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两会声音

从数字赋能到非遗创新,从普惠共享到绿色转型

两会新图景:多维破局与深度融合唱响文旅好声音

  从数字赋能到非遗创新,从普惠共享到绿色转型

  两会新图景:多维破局与深度融合唱响文旅好声音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文旅产业作为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引擎,成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行业发展锚定方向。从科技赋能到生态转型,从普惠共享到国际视野,代表委员围绕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中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擘画蓝图。

  传统基因与数字创新的双向奔赴

  随着《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现象级IP的诞生,科技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成为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强调,旅游目的地需兼具“面子”与“里子”,既要通过AR/VR技术提升沉浸感,也要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以长期主义思维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光浩提出,四川将以影视爆款为契机,打造“跟着电影游四川”“跟着音乐游四川”等创新场景,推动三星堆、大熊猫等文化元素转化为旅游消费新体验。

  针对智慧旅游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建议整合文旅企业与科技资源,试点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加速技术落地应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进一步提出,支持湖南建设数字文旅智能服务平台,整合全国文博资源,探索全息媒体在影视、综艺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从博物馆到生活场景的价值重构

  非遗保护与创新成为两会高频词。全国政协委员、钰尼文化艺术传承中心创始人杨钰尼呼吁,非遗不应停留在静态保存,而应借助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将侗族大歌、蒙古族呼麦等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则建议加强国际市场研究,鼓励非遗传承人参与文化交流,让民族文化走出国门。

  在地方实践层面,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展示了云冈石窟3D建模技术成果,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突破文物展示的物理限制。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以川剧为例,强调传统文化需以创新手段讲好故事,“年轻人对国潮的青睐,正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流量经济向留量经济的战略转型

  面对“奔县游”“冰雪热”等新兴消费趋势,代表委员提出全域化、差异化发展路径。戴斌指出,旅游市场正从“打卡式”转向深度体验,县域旅游需挖掘特色资源,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服务。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以该村年接待游客18万人次的经验为例,呼吁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让游客不仅看风景,更能体验人文风情”。

  针对同质化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原一级巡视员蒙爱军建议贵州平衡自然与文化资源,“用好‘地球绿宝石’与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两个宝贝’”。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长陈真永强调,“流量来了要接得住,更要苦练内功”,通过优化服务、创新业态实现可持续发展。

  入境旅游与文化出海的双向突破

  文旅出海成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影集团董事长傅若清指出,中国电影需突破宣发壁垒,以《流浪地球》系列等作品为标杆,推动全球叙事能力升级。全国人大代表、李学武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建议通过国际陶瓷艺术展等活动,让海外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探索“文化+经济”融合新路径。

  在入境旅游便利化方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提出打造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围绕不同客群提供精细化服务。北京、上海试点的“畅游通”集成服务模式,未来将向更多城市推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达1.319亿人次,同比增长60.8%,政策优化与服务升级成为持续增长的关键。

  城乡资源均衡与全龄友好服务

  针对老龄化趋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提出利用智能健康监测技术开发适老化文旅产品,保障老年游客安全与舒适。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党委书记陶勋花关注乡村旅游服务能力提升,建议加强村民培训,“让服务品质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戴斌提出的“普惠旅游”概念,强调推动文旅资源向县域及乡村倾斜。2024年国内出游总人次达56.2亿,惠民消费券、跨区域合作等政策助力城乡消费公平。卓长立代表提议为0~3岁婴幼儿和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消费补贴,优化家政服务与文旅结合。

  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的共生之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天津代表建议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将清淤淤泥用于矿山修复,并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规范化回收体系。海南代表提出结合热带雨林生态与黎族文化,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促进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

  丁世忠委员建议通过体育赛事拉动绿色经济,推动“AI+传统产业”融合。渝鄂湘黔四省政协委员联名提议打造“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打破行政壁垒,形成跨省协同发展的示范效应。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的观点:“文旅产业要以科技为手段,以人文情感为核心”引发共鸣。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汉源县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以乡村旅游实践为例,呼吁“让游客不仅看风景,更能体验人文风情”。

  (综合央视新闻、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政府网、新华网等)


江南游报 两会声音 00003 两会新图景:多维破局与深度融合唱响文旅好声音 2025-03-13 江南游报2025-03-1300007;江南游报2025-03-1300006;江南游报2025-03-1300009;江南游报2025-03-1300010;江南游报2025-03-1300013;江南游报2025-03-1300014;江南游报2025-03-1300017;江南游报2025-03-1300018;江南游报2025-03-1300021;江南游报2025-03-1300022;江南游报2025-03-1300025;江南游报2025-03-1300026;江南游报2025-03-1300030;江南游报2025-03-1300031;江南游报2025-03-1300027 2 2025年03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