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旅游情报站

文章导航

  看民俗大巡游

  宁波象山石浦正月十四夜万人共赏海洋渔文化

  ◎ 记者 陈 冲 通讯员 金晓巍 吴 斌

  感受渔港古城巡游魅力、体验演艺集市换装、吃石浦特有美食、看瓮城演艺表演……2月11日(正月十四)晚,“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十四夜系列活动在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石浦热闹上演,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石浦港畔,逛渔市、挂鱼灯、享渔趣,看民俗大巡游,品“糊粒发财羹”,万人共赏大明风华。

  当天傍晚六点零八分,一场盛大的民俗队伍大巡游正式开始。由东门龙灯队、鸳鸯阵、荔港往事队等25支特色队伍,超600人组成的巡游队伍浩浩荡荡,沿着石浦港,将节日的喜庆送往大街小巷,石浦的街巷化身“流动的海洋风情带”,让游客零距离触摸海洋渔文化,体验海防文化。

  精彩纷呈的巡游队伍中,各色鱼灯方阵无疑最受游客的瞩目,有历史悠久的东门鱼灯队,也有新潮时尚的巨型鱼灯队、创意鱼灯队、王的手创队,有渔嫂组成的石浦百渔灯队,也有由孩子组成的少儿鱼灯队……据了解,今年巡游队伍中,鱼灯队伍达到了11个,队伍数量和参与人数都为历年之最。

  在石浦古镇的石板路上,“人从众”的盛况见证了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高塘提线木偶第四代传承团队,在这座历史悠久的舞台上,倾情演绎了经典剧目《劈山救母》,每一根细线的牵动都勾勒出细腻生动的角色情感,引得现场观众掌声雷动,赞叹不已。“能将这份珍贵的非遗瑰宝——提线木偶带到石浦古镇,我们感到无比荣幸与激动。”团队主理人李素琴难掩喜悦之情,“未来,我们有很大的信心把这件事继续做好,也诚挚邀请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在石浦渔港古城,游客们可以享受到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以及元宵节期间举办的歌手荟萃,这些活动让游客们能够深入体验到象山地区独有的渔文化以及传统民俗的魅力。主办方提供的200多套明制服饰被游客和外国友人一抢而空,穿上精致的华服,感受穿越时空,走在充满历史韵味的石浦老街,沉浸式体验传统节日的欢乐。

  华灯初上,龙腾鱼跃,海丰广场上,“大明风华·渔光人间”元宵灯会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共度佳节。这场融合非遗传承、美食盛宴以及科技互动的元宵盛会,独具匠心,备受青睐。在渔光集市中,石浦特色摊位错落有致,展示了鱼灯、船模等渔家手工艺品,而鱼丸、炸虾饼等非遗美食香气扑鼻。

  现场烹煮的“大明忠勇锅”糊粒,柴火炖煮,香气弥漫,约5000人一起品尝了“十四夜”限定美食糊粒羹,许多外地游客表示这是第一次吃糊粒羹,味道“鲜、咸、仙”,棒极了!

  与此同时,古城的屋顶上,一场音乐Livehouse正在拉开帷幕。众多乐迷和游客聚集在一起,共同期待着演出的开始。声浪推着渔光漫过马头墙,让六百岁古城在旋律的震颤中抖落时光。一场光影秀将现代化科技艺术思维与石浦独具特色的民俗故事和文化元素相结合,呈现了一场熠熠生辉的山、海、城、人的全新视觉盛宴。

  据了解,象山素有“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的传统,尤以石浦为甚。有句民谚道“要睏冬至夜,要吃三十夜,要嬉十四夜”。十四夜,家家户户吃糊粒正是当地过元宵的特色习俗之一。这样的传统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戚继光沿海抗倭的故事,沿袭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成为民间岁时节令习俗,而“石浦十四夜”也被列入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悉,宁波象山石浦“十四夜”活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而且进一步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活力,促进了消费增长。针对石浦“十四夜”,相关平台推出了“旅游直通车” “海宿石浦港” “糊粒长桌宴”以及“万人共飨十四夜”、渔光集市等一系列活动。


江南游报 旅游情报站 00004 2025-02-13 江南游报2025-02-1300015;江南游报2025-02-1300016;江南游报2025-02-1300017 2 2025年02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