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局长当导游

  古桥巷陌,轻舟水乡

  漫步在南浔纵横交错的巷陌,就像漫步在时间的刻度上,融入了时光的深处

  舟游古镇永远是水乡的主题曲,摇橹的船夫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对这片水土的喜爱。探头望去,这烟雨蒙蒙的天气,倒是与水乡景致相得益彰。南浔古镇,河流纵横,密如蛛网,池荡星罗棋布,历来就是“无桥路难行”,民间有“三步一拱,五步一桥”之谚。众多各具风姿的石桥、木桥,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据《南浔新志》记载,镇区有石桥、木桥77座。至今被称为南浔三古桥的是广惠桥、通津桥和洪济桥。青草顽强地从老桥的石板缝隙里生长出来,已经几乎盖住了石碑上的铭文,当地人会热心地告诉你,广惠桥是青团老石工集祖孙三代花了三年时间完成的,也是老石工最后的杰作。大隐隐于市,远离荣辱纷争的小镇唯一能让人上上下下的,或许也就只有这结构简明,却又饱经岁月的石桥了吧。

  站立在那古老的桥上,亦或是泛舟在静谧的河道之中,看着岸边已经上了年代的小巷灰房擦身而过,都别有一番风味。古镇石桥,不仅连接着此岸与彼岸,更是连接着历史的岁月和发生在古镇身上的每一个故事。而那每一个的石阶,滑动的是历史的沧桑;每一个扶手上,见证的是时间的痕迹;每一条河溪中,流淌的是悠长的光阴。

  登船上岸,道路不很宽,路中间嵌着两排条形石板,一块接着一块。条石宽约有一尺,正好适合两、三人并行。在古镇,即便是走在一条普通的石头路上,也会有无数的风景等待着你的发现。那一块块青石板,敲击着多少回忆,才能成为这亘古的留恋。随意找一条小巷子,那种窄窄的,深深的,间或有老式煤饼炉子的青烟飘起的小巷,慢慢地踱进镇子深处。雨后的古镇,连空气都是湿润的,偶尔会有树叶上的水滴钻进脖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背景是灰墙黑瓦的古宅,“咿呀”作响的是小木舟的摇橹声……一切似乎都那么和谐,演绎着古镇的宁静。

  明代万历至清代中叶的南浔已跃然成为江浙雄镇,基于蚕丝业和缫丝业的优越便“耕桑之富,甲于浙右”。一个多世纪前,凭借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南浔在清代末年成为了巨贾云集的蚕丝贸易中心。“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这便是南浔坊间以财富多寡来称呼镇上的江南四巨富、八位大富以及众多的财主。若用当下流行的玩笑昵称,或许,就是“土豪”吧。


江南游报 局长当导游 00016 2017-01-12 江南游报2017-01-1200011;江南游报2017-01-1200012 2 2017年01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