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 与时偕行
走进“奇市妙享”感受2024浙江非遗嘉年华
与古为新 与时偕行
走进“奇市妙享”感受2024浙江非遗嘉年华
◎ 记者 葛家藤 通讯员 罗艺杰 唐一善 供图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油纸伞、马面裙、卖货郎、越剧演绎……11月9日,在余杭径山茶文化公园,一场古风与现代时尚交融的非遗嘉年华,让人深切感受到浙江非遗的传承活力和创新精神。
这场“嘉年华”上有什么?记者了解到,本次嘉年华以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的“器物创新”“风味创新”“品牌联名”三大赛道产品为基础,构筑奇、市、妙、享4大主题区域,设置11处沉浸体验空间,集“吃、喝、玩、赏、购”于一体,邀请百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以新品类、新美学、新场景,全景式呈现浙江非遗保护发展新成果。
日前,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印发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薪火行动方案》,让非遗热持续升温。方案提出,到2027年,要培育各类非遗工坊1000家,举办非遗主题时尚秀200场,实现非遗品牌联名500(件、套)、各类专利突破8000项等一系列目标。而这一系列目标,在这场“奇市妙享”非遗嘉年华上初露端倪。
浙江第一张“茶非遗地图”发布
走进径山茶文化公园,不远处就是嘉年华的第一站“大禹造极”。这是一处别致的水中亭台,现代杂技和刀马旦演员在舞台上共同演出,交织出梦幻而绚烂的诗意画卷。曲风忽转,几位身着汉服的魔术师闪亮登场,带来了精彩的魔术表演。
走入“珠联璧合”展区,就仿佛进入了非遗的“珍宝馆”,这里共有联创大赛品牌联名赛道的19家优秀产品,以微缩景观的形式列队排布,每一处都值得驻足品味。
“茶道之源”区域则布置有庭院造景的茶生活空间,游客既可以在“径山喫茶去”,感受径山茶宴·茶汤会的古韵新风;也能参与“围炉煮茶”,体味茶艺中的些许禅味;或是赏玩“竹茶手工香”产品系列,在“一方茶亭”中品一口香茗,享一刻宁静。
以茶为媒,以图为鉴,一张古风晕染、意蕴悠远的长画卷,串联了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的6个项目,以及全国首发的25家浙江省“非遗茶空间”。
嘉年华开幕式上,浙江第一张“茶非遗地图”在活动中正式首发。
这张栩栩如生且古典隽永的长画卷,不仅呈现了浙江省内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有关习俗,也系统标注了25个非遗茶空间的地理定位及相关说明,凸显了浙江不同地区生活风貌、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
现场,唯美的古风与现代时尚交融演绎、声色流转的视觉享受和情景交融的体验,让人深切感受到浙江非遗的传承活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2024浙江茶非遗地图”在线上同步发布。通过微信扫一扫“游浙里”小程序进入茶非遗地图线上专题,可获得更多图文介绍和视频讲解,让您更便捷更全面了解浙江茶非遗的相关信息。
三大赛道产品为基础,构建新IP
活动中,最亮眼的当属展示全省各地非遗特色的“白蛇带货”活动。传统工艺联创大赛集萃市集上,“白娘子”NPC带领市民游客穿梭现代与往昔,体验唯美古风与现代时尚的交融演绎。胡庆余堂的如意人参咖啡、松阳县的茶熏火腿、东阳市的茶味米糖等众多特色摊位组成的“可逛可赏可尝”的一站式非遗盛宴,让市民游客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
现场,20个古色古香的摊位,展陈着“风味创新赛道”的获奖产品。比如2024浙江“非遗茶生活”传统工艺联创大赛风味创新金奖作品——《象小柒》,这款产品由白茶象贝母花煮饮茶包、白茶象贝母花泡饮茶包、蜜柚花窨制白茶象贝母花泡饮茶包3款茶包以及“陌上花开”象贝母花凤梨酥、“海山一色”海苔白茶素饼2款糕点,共同组成,融合了象山传统点心制作技艺、象山茶制作技艺和象贝种植及加工三种非遗技艺。
“这次能够来到非遗嘉年华,我们也非常高兴,希望可以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象贝花茶。”《象小柒》主创王馨介绍道。
游客穿梭在古代市集中,或满足口腹之欲,或感受口齿留香,在市井坊间中穿梭,仿佛一秒穿越至古代,满眼都是新奇与惊喜。
走累了,不妨在“妙手天成”体验区歇歇脚。游客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扎染、皮影填色和竹编三大非遗项目,从手把手到心连心,走进非遗美学,感受千年技艺。
“这次活动和过往的很多活动相比,人们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要高很多。整个过程里面有非常明显的一条主线,我可以很容易就沉浸到这么一个非遗的场景里面来。而且每个环节都是可以体验的,可以坐下来喝茶,可以看看怎么样做点茶。”游客仝腾说,“现场很多来的都是主理人,所以他们其实会给我介绍他们对这些瓷器、茶器的观点,他们为什么会做这么个东西,还真的是一个蛮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