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深度

文章导航

京杭大运河,与杭州同“走运”

  绿水青山

  京杭大运河,与杭州同“走运”

  ■记者 翁阳光 文/摄

  2017年元旦,在水乡杭州,这座“最美丽华贵的天城”,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祈福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攒集在这千年古运河畔,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却有着同一张快乐而幸福的笑脸。

  人们将这场以健步形式迎接元旦嘉节、祈求国泰民安的盛大活动,称之为新年“走运”大会。

  “走运”的城市

  大运河发殇于春秋时期,系吴王夫差为北伐齐国而开凿的军事设施。后隋朝举倾国之力大幅扩修,才有了眼前这条全世界历史最久、工程最大、里程最长的京杭大运河。

  杭州段位于京杭大运河最南端,自塘栖广济桥而始,至三堡船闸而终,蜿蜒流淌近40公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历史上的杭州,正是藉着这40公里的浩渺烟波,而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商业最繁荣、人口最集中、财税收入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兴盛景象。

  千年烟波,不仅涤洗着片片征帆,也涤荡出杭州“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的独特风韵。

  沿河而下,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千年古桥时不时闯入你的视线,有的似长虹飞渡,有的如玉笛横斜。更有那诸如夹城夜月、江桥暮雨的“湖墅八景”,次第埋伏在古老的运河一隅,在你被拂堤的杨柳搅得意乱神迷之际,蓦地跳出来,与你撞个满怀。“石可枕、水可漱、花可餐、云可邀”,一切天堂该有的样子,大运河都有。

  京杭大运河不仅是“国之瑰宝”,更是杭州的“城之命脉”。可以毫不夸饰地说,“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水乡杭州,是一座因运河而“走运”的城市。

  “走运”的运河

  十九世纪海运初兴,京杭大运河的光芒被掩去近半。而后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的相继出现,一个全面覆盖海、陆、空的现代化运输体系横空出世,大运河的经济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解放前夕,在各方力量的合力“围剿”下,京杭大运河,这条曾经“半天下之财,悉经此路而进”的“黄金水道”,已处于全面瘫痪的境地。昔日的繁华景象消散如烟,数不清的历史人文景观也逐渐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杭州因运河而得名,因运河而发展,因运河而成就。智慧的杭州人民,自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大运河被泥沙堰塞、任岁月消磨。

  建国后,为改变运河长期以来脏、乱、差的骇人面貌,杭州先后多次对大运河杭州段进行功能性修复,通过沟通江河、疏浚河道、整治内河、修建桥梁等措施多管齐下,基本恢复了昔日千帆相竟,百舸争流的漕运景象。

  同时,杭州还对大运河杭州段两岸进行了全面的美化整治,一幢幢危旧老房被推倒,一个个污染工厂被迁除,道路拓宽,绿地开辟,曾经让人掩鼻而走的臭水沟被巧施粉黛,出落的更像一个温婉妩媚的江南碧玉。

  如今,站在碧波荡漾的古运河畔,看着羞花含嗔,听着流莺低啭,恍惚间,又仿佛回到了“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的昔日古运河边。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消息传来,整个杭州为之沸腾。

  让好运走得更远

  有人将京杭大运河誉为“大地史诗”。千里运河,万里长城,中国古代工程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一刚一柔,交相辉映,汇聚成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伟大丰碑,在神州大地上烙下一个巨大的“人”字。

  最近,有不少徒步健儿,计划从水乡杭州出发,去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去瞻仰千年古运河的旧貌新颜。他们溯着大运河的潋滟清波,一路向北,要让这三月的熏兮南风刷绿北方的一草一木,要让这京杭大运河的好运,走的更远。

评分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关于浙报集团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帮助 ]
江南游报 深度 00004 京杭大运河,与杭州同“走运” 2017-03-30 江南游报2017-03-3000005;江南游报2017-03-3000007;江南游报2017-03-3000008;江南游报2017-03-3000009;江南游报2017-03-3000011;江南游报2017-03-3000003;江南游报2017-03-3000013 2 2017年03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