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战略下的浙江实践:
开启微短剧“升维”通道
“视听+”战略下的浙江实践:
开启微短剧“升维”通道
◎ 记者 刘 青 通讯员 潘美云 供图 浙江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日前,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指导,浙江省网络视听协会、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浙里微光·视听赋能”发布会于成都成功举办。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罗建辉,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董年初等出席活动,与全国视听行业代表、媒体同行共同见证浙江省大视听产业创新实践与政策赋能成果。
吕伟刚在致辞中指出,浙江将以视听产业为核心引擎,构建全链条协同发展体系,以创新驱动未来,以科技赋能生态,深化产业改革,加强视听版权保护。罗建辉表示,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将持续深化与浙江的联动合作,共同探索网络视听行业创新路径,助力打造全国视听产业高地。
浙江通过制度创新、技术赋能、生态构建,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微短剧发展道路。其经验表明,微短剧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轻骑兵,更是推动文旅融合、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与文化强国战略的交汇点上,浙江正以“视听+”为纽带,书写新时代的文化创新篇章。
突出地域标识,强化浙江模式辨识度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浙江省以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为契机,系统发布“浙里微光·视听赋能”行动计划,通过“1+N”政策矩阵构建大视听产业生态。作为长三角文化创新高地,浙江率先出台《“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实施方案》,建立省级层面统筹协调机制,明确将微短剧作为文化传播新载体、文旅消费新场景、产业升级新引擎的战略定位。
在产业空间布局上,形成“一核三翼”发展格局:以中国(之江)视听创新创业基地为核心,联动台州府城大视听文化产业园、中国(象山)视听产业园、钱塘新区数字文化产业带协同发展。其中,台州府城产业园以“千年古城+数字视听”为特色,规划建设研发创新拍摄中心;象山产业园依托影视产业基础,打造微短剧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年奖励资金超亿元;钱塘新区则聚焦数字技术赋能,构建“四聚”产业生态,分别为:企业聚集、高校聚智、服务聚能和空间聚势。
生态构建,将文旅IP转化为影视叙事元素
浙江通过“双轮驱动”策略推动微短剧创作:一方面实施“跟着微短剧享养老”专项计划,联合十余家龙头企业开发适老化内容产品,通过10分钟以内的轻量化叙事满足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深化“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工程,将文旅IP转化为影视叙事元素。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浙江累计有34部作品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占全国总数的18.7%,形成显著的集群效应。
此外,最新入选的第六批6部作品呈现鲜明特色:《客官请上座》以绍兴黄酒文化为背景,通过24集系列短剧展现江南水乡风情;《宋朝来的小贵人》创新采用“虚拟文物+历史叙事”模式,在南宋德寿宫遗址展开跨时空对话;《许你一世缘牵》将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取景溪口滕头5A级景区;《岁岁知我意》聚焦京剧传承,以张家口古城为叙事空间;《雁荡山里见青音》通过都市青年成长故事展现浙南山水美学;《香榧传》则以绍兴非遗香榧为线索,串联起西施传说、王羲之文化等历史IP。
“实践突破” ,强调创新成果的突破性价值
在技术创新层面,浙江构建“视听+”技术应用体系:台州府城产业园引入虚拟拍摄、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古城文化数字化呈现;之江基地打造“十进艺创”服务场景,集成剧本评估、后期制作、衍生品开发等全链条服务;钱塘新区重点发展AI辅助创作、区块链版权存证等数字技术。值得关注的是,浙江视听版权服务平台已实现版权登记、交易、维权全流程线上化,累计完成作品登记1.2万件,交易金额突破5000万元。
产业融合方面,浙江创新“微短剧+文旅”模式,建立30个线下服务站,开发“观剧打卡”“剧情体验”等沉浸式旅游产品。如《客官请上座》带动绍兴黄酒小镇游客量增长23%,《宋朝来的小贵人》推动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线上预约量提升40%。同时,通过“微短剧+直播电商”联动,实现文旅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70%,形成“内容引流→场景消费→品牌传播”的完整闭环。
“顶层设计”替代“政策引领”,体现系统性规划
当前,浙江已形成政府引导、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的产业生态,浙江省文化广电旅游厅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优秀剧本创作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省网络视听协会建立专家智库,制定微短剧行业标准;头部企业如游科互动、哔咚数智等成立产业联盟,共享创作资源。数据显示,全省微短剧相关企业超过2300家,从业人员突破5万人,2024年总产值达86亿元,同比增长68%。
展望未来,浙江将着力构建“三维一体”发展格局:在内容维度,实施“浙里故事”精品工程,打造100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微短剧IP;在技术维度,建设省级视听大数据中心,推动元宇宙、AIGC等前沿技术应用;在市场维度,构建“线上传播+线下体验+衍生品开发”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目标到2027年,实现微短剧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3-5家上市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内容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