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文旅浙江

“诗画浙江”漫游长廊百县千碗特辑正式推出

以味为舟,赴一场永不散席的“江南宴”

  “诗画浙江”漫游长廊百县千碗特辑正式推出

  以味为舟,赴一场永不散席的“江南宴”

  ◎ 记者 刘 青 通讯员 潘云美 供图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从西湖的宋韵风雅到瓯江的市井烟火,浙江的千碗风味从来不止于舌尖,不过,它们的确是山水孕育的物产密码,是文脉沉淀的味觉记忆,更是旅人触摸江南的最佳介质。自“味美浙江·百县千碗”工程启幕以来,近百个县(市、区)的千道珍馐从市井巷陌走向文旅前台,串起一部流动的“舌尖风物志”。近日,“诗画浙江”漫游长廊推出百县千碗特辑,邀旅人以味蕾为笔,在江南版图上勾勒独属自己的宝藏游线。

  杭帮风雅,宋韵里熬煮的鲜甜艺术

  “风雅宋韵最忆钱塘”游线将杭州的饮食智慧藏进西湖烟柳。那道传世千年的西湖东坡肉,必选二寸见方的半肥半瘦猪肉,经黄酒慢煨至色泽红亮如琥珀,筷子轻戳便渗出脂香,肥腻在文火中化作绵密,咸甜在瓷碗里达成和解,恰是“南料北烹”的杭帮菜精髓。而龙井虾仁则是春日的味觉诗行:明前龙井的清冽茶汤浸润河虾仁,热油快炒间茶香裹着鲜甜,脆嫩口感里藏着“舌尖上的清明”。

  杭州往西走,建德的江鲜江湖又是另一番气象。“富春山居三江两岸”游线中,建德生炒鸡以山野土鸡爆炒,辣意裹着镬气窜上舌尖;红烧船钉鱼在碧波江水中汲取鲜味,酱汁收至浓稠时撒一把葱花,便是“三江碧水烹烟火”的最佳注脚。葛溪螺蛳吸饱了溪水的清鲜,玉泉石上笋带着山涧的野趣,共同熬煮出钱塘江畔的鲜辣绝味。

  太湖之畔,红船烟火,水乡肌理里的清鲜哲学

  “绿水青山太湖翠韵”(湖州)之旅是一场食材本味的朝圣。太湖水滋养的湖鲜与溪畔时蔬,在灶台前演绎“清雅”二字。那道“鱼香莲韵”堪称神来之笔:鲜莲蓬作器皿,将白鱼肉剁成鱼羹,佐以荷叶清香,入口便是“香远益清”的宋韵食趣。更有湖州生态宴里的时鲜——初夏的莼菜羹滑如凝脂,深秋的橘红蟹粉烩豆腐,皆以“鲜活应季”为圭臬,让食客在江南水乡的灵动中,尝透“不时不食”的古老智慧。

  嘉兴南湖的涟漪晃荡着“红船启航江南寻梦”游线的味觉记忆。南湖船宴将红船文化揉进食材:余新镇的红烧蜗牛以黄酒焖煮,螺肉吸饱酱香;新塍的蒸缸羊肉用陶缸慢蒸,酥烂脱骨处渗出陈年老汤的醇厚。最妙是南湖菱歌——不剥壳的鲜菱与糯米同蒸,粉糯中透着清甜,恰似江南水乡的温柔底色。而嘉禾八宝肚则是时间的杰作:猪肚里塞满八种山珍海味,文火慢炖至汤汁浓稠,每一口都是“烟火温情的舌尖盛宴”。

  东海馈礼,山海交响,海岸线边的咸鲜江湖

  在宁波“穿越千年海港遐思”游线,红膏呛蟹是东海最霸道的馈赠——咸齑水腌渍的梭子蟹,膏黄如红玛瑙,咸鲜在齿间层层绽放;咸齑大汤黄鱼则以雪菜吊出深海鲜味,汤色乳白如琼浆,喝一口便知“鱼米之乡”的底气。象山海鲜宴更将渔家风骨摆上餐桌:刚靠岸的鲳鱼清蒸,带鱼红烧,海螺白灼,每一口都是“东海渔仓”的慷慨。

  舟山“小岛你好踏浪东海”之旅则把大海的澎湃煮进碗里。自由搭配的海鲜面堪称“海洋盲盒”:虾蛄、蛤蜊、鱿鱼在骨汤里翻滚,面条吸饱海味;葱油梭子蟹以热油激发出蟹肉的清甜,蟹壳掀开时香气冲散海风。当暮色漫过渔港,渔家灶台上的咸香与海浪声交织,便是“风盐共酿的海洋诗篇”。

