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游,给旅游业带来何许新风
疗愈游,给旅游业带来何许新风
旅游业的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属性,更加凸显了旅游业所具有的惠及所有人群、服务美好生活的社会功能。这为资源利用、市场开发、产品研制、业态培育以及产业体系构建、融合发展领域、科技赋能等方面都开辟了新的赛道。疗愈旅游就是具有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特征的新赛道之一。
疗愈旅游中森林方向的市场基础与典型代表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缩影,城市生活充满了刺激、创新和活力,但城市生活的空间场所是环境逼仄的水泥森林和亚健康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技术压力”,人们越来越多地受手机束缚,成为“低头族”,强迫性地分享、更新,渴望不断被“连线”。
未来最大的健康挑战是如何找到应对压力的方法。疗愈旅游可以满足亚健康人群、术后康复(护理、矫正)、部分慢性病患者、抑郁症患者、失能人群、保健养生爱好者等生理和心理需要,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覆盖各个年龄客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球大约有75%的人口处于亚健康状态,达9.86亿人。
另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现有8500万残疾人,约占我国总人口的6.21%。这些海量的亚健康和失能人群为疗愈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的市场基础。
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疗愈旅游主要有森林康养、温泉水疗、阳光海滩等。我国疗愈旅游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无论是森林康养还是温泉水疗,大都只是停留在概念炒作层面,较少关注疗愈的功能和作用。
森林康养起源于19世纪40年代,德国在巴特·威利斯赫恩镇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康养基地。到20世纪80年代,德国的森林康养基地超过了350处,并且每个森林康养基地都配备具有专门执业资格的医生和理疗师。同时,德国还把森林康养项目加入医疗体系。
20世纪80年代,时任日本林野厅长官秋山智英将“森林”看作是“植物温泉”,首先提出“森林浴”(shinrin-yoku)的概念。秋山智英在引进德国森林疗法和1930年俄罗斯杜金(B.P. Toknnh)教授研究发现芬多精(phytoncide)的基础上,对森林的健康和保健功能进行较全面的研究,提出了“森林浴”的概念,并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开发出与欧洲单纯在森林里进行空气浴不同的日本“森林浴”文化,并将“森林浴”的概念推广到“森林疗法”和“森林医学”。除了硬件外,还对经营人员提出专业性要求,如经资格认证的森林疗养导游和森林疗养师。
森林疗愈游市场空间广阔
我国是森林资源大国,森林面积达220万平方千米,居俄罗斯、巴西、加拿大和美国之后,位列全球第五,森林覆盖率24.02%。我国共有国家森林公园900多处。2020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了107处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
这些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基本上仍是沿用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模式,对于森林的疗愈资源挖掘、利用和开发(理化指标测定、医用价值评价等),森林浴产品的开发与医旅融合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多的空白领域。森林浴成为森林资源最有价值的利用方式之一,这是森林资源继工业原材料向生态观光旅游转化后,再转向森林疗愈旅游演进,由康养旅游体验向实现疗愈功能的升级,是森林资源的深化利用,实现森林资源价值升维的一次飞跃,也是未来森林旅游发展的新赛道。
譬如作为浙江省第二大林区的杭州市,森林面积165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35%,拥有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50个各类森林公园。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为挖掘与发挥森林的最佳价值,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杭州自2010年开始了森林康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林+”森林康养模式为基础,强化品牌建设,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森林康养福地,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山区共富提供新途径。据统计数据,2023年全市森林旅游实现产值297亿元。初步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绿富双赢。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变“砍树为看树”,提高了生态保护意识,带动森林质量提升。盘活了当地森林、土地、房产等资源,促进了山区种植业、养殖业和服务业发展,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扩大了杭州知名度。
其他有疗愈感的新业态也受浙江游客欢迎。
潮新闻美好生活研究院打造的“浙江县城文旅传播力指数(2024年1-7月)”近日正式发布。新一期县域文旅传播力指数榜上,主流媒体传播指数、新媒体传播指数和综合指数这三个维度的前十位都出现了新变化。记者注意到,这次指数排名变化其实与各地开拓的新文旅业态存在着不小关联。
提到天台,天台山、国清寺、济公殿等传统景区往往被游客所熟知。然而,记者注意到天台县能够首次入围1-7月综合指数前十位,依靠的是“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新业态的发力。
今年初经过改造重新开放的天台历史街区赭溪老街,在7月份迎来了客流高峰。清澈见底的溪水、不硌脚的沙底、璀璨的水景灯光秀,夹溪而建的老街成为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戏水纳凉的热门打卡地,也吸引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在30多篇报道中,普遍给予了这一新业态“消暑嬉水+烟火”的独特标签,点赞老街以文旅新业态拉动城市夜经济让城乡风貌“活起来”。
而在2600多条和老街相关的社交分享中,“get小城生活的松弛感”“漫游用步伐丈量城市”等成为博主们对天台县最津津乐道的关键词。
除了依托自然景区为游客们提供一次清凉之旅,位于镇海区的宁波植物园在7月开启“荷你相约·仲夏非遗夜”,夜景、夜演、夜市是这场为期两个月活动的主打场景。国风夜场迎宾秀、篝火晚会国风大巡游,还有打铁花、变脸、皮影戏等30余场非遗演艺,在抖音、视频号和小红书上相关的分享作品多达8200条。
高文化价值和宁静放松的夜游氛围,让许多游客在社交平台上推荐时为宁波植物园打上了“远离喧嚣、精神疗愈、身心放松”等标签。(部分文字内容源自潮新闻 图片来源:elektroniknn)
◎ 张凌云(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