淳朴的村民都给张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直到杀青宴与当地人闲聊时他才了解到,这么美的曹村,旅游消费却少得可怜,村民的收益仍来自传统农耕。“能用短剧讲讲曹村的故事吗?”《青春》的剧本创作就此写下了第一页。

  隐世村庄、边境小县、烟火气浸润的宝藏城市……中国广博的土地上,像曹村一样,万千文旅“遗珠”都在等待一束聚光灯。

  “从生硬的地方文旅宣传片到文旅短剧,相当于把推广模式进行了二次升格,是巨大的进步。” 浙江省社会文化研究院执行会长、蚂蚁看看(短剧平台)董事长王刃分析,文旅短剧针对年轻人习惯的移动端平台投放,用短剧这种最潮介质来争夺观众注意力,更易达成文旅目标。

  除了突破生硬的宣传画风,文旅短剧还试图打破电视剧、电影的“天花板”。

  传统大制作多以观众耳熟能详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展开,但在文旅短剧中,不需要李白撑场面,金华兰溪的文学家、剧作家李渔,足够撑起一部短剧,地方文旅资源、文化特色,与短剧有着天然的适配性。

  如此,行内人眼中,可速成的短剧就像“轻骑兵”。地方人文、民族风俗,甚至小菜一碟,都能通过文旅短剧玩出花样,普及性、可达性大大增强。

  以金华武义为背景的文旅短剧《带你去个好地方》(下简称《好地方》)聚焦“共同富裕”。为了把宏大的主题融入生活,该剧通过每集一个小故事的角度,提现武义淳朴民风。为了让剧情特色更加明显,剧组从新闻热点、民生时事等资源中搜寻出50多个子话题,又精选出阿尔茨海默症等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植入剧情,苦辣酸甜又不失幽默的村民故事,让观众在笑与泪中认识了武义。

  曹村镇的百姓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力量,《青春》上线后,春节期间镇域内的5家民宿集体爆单,进士宴等餐饮成了顾客点名的打卡消费,曹村镇全域游客接待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0%。

  宣传片VS商业片,困在两难中的新模式

  尽管如今看来,《青春》不仅获得权威奖项认可,还被各大官方媒体称为“主旋律微短剧风向标”,已是一次相对成功的探索。但上线之初,作为“新物种”的它,也曾因“独特身份”遭遇“滑铁卢”。

  “问了好几个大平台,爱优腾芒等,都不收。最后接收的优酷给该片的定级比较低,导致后续片子收益不高。” 张俊说,《青春》的市场投放并未受到影视平台的青睐。一方面是文旅短剧相比商业短剧,对受众吸引力比较小,平台预期收益低。另一方面,是文旅短剧属于新兴领域,大众多保持观望态度,试水意愿不强。

  《青春》遭遇的窘境,也是文旅短剧的普遍难题——内容模式上,文旅短剧介于文旅宣传片和商业短剧之间,需平衡故事性和宣传性,容易“戴着镣铐跳舞”;商业模式上,又夹在传统长、短视频的广告模式,政府奖补和商业微短剧的投流模式之间。

  多位从业者坦言,文旅短剧的创作中,要权衡的因素颇多。“商业短剧主要是靠爽文情节、神奇脑回路吸引大众,但文旅融合短剧更像是私人定制化的精品短剧。”张俊说,文旅融合的目标,限定了拍摄的题材必须是写实主义、接地气的,可发挥的空间大大减少。

  如何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是另一个致命伤。虽然文旅短剧每集不到10分钟的体量,与商业短剧类似,但二者的变现手法截然不同。商业短剧通过推流吸引用户付费,文旅短剧目前则多为免费观看,主要收入来自于平台会员分成和本地广告商,模式传统,变现能力较差。不少项目多抱着做公益的宣传心态而非以盈利目的。

  据了解,《青春》的拍摄资金由导演张俊和曹村乡贤们共同合作投资,《好地方》由之江电影集团投资,两个项目暂未收回成本。“拍摄前我们也会找一些广告赞助,来缓解资金上的压力,但并没有开通付费选项,会更加注重社会效益。”之江影业传媒(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枝昶说,相对商业类短剧,文旅微短剧受众的留存率较低,商业模式还需要探索,文旅短剧+营销的模式是公司探索的方向。

  平台、AI、出海,浙江在解题

  如今,距离广电总局发布“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已过去近半年,上线的文旅短剧却并未在市场上激起太大水花。热度较高的《我的归途有风》播放量达2亿,但距离脍炙人口的爆款仍有距离。

  坐拥横店影视城,之江编剧村和中国网络作家村等影视资源的浙江,如何改变文旅短剧声浪小、不出圈的现状,做出口碑爆款?

  政策已先行发力。今年2月,余杭区发布全国首个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设立总额2亿元的资金全链路支持微短剧创作,同时发布网络微短剧扶持政策,涵盖剧本创作、取景拍摄、上线播出、作品出海等。去年建成的总面积26万平米的云城影视拍摄基地,预计今年有超1600部微短剧在基地进行创作。

  浙江深厚的文化家底也被深挖出来。余杭区正在筹备建设的全国首个“精品微短剧创作转化平台”,计划通过制作、传播精品微短剧,把茅奖作家、鲁奖作家、春风悦读榜等历届获奖作家多年创作、积累的优质小说,以全新方式展现在年轻人面前。其中不乏地域色彩浓厚的作品,可为文旅短剧提供内容支撑。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向AI借力,也成为文旅短剧破题的探索方向。杭州“哈佛女孩”郭文景,与伙伴创立的Pika文生视频平台,估值超过4.7亿美元,为短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技术生产力。华策集团AIGC应用研究院“有风”大模型,正持续在创意开发、内容评估、后期制作等方面持续赋能微短剧团队,预计在今年9-10月份,将会有2部由AI辅助创作的微短剧与观众见面。

  此外,将目光放远,文旅短剧的市场未必只囿于中国,随着国潮文化和tiktok等平台出圈,海外市场成为投放蓝海。作为最早“走出去”的中国影视企业之一,华策集团已在YouTube平台建立包含82个频道的微短剧内容矩阵,上线6000+视频。中文视频可翻译为英语、法语、西语、阿拉伯语等13种语言,累计吸引553万粉丝,观看次数突破63亿次,在过去半年内斩获八块YouTube短剧奖牌。借文旅短剧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也有可能走出一条“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新路。

  而对众多浙江影视公司、短剧从业者而言,优质内容仍是最核心的硬实力。张俊的《青春2》正在紧张筹备中,这一次他决心弥补一些遗憾。“由于时间、资金等原因,之前没有足够深入地去考察更生动鲜活的曹村现象。”他坚信,无论题材如何,观众对好剧的期待是一致的——找到当地文化的特色、感受其底蕴,走到村庄实实在在的田野里、泥土上,才能创作出有共鸣感、有烟火气的故事。


江南游报 热点 00011 一部牡丹奖短剧,带火浙江“快乐老家” 2024-07-18 江南游报2024-07-1800006;江南游报2024-07-1800007;江南游报2024-07-1800009;江南游报2024-07-1800014;江南游报2024-07-1800016;江南游报2024-07-1800010;江南游报2024-07-1800011;江南游报2024-07-1800018;江南游报2024-07-1800019 2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