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游热度看涨,价格“跳水”
热门目的地客流量和收入有望再上台阶
暑期游热度看涨,价格“跳水”
热门目的地客流量和收入有望再上台阶
◎ 记者 刘 青
以往暑期旅游旺季,都会出现“酒店刺客”“机票刺客”“骆驼堵在沙漠”等热议话题,今年暑期旅游依然火热,据携程数据显示,东北、西南地区旅游订单同比分别增长40%、25%,暑期热门旷野游西北地区旅游订单同比也增长超20%。不过,许多旅企商家似乎却高兴不起来。
票价“打骨折”的表象
近日,“5天4晚邮轮游花不到两千”“部分邮轮航线价格下跌60%”等话题登上微博热搜。记者在相关平台看到,此前一度被炒至5000乃至万元以上的邮轮旅游产品目前价格确有回落,相关产品价格普遍在3000元左右。
事实上,今年暑期,价格下跌的不止邮轮旅游,酒店、交通价格同比均有所回落。
在爱达邮轮官方网站看到,目前不少热门航线以及中高端舱位价格较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售价确有下降,热门航线售价普遍在2500元-3000元。例如,8月17日出发的地中海号“6天5晚天津→福冈→济州→天津”线路,售价为2649.5元/人起,标准阳台房售价为3000元/人,优选阳台房、亲子阳台房等中高端房型售价为3500元/人。
有观点认为,邮轮游产品价格下跌,或与平台高估暑期邮轮消费需求有关。对此,爱达邮轮方面向记者表示,暑期是邮轮旅游的传统高峰期,爱达邮轮的官方预订平台显示,每周的预订订单呈现环比增长趋势,家庭房类产品和阳台房尤其受欢迎。
出境游方面,芽庄4晚5天999元/人,老挝7晚8天1999元/人,曼谷+芭提雅5晚6天1599元/人,长滩岛4晚5天2999元/人,甚至高端的澳洲和迪拜线路也在打折。
“6月份收客还挺好的,相当于暑期的消费力提前释放了,七月的旅客自然就少了。” 浙江中青旅出境产品中心总监陈钗告诉记者,“有两部分客群报名,一部分是亲子家庭,趁着孩子考试结束后赶在七月初前报名,图的就是性价比;还有一部分是企业集体报名的游客,以往会选择七八月暑期出境游,今年都选在了6月下旬。”
而暑假市场也是各大航司上半年现状的缩影,根据四大航空公司公告显示,中国国航、东航、南航和海南预计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分别约为23亿元到30亿元、24亿元至29亿元、10.6亿元至15.8亿元、6亿至6.7亿元。亏损原因也大致一样,都是“国际航线整体恢复进程低于预期、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国际市场的运力尚未完全恢复,国内客运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国际市场恢复面临挑战”。
告别“价格刺客”
应是好事一桩
同期,“三亚酒店价格暴跌”的话题登上了热搜,实际上,只有部分三亚酒店7月的价格比去年下跌了30%~50%,并且这轮所谓的“暴跌”只能叫价格回归正常,因为此前由于疫情原因出境游受限,三亚承接此部分客流,酒店价格水涨船高,今年很多游客分流到北方或者县域,三亚酒店价格只是恢复到2019年暑期正常水平。
去哪儿数据显示,除了部分度假型、特色型的稀缺酒店有底气在旺季涨价,更多酒店选择了稳价甚至降价以提高入住率,截至目前,去年暑假价格“高不可攀”的中端酒店平均价格下降8%。
酒店价格下跌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则是县域旅游的崛起,以往游客主要集中在热门旅游目的地,这些城市酒店因为供不应求价格疯涨,此次暑期五线城市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22%,客流分流自然减轻了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酒店的供应压力;二则是酒店供应量的增加,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开业酒店门店量1.14万家,供给基本恢复,酒店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实属正常。
事实上,今年暑假旅游市场热度依旧。7月12日,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暑运期间民航市场旅客运输总量有望达到1.33亿人次,日均旅客运输量215万人次,比2019年增长10%,比2023年增长5%。
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超功认为,总体而言,今年暑期的旅游消费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无论是客流规模还是总花费水平都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热门目的地的客流量和收入均有望再上新台阶。
基于这一判断,程超功表示,应该正确看待今年暑期的住宿、交通价格较去年暑期有所回落的现象。首先,去年暑期旅游市场有很明显的报复性消费特征,叠加供给恢复滞后,导致大部分目的地的住宿、交通价格普遍较高;其次,今年暑期的旅游消费基本恢复正常节奏,同时供给端全面改善,市场回归理性,这一情况更加有利于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和服务体验的改善,从而会鼓励更多居民家庭加入到暑期出游大军当中,这对于市场的持续繁荣是有利的。
文旅消费的业态
仍“百花齐放”
针对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的新特点,程超功进一步分析表示,在旅游消费大众化的基础上,文旅消费的业态在暑期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
无论是传统地标景区,还是新开发的夜游街区、旅游演艺项目,在暑期旺季均保持了较高的人气,入园客流量不断创新高;文旅消费下沉趋势明显,借助便捷的高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核心城市群居民选择到周边小城镇休闲度假,推高了当地的乡村民宿等业态的人气,一些新开通高铁的文旅强县暑期预订热度增幅较大;入境旅游热与本地居民暑期出游热叠加,热门景区越来越多地出现中国游客与外国游客同游的热闹景象。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消费旺季的到来将带动上下游产业的消费增长,例如夏季运动器材、文娱装备等消费也将进入旺季。
对于整个大环境而言,暑期旅游的红火有利于提振信心,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特别是部分城市在暑期同步推出的综合消费券政策,对于刺激暑期消费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此次暑期旅游市场的热度并未完全转化为邮轮、酒店和航空公司的业绩增长,这既有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有市场环境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因素。
无论旅游行业多么火热,旅企想要分一杯羹,都得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注重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