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球合一”的匹克球缘何“越玩越上头”?
滑雪、露营、飞盘等新兴运动在国内风靡的同时,匹克球运动席卷全国。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匹克球作为展演项目亮相。11月2日,2024首届全国匹克球冠军赛在成都开赛,这是匹克球运动在国内水平最高的比赛。大赛不仅展示了匹克球运动的魅力,还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球合一”的匹克球缘何“越玩越上头”?
◎ 记者 贾 露
匹克球运动其实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在美国诞生,凭借其独特的场地、道具和简单易学的特点,迅速在全球获得广泛认可。这项网红运动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三项运动的优点,门槛低,上手快,运动量适中,且自带社交属性,迅速成为国内的“运动新宠”。
匹克球魅力何在?
今年1月,《中国匹克球比赛积分排名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3月,浙江省首家匹克球专业社团——杭州市匹克球协会成立,协会会长王进是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球龄的资深网球爱好者,他告诉记者,前年他才开始接触匹克球运动。“我已经66岁了,随着年纪慢慢变大,我越来越感觉有点不太适应网球的强度,通过球友,我接触到了匹克球,上手一试,发现虽然它的门槛和运动量比网球都低,但竞技性和趣味性却一点不亚于网球。”
“成本低”“易上手”“高趣味”是许多匹克球爱好者对这项运动的评价。运动员马晨渊表示,匹克球运动无需复杂的技巧,很快就能轻松入门。“我之前一直练习乒乓球,但这一点不影响我打匹克球,上手很快!”可见,轻松入门是匹克球迅速圈粉的密码之一。
一位资深匹克球爱好者告诉记者,相比其它球类运动,匹克球对于球拍和球的要求较低,价格也比较便宜,而且做挥拍、击打等动作,也相对轻松。“羽毛球要是动作不当很容易伤膝盖,乒乓球多少有点技术门槛,网球又相对比较昂贵,匹克球恰好完美地规避掉了这些问题。”他表示,匹克球运动对于当下年轻人的减肥需求也有很大的帮助,“匹克球比网球要简单,但整体运动范围却很大,需要来回跑动。这几年,我通过打匹克球,已经瘦了三十多斤了。”记者也试了一下,果然很快就能上手打上几个回合,而且由于来回跑动,出汗速度也很快。
在上海经营匹克球俱乐部的张艳曾是一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在今年8月举办的中国匹克球巡回赛呼和浩特站比赛中,张艳获得女双冠军。“我有十几年的乒乓球专业功底,近10年还一直在打网球。在这10年中,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运动项目让我能够重回竞技舞台,匹克球就是这个项目!”她说,匹克球是为她“量身定制”的项目。
张艳说,她对匹克球在国内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有着深厚的隔网运动群众基础,这为匹克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2023年夏天,张艳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匹克球馆,并成立匹克球俱乐部。今年5月,她又开设了第二家,“这是一家符合专业比赛标准的匹克球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项运动,匹克球俱乐部和相关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增多,张艳的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她通过组织定期的匹克球比赛和社交活动,吸引了众多匹克球爱好者。成立一年多时间,她的俱乐部黏性会员已稳定在了300人左右。“她还计划与旅游机构合作,将匹克球运动作为一款旅游产品进行推广,让游客在享受旅行的同时,体验这项新兴运动的魅力。”
运动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在中国,匹克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取悦自己放松身心的方式和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作为一项融入社交的运动,匹克球的趣味性不仅吸引了家庭、朋友间的互动,也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场地,挥拍、发球、奔跑,落地、反弹、截击过网……一颗小小的球在相互激励与支持的氛围中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无疑,趣味性是匹克球圈粉的另一密码。
当下,匹克球已逐渐深入到了学校、社区、景区等多种场所,成为了公共健身的新方式。数据显示,全球已有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匹克球协会,国内的匹克球活动也正呈现由南向北的趋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匹克球俨然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健康生活方式,许多地方的公园和健身房都已出现了匹克球场地。
回忆起首次接触匹克球时的感受,李银回忆说,“我以前并没有球类运动的基础,但我发现这项运动比我想象中要好上手很多,匹克球让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这份成就感的满足,无疑是匹克球在年轻人中迅速蹿红的原因。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概念,匹克球的赛事也渐渐融入旅游的元素。“我十分看好这种趋势。”在匹克球运动员陈哲看来,一些休闲度假的地方更适合举办匹克球比赛。“这种赛事与旅游的结合,不仅能让运动员享受比赛的乐趣,还能让他们体验当地的文化与风土人情。”正如中国匹克球运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梁金雄所言,“拿着球拍去旅行”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新潮流。人们不再单纯追求打球的过程,而是更加注重在运动过程中的多重体验。随着匹克球的普及,各大匹克球赛事现场逐渐融入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一些赛事还特别设计互动环节,邀请当地居民参与其中,以赛事促进文化交流。这种赛事模式不仅提升了运动员的参赛体验,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丰富了赛事内涵。
这一发展趋势,为体旅融合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匹克球被越来越多人所熟悉,其市场需求亦不断扩大,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匹克球装备生产国之一。《中国匹克球运动考察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生产匹克球相关产品的企业约有300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由中国企业代工生产。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国内匹克球装备自主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相信,随着匹克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它有望成为连接世界、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匹克球在国内的普及尚有较大空间。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匹克球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赟表示,目前,匹克球还存在因区域发展不均衡而造成供需错位的现象,中国匹克球运动工作委员会将进一步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企业新建或改造匹克球场馆,力争在每个省(区、市)的重点城市建设一定数量的匹克球场馆,并探索在公园、广场和社区中配套建设匹克球设施,以场地建设带动人群参与,促进项目均衡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匹克球的普及将不限于城市,它还会逐渐渗透到乡村,成为连接城乡、促进区域发展的纽带。匹克球的推广将带动相关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从球拍、球衣到专用场地的建设,都将提振当地经济。
匹克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在这个快节奏时代,为人们提供的一种充满乐趣的生活方式。无论是为了健身、社交,还是为了享受不同的风光,这个新兴体育项目将持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向户外,感受运动与生活的美好。相信在“体育+旅游”这一新路径上,匹克球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