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到风口,
“旅游+体育”仍需从长计议
![]() |
从小众到风口,
“旅游+体育”仍需从长计议
■ 记者 程 露
近几年,重大体育赛事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旅游业也成为了拉动体育经济的纽带,构成了“旅游+体育”的架构。记者从时下的旅游市场上了解到,体育旅游是人们以参加与观看体育运动为目的或内容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大致分为健身类、体验类、观战类3种。作为休闲旅游的组成部分,体育旅游在近年来居民消费升级背景下发展迅猛。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体育旅游每年增长14%,是全球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行业。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也表明,2015年中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
事实上,无论从全世界范围还是国内市场来看,体育旅游都是旅游产业中成长最为迅速的一个细分行业。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我国体育旅游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体育旅游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显现,初步形成多样化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国内、出入境体育旅游已显雏形,形成专兼结合的营销网络,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已经起步。
然而,在一片叫好声中的体育旅游市场并没有一帆风顺。原本以为会因为此次奥运会刮起来的“里约风”却未达到预计的旅游热。在近日同程旅游发布了《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认知度及消费趋势在线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仅有31.9%的受访者表示有意愿前往巴西参加奥运相关旅游活动,68.1%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参加。受访者不选择奥运游的理由中排名前三的依次为:没有时间(49.1%)、费用太高(48.8%)、新闻报道巴西当地治安不好且奥运筹备工作也不好(43.9%)……
显然,这一届的里约奥运会对开拓中国赴巴西旅游市场并未带来太多正面的、积极的影响。这其中签证难、价格高、路途远成为了首轮“拦路虎”,加之安全问题饱受争议,旅游观赛路线开发有限,成为阻碍中国赴巴西旅游观赛的又一屏障。
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宏观层面,体育旅游面临市场主体不成熟,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相互融合不足,旅游资源不能与体育旅游共享等问题;行业层面,体育旅游存在规模不经济、营销难度大、专业人才缺失以及资源稀缺等行业痛点;企业层面,中国的体育旅游更突出表现为缺少有实力的平台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