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暂住者”成为“建设者”?
乡村打造“数字游民社区”的浙江实践
如何从“暂住者”成为“建设者”?
乡村打造“数字游民社区”的浙江实践
◎ 通讯员 邱浩钧
早在1997年,时担任日立公司首席执行官的牧本次雄与英国记者大卫·曼纳斯共同提出了“数字游民”这一前瞻性概念。他们在著作中预见,将有大量人群选择放弃固定居所,转而采取一种依托互联网赚取收入,并在全球范围内灵活迁徙、追求更优生活成本的崭新生存模式。
历经二十余载,人们发现,当初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数字游民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愈显盛行,吸引了无数寻求工作与生活自由结合的追随者。从全球范围来看,葡萄牙的里斯本、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泰国的曼谷和清迈、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等都是最受数字游民们青睐的城市。
近年,国内的数字游民社区也不断涌现,类似于云南大理、丽江等经典“旅居”地区外,新生代的社区在城市周边的乡村破土而出,浙江更是处于先行探索地位。
数字游民为何这么火
成为数字游民不仅是一场工作革命,更是一种追求身心自由、平衡与成长的生活态度,正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向往的理想生活方式,其核心在于其提供的工作灵活性与生活品质提升。
首先,数字游民主要包括自媒体创作者、短视频博主、网络营销专家、程序员、自由撰稿人、远程翻译、培训师、插画师等,这些以技能和创意为核心的职业对于空间的依赖性较低,一个拥有松弛感和自由度的工作场景,不仅摆脱了事物性高作的高压,还激发创新灵感,实现工作与个人发展的双重优化。
其次,数字游民倡导“在快乐的地方工作,到美好的地方生活”的理想化生活方式,在数字游民社区中,数字游民一起工作和生活,共同营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场景,这对于那些受困于城市办公室中固定“格子间”的年轻人来说充满了吸引力。
再次,数字游民是一种高性价比的生活策略。斯科特·科恩等学者指出,数字游民生活方式的核心在于“地理套利”,即利用发达地区、一线城市的较高收入在物价相对较低的地区生活,并享受等同于城市品质的生活,以此实现货币价值的最大化和可持续化。
综上,浙江乡村坚持开展“八八战略”形成的优美生态风光、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数字乡村建设、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共同构成了发展数字移民社区的实践逻辑。
推动数字游民与乡村社区共建共享
安吉余村“DN余村”位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DN余村”全名余村数字游民公社,包括51间客房和超过4000平方米的联合工作空间,最多可同时容纳近150位数字游民。
“DN余村”住宿最低月租(六人间)为300元/月,单人间为900元/月,一个月的生活成本有可能压缩在1500元。周边生活设施方面,DN余村200米范围内可达安心吉鲜农创超市、吉咖啡、Costa咖啡、重庆刘一手火锅、云南烧烤等社区商业。天荒坪镇核心区域也可步行到达。
杭州萧山瓜沥镇梅林村启动了数字青年未来村的示范建设,运营孵化以 AI+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为底色的Q*Space数字游民社区。在2024年的五四青年节,Q*Space社区内测完成总入住人数已经满员超过70人,正式进入1.0运营阶段。
Q*Space的优势在于梅林村开展“未来社区”和“数字乡村”形成的完善基础设施。美好生活中心、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乡村影院、智慧跑道、乡村集市等公共服务场景,设施与周边多村实现共享,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村民生活和城市同等便利。此外,梅林村线上开通“沥家园”手机端,线下建设“沥MALL”,“邻里帮”“公益+”“文e家”等数字应用激发了数字游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推动数字游民与乡村社区共建共享。
同样位于杭州的良渚文化村社区玉鸟集作为集文化、艺术、生活、轻度假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因其自然与城市共渡的特性,使其成为“数字游民”信息碰撞、创意汇聚的“码头”。玉鸟集的“杭一末”咖啡店2023年8月推出“周四疯狂代码日”以来,已吸引500多人次参与。正在建设的良渚禾生、籣宫艺术和野录公园等空间也将成为数字游民社区的重要部分。
对比于成熟的数字游民社区,玉鸟集在居住功能和体量上相对欠缺,更类似于具有社交和休闲氛围的“兼容性共享办公空间”。但其实践也为城郊、星城内闲置的社区用房、公共空间如何吸引人气提供了思路。
可持续发展需要较高的运营水平
数字游民社区作为一种创新实践,仍需面临许多尖锐的挑战。首先是自我造血难,数字游民社区为了吸引居民,常常将住宿费用定得很低,而住宿费又是基地的主要收入来源,容易因缺乏现金流而陷入运营困境。
其次是赋能乡村难,数字游民如何从乡村空间的“暂住者”成为乡村“建设者”,能否开辟第二职业让数字游民赋能乡村展业,其路径和机制仍然需要探索。最后,数字游民社区壮大非常依赖社群运营、活动运营和核心KOL的“头雁”作用,但是该群体天然具有不稳定性,社群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较高的运营水平。
从数字游民社区的正向价值来看,浙江的实践表明,数字游民涌入乡村不但能促进乡村社会的年轻化,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人才下乡方式不同,他们大多是科技工作者、艺术家和创业者等高素质人才,与资本、技术和市场资源相连,能够助力实现 “青年带动乡村,乡村赋能青年”,为乡村带来宝贵的创新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