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看戏人”成为“入戏者”
《西溪·水浒》打造“千人千面”观演记
◎ 记者 刘 青 主办方供图
近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高庄内古韵悠扬,国内首部新古典园林沉浸式演出《西溪·水浒》正式发布。这场以《水浒传》为蓝本的创新文旅项目,依托“一部水浒传,半部见杭州,三分在西溪”的历史渊源,将文学经典与江南园林美学深度融合,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打造全新范本。
作为杭州市西湖区重点培育的“水浒文化”金名片,演出由一级编剧余青峰(三度曹禺剧本奖得主)、屈曌洁担纲总编剧,余青峰同时兼任总导演。团队摒弃传统舞台桎梏,以西溪湿地的亭台楼阁、水榭回廊为天然剧场,通过戏剧、音乐、传统服饰与园林景观的有机结合,构建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古典”叙事空间,让观众在移步异景中穿越进梁山泊的侠义世界。
◆当《水浒》邂逅江南,丹青重构英雄图谱
演出亮点之一是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深度参与。作为总策划及人物造型总设计师,蔡志忠现场揭晓了专为演出绘制的“西溪·水浒”主题LOGO,并以其标志性的水墨线条重塑108将形象。
“2012年我在西溪用15天画完108将,这次演出的人物造型延续了卡通版的灵动风格,希望让经典英雄更贴近当代审美。”蔡志忠表示,他设计的108将卡通面具将成为观众的“入场钥匙”——每位观众入场时均可领取专属面具,化身水浒世界的“局中人”,跟随演员的脚步触发不同故事线。
演出现场,00后观众佩戴面具穿梭于园林间的场景成为独特风景。“演员就在身边打斗、对话,水榭边的林冲背影,回廊里的宋江低语,仿佛真的走进了水浒传的画里。”一位年轻观众感叹,这种“人在景中、景随人动”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学人物从文字走向立体可感的现实空间。
区别于传统演出的观演模式,《西溪·水浒》开创“演出即景区”的运营理念。总导演余青峰介绍,团队打破“台上台下”界限,将整个园林转化为动态剧场:观众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通过面具身份、路径选择与演员产生互动,甚至影响剧情走向。“我们把创作权交给观众,让他们用感官和心灵去感受梁山好汉的忠义情仇。”
◆文旅融合新篇,用科技助力文化IP生态
科技赋能进一步提升沉浸体验,灯光随剧情变换营造昼夜交替,音效结合湿地自然风声、水声打造环绕声场,演员服饰融入宋代美学元素并结合现代工艺改良。未来,项目还将在表演区域周边规划餐饮休闲、文创体验、拍照打卡等复合功能区,形成“日间游园赏景+夜间沉浸观演”的全时文旅生态,预计今年夏季正式首演。
《西溪·水浒》的发布,标志着杭州在文旅融合领域的又一次突破。项目不仅盘活了《水浒传》与西溪湿地的历史关联,更通过“新古典沉浸式”的创新表达,为传统IP活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正如出品方所言,演出不是对名著的简单复刻,而是以当代视角解构经典,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体验中实现“活态传承”。
随着文旅产业进入深度融合阶段,此类将自然景观、文学IP、沉浸式体验相结合的项目,正成为城市文化传播的新载体。《西溪·水浒》的落地,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解码”水浒文化的全新方式,更有望带动西溪湿地夜间经济发展,助力杭州打造“宋韵文化”与“江南美学”的重要展示窗口。据悉,该演出首演票务即将开放预约,一场属于所有人的“水浒江湖”体验静待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