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6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时间久了,便成了美味

  “两口子一头睡,扳开屁儿闻盐味”这是曾在元宵节上看到的一则关于菜的灯谜。答案是大头菜,因为买它的时候需要把它从中间扳开,闻一闻腌的好坏程度。

  听到大头菜,感到很亲切。父母说童年时常去咸菜铺子买腌制好的大头菜,可一片片撕下来。江南人家早晨喜欢吃开水泡饭,或隔宿的剩饭熬的粥,搭着大头菜最合适了。

  大头菜还有个浪漫的名字:芜菁。像琼瑶小说里女主角的芳名。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它就被人们发现并食用了,于是又有个土里土气的乳名:疙瘩菜。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荆州大量种植从头到尾都可充饥的芜菁,解决了部队缺乏军粮的困扰。因此某些地方,又称之为诸葛菜。

  大头菜居然跟中国最著名的智囊诸葛亮扯上了关系。它虽然长相土气,像刚进城的乡下人,但看来还是很有头脑的。

  江南地区的咸菜由这两种菜腌成:大青菜和雪里蕻。

  买来的大青菜或雪里蕻先摊挂在竹杆、竹节架上晾晒几天,使它们的梗叶疲软,腌起来就不至于断碎。因为要用力踩的。

  大青菜或雪里蕻晾晒几天后,再洗一洗,又摊挂到竹杆、竹节架上沥水。沥一天半日的工夫,就可以放进咸菜缸里腌了。

  杭州人家以前都有咸菜缸,平日里放在客堂角落、天井角落,冬天派用场。

  咸菜缸里铺一层大青菜或者雪里蕻,洒一层盐直至铺到离缸口差15公分的样子。盐是粗盐,亮晶晶,暗蓝色的——粗盐散射着暗蓝色的光。有的颗粒有麻将骰子那般大,骨碌碌滚动。

  有把大青菜和雪里蕻混腌的,也有单腌的。腌的时候,人要爬进咸菜缸,用脚踩,一层层地踩,踩实了才罢休。有穿着套鞋、球鞋踩的,也有光着脚丫踩的。老人说,童子光着脚丫踩,咸菜会更香。

  一缸菜踩得结结实实后,压上块石头,盖上只竹匾,就大事完结了。

  腌咸菜的压石,不是随随便便的石头,是老房子庭柱的础石,像国子监里收藏的石鼓。

  腌好的大青菜叫咸菜,腌好的雪里蕻叫雪菜。

  “雪冬”是个时令菜,就是“雪菜炒冬笋”。“雪冬”是缩语,这一缩缩得雅气。这菜看似简单,要炒出味不容易。火候不到,难除腌雪里蕻与冬笋两者的涩辣。饭店里的“雪冬”往往火候不到,仅仅是有色而无味。味当然不会没有,只不过是涩辣味罢了。

  以前我从未见过大头菜登过大雅之堂,直到有一次在一高档会所吃到“鲍鱼丝炒大头菜丝”,我由此感慨贫下中农的大头菜女儿,如今终于高攀上了资本家的鲍鱼公子,从而实现了烹饪面前食材平等!其实两百多年前的诗人美食家袁枚,就已把不起眼的大头菜收进了他著名的《随园食单》:“大头菜出自南京承恩寺,愈陈愈佳。入荤菜中,最能发鲜。”

  时间久了,味道越发醇厚,而这味道是忘不掉的。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6 2018-01-18 江南游报2018-01-1800011;江南游报2018-01-1800012 2 2018年01月18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