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舌尖之旅

文章导航

  相比大闸蟹,六月黄和黄油蟹都属于后起明星,同一个鲜字,却是不同的感觉。不同于生长于湖、塘底部,属于淡水河鲜的大闸蟹。六月黄即“童子蟹”,这些刚刚经过第三次脱壳的雄性“童子蟹”,体重一般在2两左右,具有外壳脆、内壳软、肉质丰满的特点,主要是吃公蟹,以壳薄肉嫩黄多著称,往年每到阴历6月才上市;而黄油蟹一般生长在半咸水半淡水的近海域,所以属于海鲜。

  虽然离大闸蟹的开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但在苏州阳澄湖边太平镇的渔业村里,蟹农们却一大早就出发了,此时他们要捕捞的螃蟹便是“六月黄”。尽管苏杭一带早有食用六月黄的区域习俗,但这东西成为全国餐桌上的新宠,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而爆得大名甚至只有五、六年。因为最早,蟹农都不愿意把幼蟹售出。六月黄一般只有1两半到2两,而这之后,只需要再一次脱壳,它的体重就可以翻倍,价格则有六、七倍的差异。既然如此,为什么六月黄还会大行其道呢?

  其实,尽管苏杭一带早有食用六月黄的区域习俗,但这东西成为全国餐桌上的新宠,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而爆得大名甚至只有五、六年。因为最早,蟹农都不愿意把幼蟹售出。六月黄一般只有1两半到2两,而这之后,只需要再一次脱壳,它的体重就可以翻倍,价格则有六、七倍的差异。

  六月黄最初亮相,是为了满足食客“尝鲜”的愿望,这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话题。在市场上永远是物以稀为贵,能够在六、七月份就吃到农历九月才能普遍上市的高档食材,确实可以满足某种炫耀式的提前占有心态。

  这有些像明前的龙井,几乎每一天都有很大的价格差异,越早越昂贵。但头刀韭菜、明前茶,毕竟都有了一个冬天的风味物质积淀,而黄蟹也就是六月黄,甚至还没有来得及完全发育,我们吃到的“蟹黄”,恰好是专家所说的真正的蟹黄,也就是它的肝胰脏,鲜是鲜了,美则不足,更多是满足食客耐不住的口舌之欲而已。

  老饕的心理只是体现了市场的需求,而在供给侧,蟹农们在夏末也有同样的需求。养蟹是看天吃饭,为了确保成蟹的产量,蟹农在投放蟹苗时都会有一定数量机动的富余。所以,最早的六月黄本来是蟹农要淘汰一些没有发展前途蟹,尤其是性早熟蟹,在这个阶段开始性发育,势必影响体型生长。

  有经验的蟹农伯伯就像严格的校长,把“早恋”的未成年蟹踢出校园。因为这些蟹不仅没有钱途,还会占用水体空间和饵料,把它们吃掉并不可惜。从前,每到夏至前后,总会有一批半大的毛蟹出现在市场,长三角的主妇们用它来炒年糕、做面拖蟹或者一锅鲜。价格不贵,因为出发点本来就是给蟹农排忧解难嘛。

  但前些年,聪明的商家出现了,他们不仅看到了市场的需求,蟹农的烦恼,还看到了其中可观的利润空间。家常的做法显然要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仪式感的烹饪,或清蒸、或糟醉,价格不菲。所以我说,六月黄实际上是一场合谋,老饕和养殖户各得其所,商家也可以挣得盆满钵满。

  于是每年立秋,大家也就乐得见到,这一只只大闸蟹里的小鲜肉了吧。

  二蟹以知秋


江南游报 舌尖之旅 00008 2018-08-09 江南游报2018-08-0900008;江南游报2018-08-0900011;江南游报2018-08-0900012 2 2018年08月09日 星期四