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千万里,巴黎等着你”
“小百花”开启2024法国巡演活动
![]() |
“逾越千万里,巴黎等着你”
“小百花”开启2024法国巡演活动
◎ 记者 刘青 通讯员 韩斌 供图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
10月12日~10月26日,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逾越千万里”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法国巡演重磅开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将参加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中国戏曲文化月活动,携精彩剧目远赴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及玛丽·贝尔剧院,为海外观众献上来自东方的女子越剧艺术盛宴。
来自东方的女性艺术盛宴
10月14日-15日、10月21日-22日,始建于1913年、在巴黎艺术世界中有先锋与前卫象征意义的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及同样拥有百余年历史的玛丽·贝尔剧院内,将响彻江南越音,袅袅越韵。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团)2024法国巡演将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蔡浙飞、章益清及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芳、李霄雯、徐叶娜,携手该团陈丽君、夏艺奕、张亚洲、郑晓、徐虹、金佳妮、王肖龙、王小卉、杨韵等优秀演职人员,演出包括《梁祝·十八相送》《红楼梦·葬花吟》《赵氏孤儿·舍子》《牡丹亭·幽媾》《陆游与唐琬·题诗壁》等剧目。
2024年,中法迎来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时刻,一甲子的中法友谊见证了中欧文明交流与互鉴。2024年也是小百花成立40周年。40年来,小百花曾多次赴法,携折子戏专场参加中法文化年中国地方戏曲展演闭幕式演出,展示越剧艺术魅力,为中法文化交流与深厚友谊搭建艺术之桥梁。
记者了解到,本次作为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团)2024法国巡演的15天旅程中,除在两座拥有百年历史剧院内的精彩演出外,还将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里昂总领馆等多个场所举行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向海外观众介绍中国越剧,让世界感受中国传统表演艺术的魅力与精彩。
屡屡“出海”,意义非凡
2016年的夏天,古罗马英姿飒爽的戎马大将军寇流兰与中国玉树临风的文人才子柳梦梅,竟然同时出现在一出戏里,让许多英国老戏迷都感到震撼。那个夏天,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新戏《寇流兰与杜丽娘》在伦敦孔雀剧院全球首演,900多名观众共同见证了首演成功。
《大将军寇流兰》《牡丹亭》分别是英国莎士比亚和中国汤显祖的名著,时年恰逢两位戏剧大家逝世400周年,小百花越剧团创造性地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将两本名著巧妙地合二为一,堪称对两位大师最为绝妙的纪念与对话。
当年的小百花越剧团在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为期22天的四国巡演里,通过新媒体等传播方式,一路“留香”,仅英国一站就收获21万的点赞。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一次大胆尝试。
文化产品不同于普通商品,越剧是有魅力、有情怀的文化艺术形式。作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清丽婉转的唱腔几百年来深受观众喜爱。但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越剧观众不断流失。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茅威涛带领的小百花越剧团在创新中继承,在改革中发展,既汲取昆剧等传统戏剧因子,又吸收话剧等现代剧元素,大胆尝试域外题材,执着于越剧“年轻化、都市化、国际化”,使越剧艺术之树常青。
越剧是浙江文化的一张金名片,小百花越剧团凭借中西合璧的新戏站上了世界戏剧的舞台,成为文化输出的一个成功范例,为浙江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传统戏曲,要“出人、出戏、出圈、出海”
对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兼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而言,过去一年,令她最欣慰的就是自己演绎数十年的越剧成功“出圈”。
数据显示,小百花越剧团2023年演出总场次超过200场,创下历史新高,场场“一票难求”。其中,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受众有80%此前从未接触过越剧,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出演该剧的年轻越剧演员陈丽君、李云霄等,成为社交网络上的“明星”。
在蔡浙飞看来,传统戏曲的情节故事,完全可以滋养当代人特别是年轻观众的精神世界。对此,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她便提出建议,希望发挥包括越剧在内的中国戏曲这张对外交流名片,通过建立全球越剧文化共同体、创办中国戏曲传播新媒体论坛等形式,支持中国戏曲“出人、出戏、出圈、出海”。蔡浙飞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倡议举办了不少越剧团。她建议应联系、组织形成全球越剧文化共同体,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传统戏曲成功“出圈”,启发蔡浙飞对越剧发展的思考:“练好基本功、传承好的传统戏曲,是越剧人一直在做的。但我们更要思考,在以短视频为主流传播渠道的自媒体时代,如何让戏曲文化走近年轻人,用戏曲展示中华文化、展示中国人的情操和精神,这非常关键。”
当代的中国戏曲演员,为何要开始注重网络传播?陈丽君、李云霄在短视频平台的“出圈”便是一个成功的打样,二人多年来的传统戏曲艺术表演舞台素材被网友“深挖”,进而“入坑”越剧。“我更欣慰的是,她们十余年如一日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终于被大众看到了。”蔡浙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