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现象

城市文化各种“小品”出圈,
双重映射“文博热”和“文旅热”

  城市文化各种“小品”出圈,

  双重映射“文博热”和“文旅热”

  ◎ 记者 刘 青 通讯员 杨佩佩

  刚过去的2024年,理发师晓华走红,让湖南怀化火了;万岁山景区的“王婆”和“王公公”口条儿利索,使一场流量狂欢“砸”向开封……每座城市似乎都有各色各样或者“千奇百怪”的爆火方式,这正体现了城市文化的一种“另类表达”。卖产品前不妨赋予人设,悦人首先要悦己,主打真诚的“城市营销学”正印证着它的底层逻辑,归根结底,离不开情感的深度共鸣和文化的创意传播。

  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让网友直呼有趣或者忍不住疯狂“输出”的城市文化新表达,或许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中华美食版Jellycat的创新表达

  近日,甘肃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花束亮眼吸睛,除了需要线下购买,博物馆工作人员还提供“现场烹饪”服务,这种“哄孩子”般的购物模式迅速火上热搜。

  自此,中华美食版Jellycat强势“出圈”,引领全国文创新风潮。

  Jellycat,原本是一个源自英国的毛绒玩具品牌,以其柔软的手感、可爱的造型以及独特的情感价值赢得全球消费者的喜爱。

  中国特色美食文化元素融合Jellycat风格的文创产品,配上店员“一本正经”的“过家家”式表演,把消费者的情绪价值瞬间“拉满”,打造出了一系列地域特色文创爆款。比如杭州的“葱包烩儿”、西安的“绒馍馍”、云南的“野生菌”、贵州的“丝娃娃”、山西的“刀削面”、湖北的“过早”系列等毛绒玩具。

  特别是近半年以来,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总能见到行人包上挂着“绒化”的肉夹馍。被“绒化”的不只陕西美食,还有陕西文物。以西安城墙景区为灵感的“墙墙背包”,以西安博物院馆藏文物为原型的“兽西西”,以大雁塔为原型的“塔大舅”……这些蕴含传统文化元素、彰显东方美学意蕴的文创产品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据不完全统计,陕西全省共有文化创意企业5800余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上半年,244家规上创意设计企业实现营收100.34亿元,同比增长13.83%。汉中藤编产业园、绥德石雕产业园、羌绣非遗产业园等非遗产业园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这种别具一格的呈现方式,有着满满的“城市风味”。

  之所以“出圈”,得益于它们能够带来触动人心的情感价值和独特的用户体验。这是地域美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表达,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文化认同感。未来,各地将不断涌现更多重原创、重文化、重品质并带有地方印记的文创产品。

  城市logo,直接“宣示”自己的内核

  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或简约大气,或色彩斑斓;或富有历史底蕴,或充满现代质感……在当下这个“视觉为王”的时代,城市Logo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标识,其设计与传播力也成为衡量城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以杭州为例,城市Logo以汉字“杭”的篆书为基础,巧妙融入航船、城郭、建筑等元素,不仅展现了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古朴,更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一度是各大城市Logo潮流的引领者。

  而且因为诞生较早,许多专业人士也一致认为杭州城市Logo算是中国城市Logo的“天花板”,多年过去仍是经典。在国内高校的设计专业课程上,教学应用都会拿杭州城市Logo做过例子,被认为是字、形、意结合得尤为恰当的典范。

  再如广州的城市Logo,将汉字的“广州”和城市地标“小蛮腰”结合,整体造型非常现代化,充满辨识度和国际化美感。这种对城市文化的精准提炼与生动表达,让Logo成为了传承城市精神的符号。

  每座城市的Logo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视觉表现和文化内涵。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城市的特色与魅力,成为连接城市与市民、游客的重要桥梁。

  虽然它们各式各样,但是都共同传达了一个信息:“(这座)城市欢迎您!”透过视觉表达,触摸不同城市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底蕴,从而激发人们拥抱城市、探索未知、发现美好的热情。

  文创冰箱贴“硬控”年轻人

  2024年,文创冰箱贴的“顶流”神话在各大城市、博物馆频繁上演,成为文化消费的“新宠儿”。

  不少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喊出了自己对于它们的喜爱之情:

  “被杭州的冰箱贴美到‘无语’!怎么可以这么精致!西湖、断桥、三潭印月、雷峰塔、灵隐寺,我都集齐啦!三潭印月的肚子还可以亮灯,太有意思了!这是我在杭州花得最值的一笔钱!”

  “20年前就开始买了,以前国内好看的冰箱贴特别少,买国外的多一些。现在国内惊艳的冰箱贴好多,太让人上头了,控制不住。”

  “我以前去一个城市最多买3个,这几年冰箱贴流行起来后越来越好看,我最近去杭州一口气买了20个(笑哭)。”

  “冰箱贴最近全网‘上头’,难道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宝贝‘破烂’(偷笑)?”

  ……

  杭州博物馆的一款“粉红小酒杯”火出了圈。它不仅遵照“镇馆之宝”元代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的粉青配色,连“粉面腮红”晕染效果也进行了还原,甚至连文物的裂纹都复刻了出来。开售才几天,每天都有人为买它而排长队。

  同样享受“售罄待遇”的,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敦煌研究院的纸雕灯冰箱贴、南京博物馆的小粉炉冰箱贴等等。凤冠冰箱贴“一冠难求”,上市3个月就卖了近8万个,带火同系列文创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

  除了博物馆,各个城市也在冰箱贴上暗暗“较劲”:杭州的三潭印月冰箱贴,西安的大雁塔冰箱贴,成都的杜甫草堂冰箱贴,苏州的寒山寺冰箱贴,长沙的爱晚亭冰箱贴……激起无数游客“奔赴一座城”的激情瞬间。

  文创冰箱贴既承载着旅游消费者们“看过的历史”,也记录着大家“走过的世界”,完美诠释了一半柴米油盐和一半山川湖海——这便是普通人向往的生活。

  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宋雨晗曾表示:“文创冰箱贴的火爆,是‘文博热’和‘文旅热’双重映射下的必然结果。文创冰箱贴的磁力,不仅拉近了古代传统文化与当今美好生活的距离,也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传播语境下焕发了新的活力。”


江南游报 现象 00011 城市文化各种“小品”出圈,
双重映射“文博热”和“文旅热”
2025-01-09 江南游报2025-01-0900006;江南游报2025-01-0900009;江南游报2025-01-0900008;江南游报2025-01-0900012;江南游报2025-01-0900014;江南游报2025-01-0900023;江南游报2025-01-0900025;江南游报2025-01-0900021;江南游报2025-01-0900024 2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