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在《唐六典》中,还记载了一种特殊的冷面:“太宫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可见这种冷淘是“VIP”专供美食,我等平头百姓一般是尝不到的。槐叶冷淘是什么味道呢?诗人杜甫曾为这种面食专门赋诗一首,给我们描述了鉴赏这道美食的体验: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著,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腰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这首诗写得十分文艺,但我们还是不难看懂这道美食的材料、做法、口感:采槐树的嫩叶捣汁和面,做成面条,煮熟后放入冷水中过凉,然后捞起,调味,就可以得到一碗颜色鲜明碧绿,吃起来凉滑爽口的槐叶冷淘了。吃得适口了,老杜也免不了想一想:这一口槐叶冷淘,皇上在宫里纳凉也少不了吃呢!

  槐叶冷淘的流行一直延续到宋代。一天,苏轼带着白酒、鲈鱼去友人那里,一起吃了一餐槐叶冷淘。时值枇杷初热,美酒新成,东坡借着新酒,浇一浇心中块垒,低头看着碧绿的冷淘面浮在汤汁里,粉红色的鲈鱼片躺在冰盘里,不禁感叹:“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细思量,这个画面有今天吃日料的精致味道呢。

  比苏轼早几十年,宋人王禹偶大约是在滁州任职的时候,也吃到了一种令其印象深刻的冷淘面,但并非槐叶,而是甘菊。为此,王禹偶写了一首诗《甘菊冷淘》,诗中描写冷淘面是“随刀落银镂,煮投寒泉盆。杂此青青色,芳草敌兰荪”,芳香浓郁,颜色青碧,想来不比槐叶冷淘差。他自己也说,唉,近年来吃肉吃多了感觉自己都俗气了,都浑浊了,还是开始吃素吧。淮南这边的甘菊长在篱笆边,多么可爱啊,采一点来吃吧!先切面,再煮面,过冷水,拌上甘菊叶子一起吃,又好吃来又好看。子美啊子美(杜甫的字),你喜欢槐叶冷淘,还不忘了想要献给皇上,我现在吃的这道甘菊冷淘也很是美味,我也真想给子美你打个电话聊一聊呢!

  槐叶、甘菊可做冷淘,那么也少不了其他一些菜蔬花果的登场。研究淮扬菜的高岱明在《淮安饮食文化》中提到,康熙、乾隆曾多次光临淮安湖心寺,不仅仅是要欣赏湖心寺的湖光水色,祖孙俩还都为了一碗别处没有的面条——用莲花汁浸渍的“莲汁冷淘面”,想来这可能与其他康熙、乾隆的美食传说一般,多所附会,不太可靠,但是“莲汁冷淘面”想必倒是一道清雅可取的美食。

  元末有个富二代,名叫倪瓒,也是一个地道的吃货。他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中,详细记述了一道豪华的冷淘:“生姜去皮,擂自然汁,花椒末用醋调,酱滤清,作汁。不入别汁水。以冻鳜鱼、鲈鱼、江鱼皆可。旋挑入咸汁肉。虾肉亦可,虾不须冻。汁内细切胡荽或香菜或韭芽生者。搜冷淘面在内。用冷肉汁入少盐和剂。冻鳜鱼、江鱼等用鱼去骨、皮,批片扫湓中,或小定盘中,用鱼汁及江鱼胶熬汁,调和清汁浇冻。”

  鳜鱼、鲈鱼、虾肉……各般奢侈食材被用来搭配冷淘面。古代的吃货们在一碗小小的冷面上,也极尽心思。

  槐叶、甘菊、莲花,各式冷淘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13 2018-06-21 江南游报2018-06-2100008;江南游报2018-06-2100010;江南游报2018-06-2100009;江南游报2018-06-2100007 2 2018年06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