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冈 聆听红色故事
走进黄冈 聆听红色故事
在黄冈这片热土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座村落,都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黄冈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足迹,打卡这些红色圣地,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信仰与力量。
红 安
铁血将军故里
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打响了黄麻起义第一枪,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孕育了陈锡联、韩先楚、秦基伟等200多位共和国高级军事将领,以“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响誉神州;这里走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部队,谱写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
红安境内革命遗址多,红色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有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法庭、第一个苏维埃银行、第一个苏维埃工会、第一个苏维埃饭堂、第一架缴获的飞机、第一个以革命导师命名的“列宁市”,是全国一流、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红安县还拥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七里坪长胜街景区等红色旅游景区,以及33处红色展馆、4个红色教育培训基地。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主要纪念建筑物有“一碑两场两园五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广场、英烈广场、将军墓园、红军墓园、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红安将军馆、红安革命烈士纪念墙、碑廊、祭祀坛、浩气亭、陈列研究中心、市民学校、红色书店、影视厅等。其新建成的游客中心综合体集游客服务、红色演绎、商业为一体,已成为红安新的网红打卡点。
长胜街是七里坪镇的一条具有400多年历史的老街,原名“正街”,1930年曾命名为“杨殷街”,街长600余米,街道宽约7米,地面用花岗石条铺成,两边房屋为明清时期徽派建筑风格,青墙黑瓦,飞檐翘角,古朴庄重,是湖北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条古街。
街道内至今完好的保留着七里坪工会旧址、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旧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旧址、列宁市经济公社旧址、红军中西药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列宁市杨殷街旧址、秦绍勤烈士就义处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街”,也称“一街八宝”。
麻 城
黄麻起义策源地
麻城是全国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是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也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发生地。在这里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36位开国将军,其中仅乘马岗一镇就走出了26位将军,乘马岗也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乡”。长期的革命斗争在麻城留下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宝贵的大别山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七万儿女当红军,七千子弟走长征”是乘马岗老区人民“紧跟党走、不怕牺牲、不屈不挠、不胜不休”的真实写照,被徐向前元帅称为“鄂豫皖红军之源”。
乘马会馆位于麻城市乘马岗镇,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指挥部旧址、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乘马会馆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中共乘马第一个党支部于1926年9月9日在这里成立,乘马区农民协会及农民自卫军长期在此开展工作。
会馆内设乘马革命史陈列馆、乘马籍将军纪念展览馆、学生军战斗指挥部陈列馆,展出革命文物100余件,是大别山地区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此外,还有大别山红军公园、麻城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中共麻城县委旧址、麻城烈士陵园等重要红色文化遗存,这些遗址和纪念馆不仅记录了麻城革命斗争的历史,也是开展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英 山
大别山革命摇篮
英山是一方红色文化“沃土”,是一座红色资源“富矿”。
英山县位于江淮之间,大别山麓,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足迹。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军队都曾在此地活动,刘邓大军也曾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与敌军在英山迂回鏖战,拉开了解放战争大转折的序幕。
2021年12月,总投资2.58亿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工程花落英山,18个月日日夜夜建成开园,英山干群一任接续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久久为功续写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开园当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英山园区内,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驻地旧址、鄂豫皖省委扩大会旧址等核心点位已修葺一新,蜿蜒17.3公里的红二十五军长征集结地历史步道一线串珠,前来观光、研学、寻根的人员络绎不绝。伟大的长征精神穿越时空,澎湃着无尽的发展动能,红色英山由此掀开厚重而崭新的一页。
红色是英山最鲜明的底色。如今,英山县正把红色资源、红色项目变成发展动能和特色优势,不断为英山发展增色添彩。
团 风
革命火种之地
团风县是一片红色的圣土,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书写了厚重的一笔。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包惠僧、科学家李四光、工运青运领袖林育南、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张浩)等名人,享有“红色土地”、“名人之乡”等美誉。
以黄冈革命烈士陵园、渡江战役纪念公园、林育南、林育英(张浩)革命故居、回龙山八斗湾共存社旧址、杜皮张家山鄂东抗日游击独立五大队遗址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为主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是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廉基因、实地接受“沉浸式”精神洗礼、守好“红色根脉”的红色圣地。
“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黄冈革命烈士陵园就位于团风县(原黄冈县)境内,陵园兴建于1974年,占地面积965亩,总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主要有烈士纪念碑、黄冈革命纪念馆、黄冈英烈园、黄冈名人纪念园、鄂东抗日独立游击五大队纪念馆、烈士祠、红军招待所旧址等。
在团风县县城北部,渡江战役公园坐落于此。公园主体由纪念碑、纪念馆及渡江广场组成。渡江战役纪念馆为三合院建筑,分别为战役陈列馆、团风名人馆和管理办公室。整体建筑保存较好。
黄 州
古城革命记忆
黄州是一片红色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共产主义小组和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走出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1896年1月4日,陈潭秋出生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陈策楼村。1912年,15岁的陈潭秋离开家乡,踏上求学、革命之路。1921年7月,陈潭秋参加中共一大,成为党的创始人之一。
百年初心未改,如今,昔日的小村湾已破茧成蝶,成了红色美丽村庄,陈潭秋精神依然代代传承,激励着后人接续奋斗。
1979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中共黄冈县委在原址按原貌部分复修了“陈潭秋故居”,李先念同志于1980年为故居题名。陈潭秋故居景区包括陈潭秋故居、陈潭秋生平事迹展馆、陈潭秋铜像广场、宣誓广场、红色纪念林等景点,通过历史照片和革命历史文物,展现了陈潭秋烈士的英雄事迹,宣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追求真理,立志救国,不屈不挠,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品质与精神。
黄 梅
戏韵红魂并蒂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
黄梅戏《共产党宣言》将中国共产党人故事搬上艺术舞台,再现以林雨霏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党宣言》的指引下传播革命火种,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生命的故事。
红十五军纪念碑位于大河镇吴祥村,纪念碑修建于1986年,占地60亩,四周花坛环抱、松柏掩映,入口处是高大的花岗石雕花牌楼门,横额镌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由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亲书,塔身正面是徐向前元帅手书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纪念碑”,背面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红八军军长何长工的题词“英雄功绩,与世长存”。
黄梅县下新镇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英烈。
从下新镇到井冈山有510公里的路程,先烈们正是沿着这条路,一路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来到井冈山,为实现革命事业的伟大胜利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在宛希俨宛希先烈士纪念园,一座撰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巍峨耸立于陵园最高处,无数关于黄梅红色革命的英雄事迹从这里传播开来。
(黄冈广电东坡云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