  “一号公路黄金海岸(甬台)”之旅串联浙东山海的味觉呈现。从宁波的千年鲜韵南下,台州的山海野性在餐桌上迸发——家烧大黄鱼用猪油煎至金黄,加酱油与姜片焖煮,浓油赤酱里藏着渔家的豪迈;望潮打边炉则将鲜活小章鱼投入骨汤,蘸上本地辣酱,鲜甜与辛辣在舌尖交锋。当食客沿着海岸线咀嚼,便能读懂“用舌尖丈量山海滋味”的真意。

  金衢辣韵,丽水野趣,山珍与烟火的热辣协奏

  “画廊魅力光影”(金衢)之旅是鲜辣爱好者的天堂。金华火腿的咸鲜需经三年陈酿,肥瘦相间处渗出琥珀色油脂,切片蒸食便是“时间沉淀的醇厚”;开化清水鱼在山泉中生长,青椒红椒爆炒后,鱼肉细嫩中透着泼辣;衢州“三头一掌”则以卤香征服味蕾——兔头、鸭头、鱼头与鸭掌在老卤里翻滚,辣意裹着酱香,啃完手指都要吮净。而筒骨煲里的骨髓吸饱了山珍鲜味,舀一勺汤便能尝透“山水联袂的美食宴席”。

  “江南秘境乡村记忆”(丽水)之旅让山野成为厨房。竹林里的春笋带着晨露破土,油焖后脆嫩中透着清甜;畲寨熏肉在烟火中熏制数月,肥瘦相间处咸香扑鼻;安仁紫苏鱼头以山野紫苏去腥,汤汁红亮酸辣,鱼肉吸饱香料气息;遂昌辣排用本地辣椒腌制,蒸至酥烂时辣意渗透每一丝肌理。当食客在溪流边举起筷子,尝到的不仅是“山野真味”,更是大山与灶火的千年对话。

  杭绍文脉,青石板缝里的味觉乡愁

  “江南文脉寻迹名家”(杭绍)之旅把文化嚼进嘴里。次坞打面需用擀面杖反复捶打面团,面条韧劲十足,配一碗雪菜肉丝汤,便是“千年台门”的日常滋味;黄酒布丁将绍兴黄酒的醇厚融入蛋奶,酒香在舌尖萦绕;西施团圆饼以梅干菜猪肉为馅,煎至金黄时咬开,咸香里藏着吴越故事;谢塘五香豆腐干在卤汁里浸足时辰,嚼起来豆香与五香味缠绵,恰是“青石板路缝里渗出的文脉余温”。

  瓯越食光,温州街巷的烟火日常

  “奇山秀水瓯江飞歌”(温州)之旅从一碗糯米饭开始晨光。蒸得油亮的糯米铺在碗底,浇上香菇肉燥,撒一把油条碎,再淋一勺卤汤,咸香软糯在清晨唤醒味蕾。沙岙炒粉干在码头夜市飘香,柴火灶将粉干炒至焦香,虾仁与豆芽的鲜味渗入每一根粉条;桥墩月饼则是中秋的味觉符号,大如圆盘的月饼里藏着五花肉与瓜子仁,甜咸交织间尽是“山海浸润的家常风味”。

  浙东诗路,绍台之间的碳水狂想

  “浙东诗路新天仙配”(绍台)之旅是一场碳水与酱香的狂欢。绍兴的糟香浸透四季——熟醉蟹在花雕酒里沉醉,蟹肉带着酒香;绍三鲜以鱼丸、肉丸、肉皮熬煮,汤色清亮却滋味丰厚;酱鸭酱鸡在屋檐下风干,咸香里藏着江南秋日的况味。而台州的碳水王国更让人挪不开脚:泡虾在油锅里膨胀成金黄球,内里藏着虾仁与肉末;梅花糕顶着红糖与芝麻,软糯中带着焦香;姜汤面以浓郁姜汤打底,配上海鲜与面条,辛辣中透着暖,恰是“文化与自然相融的江南滋味”。

  当下,“诗画浙江”漫游长廊的游线共创计划正在征集读者心中的美食宝藏地,或许下一道惊艳味蕾的珍馐,就藏在你记忆里的某条老街、某座山岙。当人们以味为舟,便能在这场永不散席的江南宴中,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舌尖风物志”。


江南游报 文旅浙江 00003 以味为舟,赴一场永不散席的“江南宴” 2025-06-26 江南游报2025-06-2600006;江南游报2025-06-2600007;江南游报2025-06-2600008;江南游报2025-06-2600009;江南游报2025-06-2600015;江南游报2025-06-2600016;江南游报2025-06-2600019;江南游报2025-06-2600024;江南游报2025-06-2600029;江南游报2025-06-2600010;江南游报2025-06-2600013;江南游报2025-06-2600017;江南游报2025-06-2600020;江南游报2025-06-2600021;江南游报2025-06-2600022;江南游报2025-06-2600027;江南游报2025-06-2600028;江南游报2025-06-2600030 2 2025年06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