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业态

旅游专列“花样”出行
奏响银发族与少年的春日交响曲

  旅游专列“花样”出行

  奏响银发族与少年的春日交响曲

  ◎ 通讯员 周 迪 张 牧 丁怡全

  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3月28日,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铁集团)发布消息,长三角铁路清明小长假运输方案出台。今年清明假日运输从4月3日起至7日止,合计5天。

  长三角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6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352万人次,同比增长6.8%,其中,客流最高峰日为清明当天(4月4日),当日旅客发送量有望突破390万人次,创单日客发量新高。

  而当Y950次列车在新疆大地疾驰,银发族们的笑声与Y766次列车上少年们的惊叹声,正交织成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旋律。这或许就是中国旅游业的奇妙缩影:既有岁月沉淀的悠然漫步,又有青春洋溢的探索奔跑,在钢轨延伸的远方,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旅行诗篇。

  青春探索者,少年的成长专列

  长三角的晨光里,Y766次研学专列正载着700多名中学生驶向南京。3月28日19点36分,伴随着“乐游长三角”研学旅游列车Y766次缓缓驶出铁路宁波站前往南京,来自舟山市的近700名中学生开启了为期三天的主题研学活动。

  走进研学旅游列车车厢,学生们的读书声、讨论声声声入耳。

  本次研学活动以“六朝古都”“红色记忆”“科技未来”三大核心为主题,结合南京历史文化与高校资源设计主题课程,构建起多维度教育实践场景。

  15岁的宋科稼在车厢连接处发现了“新大陆”——嵌在墙壁里的互动屏幕正在实时展示列车经过的地质构造。“快看!”他招呼同学,“我们刚经过的钱塘江大桥是茅以升爷爷设计的,这里有AR模型可以拆解结构!”随行老师透露,这列火车的每个车窗都配备了智能导览系统,扫描窗外景物就能触发相关知识点。

  在南京理工大学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少年们与“兵工七子”的科技结晶展开对话。当看到无人机编队在空中拼出“强国有我”的字样时,14岁的陈雨桐眼睛里闪着光:“原来课本里的自动化控制真的能变成会飞的机器人!”更让她惊喜的是,列车员居然客串起了科学讲解员,在前往中山陵的途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国服饰美学课”。

  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随行教师和研学导师还穿插安排了知识问答、小组任务等互动环节,让旅途成为课堂的延伸。手机群里“刷屏”的家长们也纷纷表示,这种集体出行、全程保障的研学模式,既安全又省心,实现了“寓教于行”。

  上铁文旅传媒集团公司上铁国旅浙江分公司经理王良宏表示,研学旅游列车不仅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形式,也是铁路部门服务社会、助力教育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打破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课本知识,在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

  时光慢旅人,银发族的诗意漫游

  同样在这一天,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成都安靖站的站台上已响起轻快的笑声。Y471次“熊猫专列·什邡号”的红色车身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460多位平均年龄65岁的游客正有序登车。68岁的李阿姨特意穿了件绣着蜀葵的改良旗袍,胸前别着的智能手机挂绳上坠着熊猫造型的装饰品。“这是我第三次坐熊猫专列了。”她指着车窗上的竹编装饰,“你看这车厢里的细节,连窗帘都是蜀锦纹样,比家里还舒服。”

  这趟开往云南建水的八日专列,将“慢旅行”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列车员李美言手持定制折扇,正为游客讲解“移动观景厅”的奥秘:“我们特意把从攀枝花到元谋的车程安排在清晨,这样大家就能边喝养生茶边欣赏金沙江大峡谷的壮丽景色。”车厢连接处的适老化改造让人眼前一亮——智能扶手内置呼叫按钮,地面采用防滑木纹地砖,连卫生间都配备了可升降的助浴凳。

  新疆的Y950次专列则在杏花沟畔上演着丝路传奇。72岁的王大爷站在餐车吧台前,饶有兴致地跟着维吾尔族厨师学习制作馕坑肉。“这哪是火车啊,简直是会移动的民俗博物馆!”他身后的车窗正掠过赛里木湖的湛蓝,车内却回荡着十二木卡姆的悠扬旋律。列车长介绍,他们特意将行程节奏放缓,每天只安排两个核心景点,留出充裕时间让游客拍照、写生。

  随着老年人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铁路部门精准对接老年群体的旅游需求。大江南北,一列列满载银发群体的旅游专列纷纷启程,掀起银发旅游热潮,激发“春日经济”活力。

  未来狂想曲,

  铁轨上的文旅故事

  “一老一小”、风格迥异的列车,正是中国旅游业“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今年1月,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铁集团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增开银发旅游列车促进服务消费发展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构建覆盖全国、线路多样、主题丰富、服务全面的银发旅游列车产品体系;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积极发展抗衰老、银发旅游等产业,释放银发消费市场潜力。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银发旅游收入有望突破万亿元。

  而研学旅游专列的火爆同样令人瞩目。上铁文旅传媒集团创新推出的“四维课堂”模式,将车厢划分为历史、科技、艺术、生态四个主题空间。在前往杭州的某次研学专列上,学生们甚至在高铁上完成了“京杭大运河水质检测”的课题研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让知识转化率提升了40%。”

  当Y471次、Y950次列车上银发族们的笑声与Y766次列车上少年们的惊叹声,正交织成这个春天最动人的旋律。这或许就是中国旅游业的奇妙缩影:既有岁月沉淀的悠然漫步,又有青春洋溢的探索奔跑,在钢轨延伸的远方,共同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旅行诗篇。


江南游报 业态 00006 旅游专列“花样”出行
奏响银发族与少年的春日交响曲
2025-04-03 江南游报2025-04-0300007;江南游报2025-04-0300008;江南游报2025-04-0300010;江南游报2025-04-0300012;江南游报2025-04-0300013;江南游报2025-04-0300018;江南游报2025-04-0300019;江南游报2025-04-0300011 2 2025年04月0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