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皋亭山其真面目
一家之言
还皋亭山其真面目
◎ 陈明钊
皋亭山地处杭城东北隅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境内,坐北朝南,东西绵亘九公里,由半山、皋亭山、黄鹤山、佛日山等组成,历史上统称皋亭山。皋亭山是杭城的天然屏障,东北门户和靠山,曾为杭州保境安民、旅游休闲作出过重大贡献。可是,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却遭遇厄运。先是辟公墓陵园,阴气森森;后是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臭气熏熏;还被开山取石,大破其相。近年又被开膛建绕城公路,增其喧嚣。山脚坡地建起了规整的自行车赛道,山南近处高楼并起,一排如墙,大刹风景。近日报载,皋亭山下地面和地下将建大型停车场等公用设施,开膛之余又要破肚了。皋亭山,尔前世作何孽来,竟要遭如此摧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禁不住要大声疾呼:“救救皋亭山,还其真面目!”
皋亭山风景优美,有锦峰绣岭、林深洞幽、池清泉甘、桃艳梅红,被誉为“吾杭丘壑之冠”。皋亭山更是历史文化名山,文脉悠远,人文积淀深厚。杭州主城区尚是汪洋之时,良渚文化先民已在此依山而居。南朝时仙人黄子安过此,故名黄鹤山,有黄鹤楼。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至皋亭山,憩山下阼湖。唐白居易在此祭皋神为民祈雨。吴越罗隐作有《神道碑记》。吴越王钱镠在山上筑“十里石城”,设寨抗敌。南宋初韩世忠在此山击退叛军,保全南宋。南宋数帝曾驾临是山,宋宁宗亲题“皋亭山”之匾。文天祥临危受命,在山上对伯颜作了正气凛然的“皋亭抗论”!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隐居黄鹤山30余年创作山水巨制。明开国军事刘伯温为隐士王昶隐庐作《友梅轩记》。此山亦是佛教胜地,有千年古刹佛日寺、龙居寺、净慧寺等寺庵70余所。历代墨客骚人名流多出入流连于斯,苏东坡、王安石、鲜于枢、聂大年、阮元、厉鹗、郁达夫等留下了许多名文佳诗。“皋亭观桃”是杭州一大名景,清乾嘉时,觞咏于此者不绝,有“皋亭不让兰亭”之势。清代画坛“扬州八怪”之首杭州人金农亦葬于此山。皋亭山下之上塘河曾是京杭大运河南端最古老的运河,南宋时,商船如云,商埠繁华如城,且筑有迎送外交使节之国宾馆“班荆馆”。河边的丁桥古镇乃是二十四孝之一的丁兰故乡。皋亭山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杭州茶、丝、薑之源。
如此胜山,惜在清同光以后,忽而沉寂,致今人不识其胜,随意当废山摆布。作为国家历史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是何等羞愧!窃以为皋亭山是杭州老城区旅游的最后一块钻石富矿!要珍惜,要保护,要发掘,要修复,使之成为杭城旅游继西溪以后的又一个亮点,为西湖分流,为国际旅游城市增光。为此,特建议:
1、确立大皋亭山之观念。皋亭山风景名胜区是一个整体,应包括半山、皋亭山、黄鹤山、佛日山和丁桥古镇、上塘河北段。目前的行政区划割裂皋亭山一分为三,不利于资源保护和修复利用。建议将整个皋亭山划归江山区管理,设立大皋亭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2、制定大皋亭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和修复建设规划。制定核心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区范围,在此范围内不准建设与皋亭山历史文化无关的项目,已有的无关项目要逐步搬迁,停止规划范围内的一切房地产建设项目。
3、加快大皋亭山风景名胜区保护和修复速度。要像西溪湿地公园建设一样,政府牵头,落实资金,实施监督,争取三、五年内完成一期工程,连同现有的千桃园、望宸阁形成开放规模。
4、要加强宣传皋亭山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使全民理解保护皋亭山之重要性,形成共识,齐心合力促成这一大景区的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