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文明旅游

文章导航

  礼行天下·名家谈

  152

  克罗地亚传奇

  ◎ 李烈钧

  克罗地亚共和国是巴尔干半岛小国,人口近500万, 国土56000多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我们半个浙江省。小国多传奇,本文完稿时,2018俄罗斯世界杯鏖战正酣,克罗地亚点球大战3比2淘汰丹麦,再度晋级足球世界杯8强,格子军团将在1/4决赛对阵俄罗斯。克罗地亚足球队20年前便横空出世,获得1998年季军,战绩堪称传奇。

  足球开篇,回到旅游传奇,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上城区的古城门。古城门名曰石门,建于古罗马时期。我们见到的这座石门,硕果仅存。在中世纪,城门即将关闭,会摇铃提醒市民回到城堡,像天色将晚时,喊孩子们回家。

  今天石门的稀罕在于,它已经不是城墙中建造的门洞,而是隐匿在街道一座老房子内。周边鳞次栉比皆是房,中间幽幽然一个大门洞,如果无人指点,会难以辨识,与古迹失之交臂。

  石门的留存,源于天灾。1731年,一场毁灭性火灾,烈焰熊熊,摧枯拉朽,石门和周围一切化为灰烬,或焦黑一片。然而,石门中圣母玛利亚像,却奇迹般完好无损。这就成为冥冥中的传奇。宗教神话,故事和细节无从查考,但石门和玛利亚圣迹,从此成为萨格勒布人朝圣地。

  传奇故事增添了萨格勒布历史的厚重。圣母玛利亚在祭坛上有固有位置,燃点着蜡烛。圣像前布满盆栽植物、鲜花和祭品。信徒们在虔诚地祈祷。游客多为过客,肃穆中放慢了脚步。眼前的凝重和敬畏,让心变得柔软。烛光融入美好的祈愿,愿世界充满和平与爱,少些仇恨与灾难。

  穿过熙熙攘攘集市,是圣母升天大教堂。这是克罗地亚地标建筑,105米高的一对尖塔,精美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显示中世纪克罗地亚地区建筑技艺。大教堂曾经毁于地震,1899年原址重建。现存遗迹,包括13世纪的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理石祭坛和巴洛克风格的讲经坛。后堂停立一位主教的灵柩。玻璃罩内,主教红袍金冠,面白如玉。四周烛光摇曳,鲜花簇拥。而且,这里允许拍照。

  米兰·昆德拉说:“在欧洲,总是唯美构想,长久计划,比如哥特式大教堂,文艺复兴式城市,漫漫几世纪才建成。这些美丽过于冷峻,也过于工巧。”萨格勒布大教堂即按此思路存世。它的顶端,常年围网遮拦。当地人说,近千年来,它不停地修建,是东南欧同类建筑保护完好的范例。

  克罗地亚承受过战争蹂躏,经历过地震摧残。游客能见到当年地震震落的塔尖,还有,墙上的石钟,永久纪录地震的瞬间。萨格勒布历史漫长,考古研究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最早的书面文字可追溯到1094年。世界四大古文明之外,克罗地亚为翘楚之一。

  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交汇,萨格勒布代表大陆精神,又融汇地中海灵魂,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快速发展。19世纪中叶,铁路连接萨格勒布和其它中欧国家首都,城市呈网格状发展。古老与现代交融,像凝固的史诗,充溢着历史之美、优雅之美、沧桑之美。走走看看,到处可见古典主义和历史主义精神的纪念碑,坦荡的广场让远方来客感受古城敞开的胸怀、充盈的活力和从容的温暖。

  20世纪的历史事件改变了世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克罗地亚终止与奥匈帝国的所有契约,成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这是斯拉夫民族组建的新国家,萨格勒布出现了新城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克罗地亚以萨格勒布为首都,成为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之一。1991年,克罗地亚议会宣布克罗地亚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没有光怪陆离,没有摩天大楼。历史建筑,形态饱经沧桑,浓浓地透着表里如一、岁月积淀的美,朴素自然,平和宁静,淡定从容。萨格勒布突出的颜色是蓝色,让人印象深刻。电车,公交车,还有著名的55秒即达终点的世界最短公交升降车,也是蓝色。因为,克罗地亚国徽上有蓝色,依偎相伴的亚得里亚海也是蓝色。

  一个经济不十分发达的首都,对文化和艺术殊为重视,十分难得。全城约30家剧场,定期或不定期举行演艺活动,还有无数博物馆、不计其数的画廊、众多的戏剧和舞蹈节。城市中轴线上,矗立种类繁多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城市本身就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教科书。

  世界民族之林,克罗地亚在继续创造传奇。《克罗地亚狂想曲》在竞技场回响,球迷们为胜利欢呼高歌:“……光辉不屈,只要生存就该有意义/让音符取代哭泣,跳跃在人们灵魂里/自由之神眷顾的土地,在天地间创造奇迹/烈火燃尽生命怒放,废墟中催生坚强……”


江南游报 文明旅游 00004 2018-07-12 江南游报2018-07-1200007;江南游报2018-07-1200008;江南游报2018-07-1200009;江南游报2018-07-1200010;江南游报2018-07-1200011 2 2018年07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