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
低眉春已逝,抬头夏伊始
◎ 刘 青
跋涉千山万水、穿越丝绸之路而来的豌豆和米饭完美结合,成为了中国人开启夏季的最佳美食。
很多地区都有立夏当天吃立夏饭的习俗。立夏饭一般有两种:乌米饭和豌豆米饭。一碗用豌豆、香菇、咸肉、胡萝卜等食材焖制而成的立夏饭,不但鲜香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在浙江农村的一些地方,立夏要吃用左邻右舍的米一同熬成的“七家粥”,喝各家各户新焙的茶叶煮出的“七家茶”。这种颇有仪式感的饮食风俗,为的是团结乡里,一同迎接夏收。
湖北通山县民间的立夏饮食,是“吃泡吃虾吃竹笋”。泡是草莓,和虾、竹笋一样,都是当地春末夏初的物产。当地人说,“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其实是,这些食材清火解毒的性质正好可以调节夏日里的身体。
江西地区立夏日吃粉蒸肉,为的是“撑夏”。在炎炎夏日的煎熬开始前,吃些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提前保证营养,按民间的说法,还可以不长痱子。 北方的沂蒙山区在立夏日会和面做饼,包上肉丝韭菜,炸制夏饼,预祝夏麦得个好收成。而对我来说,立夏日最熟悉的味道,还是立夏饭。
我家的立夏饭是豌豆米饭,加点香菇、竹笋、腊肉,最传统的味道。当然,立夏饭还有别的形式,比如老杭州们的选择多为乌米饭。他们买来南烛的叶子(乌饭叶)泡水揉搓,得到黑色的汁水来浸染糯米,蒸饭时再加些豌豆、火腿丁之类的配料。
这或黑或白的立夏饭,可以说集合了所有立夏美食的特点和寓意。它有“七家粥”“七家茶”的仪式感:立夏日“以蚕豆、笋和米炊之”的“野饭”,在清代同治年间的《湖州府志》里就有记载,小孩子们讨百家米,摘豌豆、挖竹笋,在野地里支起一口大锅,烧成香喷喷的菜饭。它有湖北通山讲究的食鲜养生:豌豆在4、5月份正值成熟季,立夏那天是最新鲜的食材。它也具备粉蒸肉撑夏的作用:立夏饭营养丰富,不仅有主食米饭和应季蔬菜,还会把腌好的腊肉切成丁,拌在饭里,—碗饭等于一顿大餐,正好度夏。它还和沂蒙“夏饼”一样,饱含了对夏收的美好寓意。老人家说,以前立夏饭是五色饭,用赤豆、黄豆、绿豆、黑豆和青色豌豆混合粳米做咸,现在立夏饭里的豌豆、肉丁、笋丁、榨菜丁、香菇了也是五种颜色,意味着五谷丰登。
恐怕很多人不知道,传统立夏饭里的必备食材——豌豆,其实是从异域传入中国的,在文献中,它曾被称作“胡豆”。豌豆大约是在汉代时,沿着丝绸之路从西域诸国传人中国的。居延汉简里,就已经有关于胡豆斤两的记载。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里,豌豆除了叫“胡豆”,也叫“麻累”;五代修《旧唐书》时,豌豆叫做“毕豆”;元代的《饮膳正要》里,豌豆又叫“回回豆”。
外来豆,立夏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