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两会开幕
代表委员纷纷热议推进文化高品质供给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两会议“文旅”
宁波两会开幕
代表委员纷纷热议推进文化高品质供给
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记者 陈 冲 通讯员 吕佳银 董 瑞 吴 帅
1月7日、1月8日,宁波市政协十六届四次会议、宁波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相继开幕,本周宁波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今年宁波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宁波将推进文化高品质供给,加快文化项目建设。如何让融合发展“演艺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增长极?如何以以现代方式宣传“梁祝文化”提升宁波城市文化影响力?在宁波乡村怎么打造“邻里式业态共同体”?如何进一步弘扬方孝孺读书文化深化书香甬城?
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红,宁波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馆长严辉,宁波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丛志强,宁波市人大代表、宁海县中心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陈晓燕。
让融合发展“演艺经济”成为新增长极
演艺经济是通过各类演艺活动以及衍生行业所形成产业链的活动总和,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的创新领域之一。近年来,各类演艺活动,特别是音乐剧、脱口秀、沉浸式戏剧等新兴演艺形式快速崛起,为城市更新和消费集聚带来新的增长点。
目前,宁波舞台艺术精品纷呈,已出现一批较强引领示范效应的演艺项目。如舞剧《花木兰》《东方大港》在全国乃至出海巡演的过程中圈粉无数,成为吸引各方观众的口碑作品。新演艺赋能空间流量,“入戏”品牌系列沉浸式剧目不断出新,“渔光之城”滨海场景演艺秀项目入选第三批省级旅游演艺集聚区精品项目。演唱会热度持续加码,2024年以来,宁波共举办陈奕迅等明星大型演唱会30场,共吸引观众超3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超60%,综合拉动市场消费乘数效应超30亿元。宁波文化演艺行业对城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全面促进文旅市场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但与上海、杭州、西安等比较,我市仍存在明显差距,需要寻找新的创新点和突破点。
林红建议,发挥演艺经济对宁波全市主要行业的辐射与赋能作用,抢占线下演出高地,优化演艺市场营商环境,引入或培育高端演艺经纪机构,大力引进海内外热门剧目,持续推动大型演唱会落地,让“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宁波文旅“新爆点”。以“演艺+”打造沉浸式、场景化的文旅融合新产品,围绕各类演艺活动推出关联性强、粘度高的系列消费新场景,推出针对戏迷、剧迷、歌迷等的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的优惠活动,开展“一票多享”、“一演多场”促销活动;精心布局演艺空间周边多元消费业态,切实构建景点、酒店、餐饮、购物、赛事等演艺消费链,充分释放演艺经济的溢出效应。
以现代方式宣传“梁祝文化”提升影响力
宁波和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各自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传说故事。其中,梁祝传说和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2006年,宁波市“梁祝传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近年来,杭州在白蛇文化的推广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动漫电影、文创产品、cosplay等形式,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年轻观众。相比之下,宁波虽然在梁祝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上也有一定的成就,但在现代化宣传和城市文化影响力提升方面却显得相对滞后。宁波在梁祝文化的宣传上主要依赖传统的文艺演出和节庆活动,缺乏创新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
严辉建议,多元化宣传方式,利用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VR)等新兴技术,制作梁祝传说的数字化内容,吸引年轻观众。将梁祝文化与宁波的历史名胜、自然景观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如可在梁祝文化公园内设置互动体验区、主题餐厅、纪念品商店等,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举办以梁祝传说为主题的国际文化节、婚俗展览等,邀请国内外游客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展示宁波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城市精神。甚至在每年的宁波新春音乐会,可以像维也纳新春音乐会演奏《拉德斯基进行曲》一样,演奏《梁祝》作为地方经典庆祝保留曲目。
严辉表示,制定系统的梁祝文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成立专门的文化推广机构,负责梁祝文化的整体策划和推广工作。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出版权威性的学术著作等方式,塑造宁波“梁祝文化之都”的城市品牌。
打造“邻里式业态共同体”助力乡村文化大发展
近年来,宁波市乡村文化发展取得瞩目成绩,宁波市委宣传部持续推进人文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文化特派员制度和乡村文化产业主理人计划等。同时,内生力量弱、文化造血弱、持续发展弱的“三弱”困境仍是阻碍宁波市乡村文化大发展和缩小“三大差距”的绊脚石。
“远亲不如近邻!宁波乡村纾困,需要聚焦村民内生力量的激发。”丛志强认为,纾困需要聚焦村民内生力量的激发,重视文化的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共生共荣,创建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在地村民的主体性培育、社会力量的共创式参与、专业运营的市场化助力“四者”融合推进的新模式。
丛志强表示,“邻里式业态共同体”,是社会业态与村民业态在同一个乡村文化大院做邻居,齐创业、共发展。“邻里式业态共同体”,便是将闲置宅院盘活、乡村文化创新、社会人才引进和村民主体培育等进行结构性整合,在废宅整合创建实施空间、引育并举组建产业主体、文化统领塑造品牌特质、企民合力开展联合运营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全力培育村民创业,也要积极招引社会业态。借助“文化+百业”引导村民经营文化业态,为乡村文化大发展培育扎得牢根、留得住心的内生力量。
“社会业态的引入,不仅能补齐村民的短板,更能为村民树立‘身边’的空间利用和业态内容的双重示范,为村民业态提供游客流量、推广流量的支持及套餐式、推荐式、建议式等精准帮扶。”丛志强说,宁波的一些乡镇街道加紧排摸各行政村相对连片的闲置宅院,作为“邻里式业态共同体”的创建对象,建立项目库,并建立项目投建竞争机制,实施招商运营前置行动。
弘扬方孝孺读书文化助力书香甬城建设
2020年4月,宁波推出了《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成为浙江全省第一个、全国走在前列的以立法形式促进全民阅读的城市。但对标文化强市建设目标,与国际阅读领先城市相比,在阅读量、读书氛围等方面仍有不少的差距。宁海是“天下读书种子”方孝孺的故乡,历来重视全民阅读工作,已经成功举办12届方孝孺读书节,入选国家书香城市,获评省学习型城市,在宁海全县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有力呵护“读书种子”健康成长,形成了具有宁海标识度的全民阅读品牌,助力书香甬城建设。
“以良书促善治,以优秀文化浸润人心。方孝孺读书文化不仅是对全民阅读的号召,更能以此来提升人们的阅读境界,进一步陶冶情操,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书香家庭和书香社会。”陈晓燕说。
陈晓燕建议,要积极打造方孝孺“读书种子”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建议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全面研究方孝孺,深入挖掘方孝孺读书文化,讲好方孝孺故事。在2025年“宁波读书月”活动中开展方孝孺读书系列活动,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策划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大型本地化阅读活动,打造在地性、多元化、丰富活泼的“读书种子”全民阅读品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全年龄段阅读指导工程,组建方孝孺阅读导师团,让每个年龄段的人群都能有书读、爱读书、读好书。在校内开展“读书种子”培育活动,重点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儿童、孤残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增加校内图书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加强校园阅读氛围。
社址:杭州市体育场路178号 国内统一刊号:CN33-0056 邮发代号:31-42 少数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印刷:浙报印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